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

时间:2022-10-17 10:33:41

对完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思考

2001年8月2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开始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作为规范公司治理的一种制度,独立董事制度运行4年来,其在提升信息披露质量、防止违规现象的发生、维护公司整体利益、改善公司市场价值、关注中小股东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独立董事制度自身的缺陷以及立法滞后、市场环境、传统文化障碍等配套措施的原因,实际效果与制度设计初衷却仍然有相当距离。本文针对独立董事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一、 独立董事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独立董事产生方式上的缺陷

独立董事是为了解决无人独立监督公司经营管理层的问题而设置,独立董事以其独立性为存在价值,独立性是独立董事的首要特征,也是独立董事制度的生命力所在。正是因为独立董事具有这种特殊性,才被赋予监督和约束公司经营者行为,遏制大股东操控,保障公司和全体股东的根本利益的重大责任。然而,制度的发挥是受其产生及存在方式制约的,按照目前的法规规定,独立董事的产生程序是:上市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提出独立董事候选人,并经股东大会选举决定。也就是说独立董事任职需要满足推荐和批准两个程序。众所周知,国内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极不合理,大部分公司为大股东绝对控股,大股东对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拥有相当大的控制权,从而使得这两个程序的最终控制权,实际上都在大股东手上。大股东控制独立董事的任职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大股东控制独立董事任职的现象不可避免的将影响独立董事行权的独立性,若独立董事丧失独立性,则该制度将无存在的基础。因此,现行制度在独立董事的产生方式上的缺陷,使得独立董事的独立性无法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2、独立董事制度法规建设不完善

在我国,独立董事并没有法律上的名分,我国的《公司法》没有区分独立董事和非独立董事,也没有规定独立董事的特别权力,只是在中国证监会《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规定了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和权利义务。按照规定,一方面,独立董事由上市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单独或者合并持有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1%以上的股东推荐,而另一方面,独立董事又必须为上市公司的中小投资者服务。这就使得上市公司独立董事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角色定位和利益冲突的问题。在一些情况下,独立董事尽了力仍可能无法阻止一些侵害上市公司和全体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利益的恶性事件发生。一些公司管理层或董事长个人背着独立董事、绕开董事会搞地下活动,以担保、理财、关联交易等各种手段转移掏空上市公司资产的行为常有发生。另外,独立董事向公司管理层提的建议,上市公司也并不会当真,更多的只是一种表面上尊重,公司管理层在独立董事到来的时间里表面上是毕恭毕敬,但一旦独立董事离开之后,独立董事的建议自然也就置之高搁了

3、独立董事的责权利不对等

当公司经营中发生违规违法行为而独立董事为之出具了相应的法律文件,按照我国现有法律规定,独立董事将同公司其他董事一起受到惩罚。也就是说,在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承受着比其他董事更大的责任压力,独立董事直接参与并监督董事会决策,一旦出现决策失误,内部董事的责任可由派出单位承担,而独立董事则要由自己来承担,在众所周知的郑百文事件中,证监会针对独立董事陆家豪的处罚决定已经明确了独立董事没有免责依据。但是在工作报酬方面,目前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收入采取固定津贴制,从每年1.5-20万元不等,绝大多数处于每年3-5万元的水平,领取多少没有统一的标准,其收入既与公司业绩无关,又不能体现收益与风险的相关性,对于大多数独立董事来说,同管理层和大股东合谋产生的收益很容易就可以超过担任兢兢业业的独立董事所能得到的收益。另外,与激励不足还并存着约束乏力,在制度上对独立董事的"不作为"至今没有有效的处罚措施,外部潜在市场风险对独立董事的压力几乎为零。

4、片面重视独立董事的名人效应

目前上市公司在聘请独立董事方面依然存在的误区主要是太重视独立董事的名人效应,忽视了独立董事的知识结构和时间上的保证。我国的独立董事大都由知名学者担任,其中很多人并不是搞经济、金融研究或企业财务运作的,甚至对公司的主营业务都不甚了解,加上他们本身就有着很多的职务在身,此时再出任独立董事,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了。由于他们每年到上市公司上班的时间非常有限,所以上市公司里的许多事情,独立董事都弄不清楚,上市公司如果有意违规的话,独立董事也是无法制止的,因为他们违规的事实独立董事根本就不知道,希望独立董事监督大股东,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实际操作上难度是很大的。另外,加上独立董事没有职业化,独立董事就不会有职业门槛和职业声望,我们没有听到任何独立董事因为职业操守很好,职业能力很高而被各公司争相聘请。正因为独立董事没有这种职业声望的动力或者压力,他们很多时候也就不会珍惜自己的声望,反而对大股东曲意奉承。

二、 完善上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措施

1、改进独立董事提名制度完善选拔机制

为预防控制股东和内部人左右独立董事人选,确保独立董事真正成为公司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利益的代表,保证其独立性,在独立董事的提名任命上应该实行大股东回避制或大股东有限制的投票制。具体来说,第一,进一步降低股东提名独立董事候选人的持股比例。第二,大股东享有对独立董事的提名权,但在选举独立董事时要回避表决。第三,公司公开招聘独立董事候选人,鼓励优秀专业人士参加独立董事竞选。第四,独立董事协会建立独立董事数据库,并主动向各个公司推荐独立董事候选人。独立董事协会负责制定独立董事任职资格,组织全国性独立董事资格考试。

2、 加强独立董事法制建设明确法律责任

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和制度是保障独立董事行使职权的根本制度保证,修改《公司法》,增加有关独立董事在董事会成员中的比例以及权利、义务、职责、作用的法律条文,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制定有关配套法规,配套法规应对独立董事任职条件、产生程序,发表意见的原则以及津贴等问题进一步做出明确规定,并对独立董事的过失追究做出原则规定。上市公司除赋予独立董事具有公司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赋予董事的职权外,还应当赋予独立董事特别职权和独立意见发表权。为强化独立董事的责任意识,应明确独立董事行使特别权利和发表独立意见既是权利,也是义务,作为独立董事要克尽普通董事的应尽职责,既要发挥参与决策的职责,也要发挥监督职责,还要发挥顾问和咨询职责。作为监督者,独立董事有义务确保公司经营行为合乎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规定;作为顾问,独立董事应为提升公司业绩献计献策,公司有理由期待独立董事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公司创造财富。

3、 调动独立董事的监督积极性完善激励机制

要调动独立董事的监督积极性,使独立董事制度发挥应有的治理作用,光靠独立董事的社会责任感,适当的津贴或车马费,董事职位的社会名望远远不够。还要建立独立董事的激励机制,一方面,有关部门和独立董事自律组织可以依据在工作中掌握的独立董事履职情况,建立对独立董事履职状况的评价体系,并定期对每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履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引导独立董事积极履行职责。另一方面,对独立董事实行结构薪酬,将津贴分为基本津贴和奖励津贴,基薪由独立董事公会制定,奖金则由上市公司股东根据独立董事的工作情况制定。促使独立董事关心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发挥更大的作用。另外,为适度制衡当前中小股东中普遍的过度投机心理,同时鼓励独立董事为提升上市公司的长期国际竞争力而监督,建议允许给予独立董事较长期的股权激励,与公司的长期经营业绩挂钩,实现独立董事利益,中小股东利益和公司长远利益的优化结合。

4、 明确独立董事任职资格培养独立董事

独立董事的选择要走出名人、学者和专家的误区,这些名人、学者和专家来源于各个领域,有些缺乏对独立董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职责的了解,在履行独立董事职责时必然存在着信息不足、专业知识匮乏等障碍,加上其精力时间的有限,很难充分履行独立董事的职责。而作独立董事应具备财会、管理、法律等专业知识,且需要参与公司董事会运作,如果其具有实际的企业管理、运作经验,切实对公司的经营管理发表建设性意见,独立董事的作用将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对独立董事任职资格要执行严格的标准,以确保独立董事具有胜任其本职工作的能力、时间和精力,从长远来考虑,独立董事要走职业化道路,并使有些人以担任独立董事为职业,通过部分独立董事的职业化,使独立董事专心于以个人声誉、个人信用和个人业绩为基础的职业工作。

5、组建独立董事协会加强培训和管理

建立独立董事自律性组织, 组建独立董事协会,制定独立董事的从业准则、操守规范,建立独立董事的声誉信用记录和独立董事评价体系,并对独立董事进行集中或松散型的培训和管理。一方面可以提高独立董事专业素养、促进独立董事之间交流、培育独立董事文化,有利于形成一支独立董事队伍,形成独立董事人才储备。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发挥独立董事监督职能,保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促使独立董事遵守客观、公正、独立的执业原则,形成行业自律行为,提高独立董事的信誉。

独立董事制度的引进对于中国的公司治理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实实在在地在开始改善中国企业的公司治理,只是目前独立董事制度还处在进一步的制度磨合期,尚存在诸多影响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不利因素。独立董事制度要想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社会各界从各方面来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作者单位:焦作大学

上一篇:论我国商誉权的法律保护 下一篇:我国本土广告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