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时间:2022-02-18 01:32:54

认知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在大学英语进行不断改革的今天,探讨认知法理论及其与外语教学的关系,以认知法理论为指导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外语水平是大有好处的。

一、认知法理论概要

认知法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提出,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一种智力活动,离开智力,就谈不上语言学习,学习应该是有意识的。外语学习主要是通过对所学外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的分析理解而掌握语言结构,而运用语言的能力将会随着语言在有意义的情景中的适用而得到发展。

认知法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人的智力发展的本质在于头脑中的认知结构改造的连续性。人们开始面对一种新事物,首先是竭力使这种陌生的东西与头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即图式)联结起来。一旦这种联结实现,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便发生复杂的调整和改变,形成高一级的认识结构,对更为复杂的刺激作出适应性的反应。

乔姆斯基创造“语言习得机制”这一概念。乔姆斯基指出,儿童正是利用这一潜在的语言能力将充满抽象规则的语言体系内在化,使之成为语言运用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儿童逐渐发现了语言的深层结构和将其转化为表层结构的规则,从而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因此,规则性和创造性是语言的两大特征,语言的理解和产生同时出现,不可分割。

二、认知法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1.外语学习应在理解语言规则基础上进行

认知法认为,学习外语不仅是养成习惯,而且是创造性的语言活动。人类的学习方式不同于动物的学习方式,后者是以刺激―反应的学习。而人类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学习外语不是动物型的学习,而是理解规则,运用规则,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认知法认为,语言是一种受规则支配的体系。语言的学习是一种以规则为基础的创造过程。认知法还提出,任何语言里的句子都是无穷无尽的,人们不可能学到每个句子,但在学习的过程中,却能理解从未见过的句子。认知法认为这是智力或语法在起作用。学生只有在理解语言体系之后才能进行语言运用,没有激活认知过程,人们就不能模仿语言。Krashen认为可理解的输入是一切成功的第二语言学习的必要所在。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使学生理解所学语言规则,然后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去发现语言的基本结构和规律。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不要过多地干预学生。教师的任务是鼓励学生,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认知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认知法强调外语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应该把学生当成一个主动参与与意义构建的个体。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对它的掌握依赖于学习个体的实践。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参与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语言活动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智力因素。认知法认为,外语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和全面运用外语的能力。EFL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学习。外语教师在EFL教学活动中起组织和指导作用。

3.认知法主张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齐头并进

和听说法不同,认知法认为言语的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的,应该全面发展,不分先后。认知法认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要多种感觉器官综合运用。在耳听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口头表达;在眼看加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学会书面表达。我们使用的语言是音、形、义、貌的综合体。听与读、说与写分别是接受语言与产生语言的方式,也是综合运用语言的组成部分。在日常交际中,听、说、读、写相互诱发、补充、交织在一起,构成活生生的语言运用。实践证明,认知法所提倡的听说读写齐头并上不失为一种优秀的学习方法。

4.认知法认为教师对学生的错误应该分析和疏导

学习外语经常出现各种错误,这是在所难免的。认知法认为,语言的习得是按“假设―验证―纠正”的过程进行的,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教师应该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查明出错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并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教师要对学生所犯错误进行必要的指点和疏导,不要有错就纠,使学生产生怕出错的紧张感。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运用外语,调动学生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在学习中不断进步,逐步培养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结尾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认知法是以心理学,外语学习理论为基础来研究外语教学,发掘出翻译法与直接法中的有价值部分,使外语教学更具科学性。认知法不失为一种EFL教学的好方法。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认知法的理论,教学原则和教学过程,大学英语教学就会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外语学院

上一篇:税收筹划的法律思考 下一篇:试论高校教职工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