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上教与学的有效性措施

时间:2022-02-18 11:53:52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上教与学的有效性措施

摘要:当前,在以教材为中心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从概念、计算方法、解题思路和分析过程等方面精心备课,课堂步骤按教案设计逐一进行,教学活动是预设性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高中数学教学,把学生看作积极的思考者和参与者,教师根据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教学活动是生成性的。本文主要探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与学的有效性措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质量;有效性

高中数学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学生的合作者,需要能够根据教学实践,将学生日常生活或即将数学知识实践联系在一起,能够更好地对所学的知识有深刻地认识,通过采用探究性教学法,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深奥和思维训练功能,要让学生有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1]。

一、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很久以来,数学课堂基本是众多学生面对教师,教师依次完成对数学原因、过程、结果的分析讲解,其间添加师生谈话或一问一答,最后做一个课堂小结。教师在本质上处于君临一切的状态,而学生充当老师的配角,总体上依旧是老师进行“满堂灌”教学,学生进行单一接受性学习。这种传统教学模式虽然有利于学生整体知识框架的形成,但是却忽视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容易使学生形成“接受――记忆――再现”的思维定势。久而久之,学生模仿有余,创新不足,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受到限制,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出来,以致培养的学生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更有甚者,这种一灌到底的教学方式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活生生的学生甚至成了被窒息的人。这就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根本缺陷。传统课堂教学以课本知识为本位导致学生读死书,“课本知识一般表现为概念、原理、定律所组成的系统,主要是一种理论知识,是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的东西。学生要把这种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就必须有自己在以往的活动中积累的或在现时的活动中获得的直接经验作为基础。教师就是知识宝库,是活的教科书,是有学问的人,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所以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就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丧失了,教师也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是扮演了教学活动的主宰者的角色。在提高现代公民的科学素养方面有重要作用,更违背了《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与新课改的要求背道而驰。

二、高中数学课堂上教与学的有效性措施

(一)宏观把握,灵活机动

所谓宏观把握,就是要求教师从整个数学课程的运作上以及从学生的终身发展需要的视野上考虑我们每节数学课的教学设计。由予数学思维开放等因素导致数学课堂上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很可能会让数学教师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影响原来的教学设计方案,这一点数学教师必须在设计的时候有所考虑,同时也需要转变观念。我们如果将整个数学教学看成一部很长的电视连续剧,那么一节课可以看作其中的一集,不同集之间可以灵活调整,每一节设计得似乎很完美的数学课不见得总体数学教育效果就好,只要能够做到宏观把握即可[2]。

例如,《几种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一课是高中数学必修――《函数应用》一章的一节数学建模课,用一则招聘启事将书本上的例l和例2两个例题串联起来,在操作过程中主要以一系列提问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另外,根据重点中学学生思维活跃、基础扎实的特点,在完成本节课原有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最后再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经历了猜想、归纳、验证这一数学研究的全过程,使得学生兴趣盎然,思维得以深化。

(二)增强课堂趣味性教学

一般来说,教师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方法的认识和理解是受教师自身的智能观(有些教师认为智能是与生俱来的,是后天无法改变的)和倾向性所制约的。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教学与评估模式反映了教师的智能观、学习观念。许多教师都深信:我们只要把自己理解知识、事物的思路、方法解释清楚,学生就会明白[4]。这种观念错在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选择材料时应注意主要选择那些代表数学知识的内容,同时也兼顾趣味性。而教师在进行数学内容的教学时应注意不要一味地讲解,应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式、研究式的学习。这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非常积极的意义[3]。

(三)加强课堂教学的评价工作

例如在讲授《曲线和方程》时教学内容分析:1)掌握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与方程的关系,会验证点在曲线上,会证明方程是曲线的方程。2)会求已姗曲线的方程。3)会求两条曲线的交点坐标,会判断直线与曲线的交点的个数。重点、难点:1)掌握“曲线的方程”和“方程的曲线”的定义。2)会根据曲线的几何性质,求较简单的曲线的方程。3)会求曲线的交点[4]。

教学效果检测:课内检测题知识梳理:1)曲线和方程一般地,在坐标平面内的一条曲线C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之间,如果满足以下两个关系:(1)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O的解;(2)以方程F(x,y)=O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C上的点。那么,方程F(x,y)=O叫做这条曲线C的方程;曲线C叫做这个方程F(x,y)=0的曲线。2.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1)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2)设所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为(x,y)。(3)根据条件,列出关于x,y的等式。(4)把关于x,y的等式进行化简、整理。(5)证明以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说明)[5]。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数学知识梳理并给出相关的例题,对教学的课堂进行有效的评价。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在新课改下如何加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面对的课题,因为它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只有处理好了课堂教学与效率的关系,教学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学生学习起来也会很轻松。

参考文献:

[1]罗军. 浅析新课标下建设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途径[J]. 现代交际,2013,02:169.

[2]刘新海. 新课标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J]. 教育教学论坛,2013,18:101-102.

[3]周伟林. 高中数学教学策略变革的相关探讨[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4:149-150.

[4]杨丹丹.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J]. 现代交际,2013,06:170.

[5]龚娅. 试论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3,43:129-130.

上一篇:浅谈初中数学新课引入的艺术 下一篇:中学思品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