玉米缩距增株生产关键技术探讨

时间:2022-02-18 03:54:56

玉米缩距增株生产关键技术探讨

摘要 随着畜牧业和玉米深加工业的快速发展,玉米将成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消费需求增长最快的粮食品种。在发展玉米生产中,依靠扩大种植面积来提高总量难度越来越大,相对而言提高其单产是最具潜力的增产方式,提高单产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就是实现缩小株距、增加株数,而解决倒伏与早衰又是实现缩距增株种植的关键技术环节。

关键词 玉米;单产;倒伏;早衰;辽宁朝阳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059-01

朝阳县位于辽宁省西部,有28个乡镇(场),耕地面积7.2万hm2,人口56.1万人。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典型的半干旱地区,年平均气温8.4 ℃,最高气温40.9 ℃,无霜期159 d。主要气候特点是一年四季雨热同期,日照充足,温度日差较大,降水偏少。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 861.7 h,日照率65%。年平均降水量472.8~493.6 mm,其中,夏季占79%。境内年降水量的地理分布,总的趋势是东南多、西北少、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等雨量线基本东北―西南走向。南北降水量差约100 mm,是辽宁省农业大县之一。

1 发展玉米生产的重要性

玉米是用途最为广泛的粮食作物。玉米营养丰富,堪称“五谷之王”,籽粒含有73%淀粉、8.5%蛋白质、4.3%脂肪,富含维生素,是食品、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作物。目前,全球有1/3人口以玉米作为主食。玉米是公认的饲料之王,籽粒和茎叶都是优质饲料。在畜牧业发达国家,有 70%~75%的玉米被用作饲料。玉米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是加工品种最多、链条最长和增值最高的谷类作物,深加工产品可达2 000多种。

玉米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消费需求增长最快的粮食品种。主要原因:一是畜牧业快速发展,增加了对玉米的需求[1]。2010年全国肉类、禽蛋、牛奶、水产品产量分别比2003年增长23.0%、18.5%、105%、31.8%。同期,饲料用粮消耗玉米,由9 000万t增加到1.2亿t,增长33%。畜牧业养殖方式的转变也增加了饲料用粮,对玉米的需求明显增加。二是深加工快速发展,增加了对玉米的需求。

2 朝阳县玉米产业发展近况

朝阳县耕地面积7.2万hm2,玉米生产面积从2006年的41 244.7 hm2,发展到2012年的55 796 hm2,增长了35.3%,单产从2006年的4 995 kg/hm2,到2012年的11 520 kg/hm2,增长了130.6%,实现了产量翻番。

总体来讲,朝阳县玉米生产面积呈上升态势,单产也有一定提升。可见,玉米在朝阳县农业生产上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必须重视玉米生产发展。

据调查,朝阳县28个乡镇(场)玉米种植密度平均达4.80万~5.25万株/hm2,普遍偏低,同新疆等地相比较低,距2013年阿根廷9.45万株/hm2种植密度相差更大。据专家分析,如果朝阳县玉米种植密度增加7 500株/hm2,再配套相应的技术措施,产量可提高750 kg/hm2以上,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相应出现倒伏与早衰现象。解决玉米生产中倒伏早衰技术,将成为朝阳县发展玉米生产的极为关键环节之一。

3 早衰与倒伏现象及解决办法

3.1 早衰

(1)症状。玉米早衰是指玉米在灌浆乳熟阶段(8月下旬至9月上旬)植株叶片枯萎黄化、果穗苞叶松散下垂、茎秆基部变软易折、百粒重降低造成的减产现象。农民称之为“返秆”,一般多发生在壤土、砂壤土和种植密度较大的田块。

(2)发生原因。由于玉米植株高大,生长期间必然要消耗大量养分和水分,而生育中水分过多,会造成土壤缺氧,这时根系活力减弱,吸水困难,但叶片蒸腾不减,尤其是晴天,叶片消耗水分更多,易造成生理代谢失调,出现叶片卷曲、生长缓慢现象,若此时缺肥,就会出现植株矮瘦,甚至枯萎死亡,发生早衰现象。

(3)解决办法。①使用抗早衰品种,确定适宜密度,改善群体光照、水分及营养条件。②科学合理施肥,生育后期用肥,特别是保证钾肥用量,使植株有充足营养,增强光合作用,防止早衰。③及时灌溉及排水,使根系处于良好状态。④隔行、隔株去雄及时掰除无效穗,防止不必要的养分消耗。⑤及时防治病虫害,特别是茎腐病、叶部病害和红蜘蛛。⑥后期浇水能延长根系活动时期,有利于正常成熟防止早衰[2-3]。防早衰的关键在于施足基肥,种肥氮、磷、钾配合施用,根据不同生育时期植株长势进行迫肥。

3.2 倒伏

(1)发生原因。①高温、多雨、多风、寡照;②种植密度过大,田间植株郁蔽,茎秆徒长;③施肥时期不当,拔节期大量追施氮肥,促进了茎秆不必要的旺长;④有旺长趋势的田块在苗期未进行蹲苗。

(2)解决办法:①机械化深松。据调查朝阳县玉米田土壤耕层15.0 cm,比北方春玉米区平均耕层低了0.1 cm,这与玉米适宜耕层深度22 cm,就差了7 cm,更比美国玉米田土壤耕层少20 cm,低了133.3个百分点。为改变当地土壤耕层浅的现象,应加大深松力度,采取机械深松,深松深度以打破犁底为原则,采用间隔深松(间隔50 cm)方式,深松深度达到35~40 cm。深耕深松技术可3年深耕深松1次,促进玉米根系深扎根,从而达到抗倒伏能力,提高产量,当年增产幅度8%左右。②苗期促进根系生长,形成壮苗。壮苗的标准:根系发育良好,根层多,根量大,根系粗壮;幼苗敦实,不细长,不徒长,叶色浓绿,叶片厚,幼苗基部宽扁、粗壮。苗期有旺长趋势的田块,可采用中耕断根和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进行蹲苗,从而有效防止玉米倒伏。在蹲苗上,应该注意的是,进行蹲苗的地块一般只适合于地力比较壮、土壤墒情比较好和有旺长趋势的地块,蹲苗时间不易太长,在拔节之前一定要结束,否则会影响果穗分化。③中耕培土。于拔节期至大喇叭期可结合中耕进行培土,培土高度7~8 cm,以促进气生根发育,气生根与地下节根比较,气生根更粗壮、坚硬,大大提高植株的抗倒伏能力[4]。④施农家肥。玉米根系发育的最适地温为20~24 ℃,合理施肥能使根系良好发育,如施用农家肥、绿肥等有机肥料,或氮、磷、钾配合施用,可促进根系发育良好。⑤施用钾肥。钾能增强作物茎秆的坚韧性,增强作物的抗倒伏和抗病虫能力,还有提高产量的作用。底肥施用钾肥量为150 kg/hm2。⑥使用化控技术。第一,使用玉米健壮素。一般可降低株高20~30 cm,降低穗位15 cm;并使叶片上冲,根系增加,从而增加植株抗倒伏能力。在1%~3%早发植株已抽雄和50%的雄穗将要露头时用药为宜,用15支/hm2(30 mL/支)对水300 kg/hm2,晴天喷在上部叶。第二,使用金得乐。一般在玉米6~8片展叶时,用15袋/hm2(30 mL/袋)对水225~300 kg/hm2喷雾,能缩短节间长度,矮化株高,增粗茎秆,降低穗位高度15~20 cm,从而抗倒伏。第三,使用玉黄金。在6~8片展开叶时(株高0.5~1.0 m)使用,用30支/hm2(10 mL/支)对水450 kg/hm2喷雾,能降低穗位和株高而抗倒,减少空秆、小穗,防秃尖[5]。

4 结语

长期以来,玉米是朝阳县粮食增产的重要贡献作物,也是造成粮食产量波动的主要品种。其他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增减主要在面积,而玉米产量增减主要在单产,提高单产的有效途径在增密种植。解决好抗倒伏和早衰问题,是实现增密种植的关键技术环节。

5 参考文献

[1] 韩长赋.玉米论略[J].种子科技,2012,30(7):1-3.

[2] 李少昆,王振华,高增贵,等.北方春玉米田间种植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

[3] 王树安.作物栽培学各论:北方本[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4] 加大玉米产业扶持力度[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业,2012(6):20-23.

[5] 秦海生,朱伟进.玉米机收需求分析与发展对策[J].农机市场,2013(8):17-19.

上一篇:燃气余热锅炉SCR脱硝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下一篇:阻变存储器电学特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