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援助制度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2-17 09:58:22

论法律援助制度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法律援助是一项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我国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仍然还有一批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状态而难以像正常人那样化解社会问题造成的压力,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群或阶层,因此完善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法律援助制度 弱势群体 援助机构 执业律师

中图分类号:D926 文献标识码:A

一、法律援助制度的概述

法律援助制度是指在诉讼活动中依照法律规定为贫穷、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或其他符合法定条件的案件当事人,免费提供辩护或的制度。这一制度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保障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基本原则,保证每一个公民都有平等的机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国的法律援助制度起步较晚,在1996年颁布的《刑事诉讼法》和《律师法》中才对其相关内容进行了规定。直到2003年我国才有了《法律援助条例》这一专门条例对法律援助制度进行系统、规范的规定。由于我们国家起步晚,所以我们在这一制度中有许多不太成熟的地方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以求能使这一制度更加合理更有助于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我国法律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一)法律援助实施的主体问题及解决途径。

我国法律援助实施的具体主体是职业律师,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而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人员尤其是有律师资格的却是有些匮乏。很少有律师专职从事法律援助方面的工作,都只是依照《律师法》的规定承担一定的法律援助义务。而且越是贫穷的地区越是需要法律援助主体的地方却往往是律师人才最缺少的地区,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与经济发展不好的地区,城市与农村之间律师数量与法律援助需求比例严重失衡。

对这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以效仿美国的机制,我国也可以尝试将法律援助作为一项专职事务,由政府提供资金,这样可以吸引一部分法律工作者从事这项职业,保证法律援助主体的数量。而且像妇联、残联等这样的社会组织可以设立法律援助机构,更方便特殊的弱势群体寻求法律帮助。还可以建立高校法律援助团体,大学法律专业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参与到法律援助活动中来,一来在校学生拥有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应尽量发挥他们的作用为社会做些贡献,二来他们的知识还仅限于书本,通过法律援助活动也可以让他们多接触实践,将在学校的学习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去,也更加方便他们的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而且这种方式可以大大增加法律援助主体的人数,又能节约成本,若能运用到实践当中不失为一个一举多得的好途径。建立多元化的实施主体体系,包括作为法律援助专门管理机构的司法行政机关、人民法院、律师个人以及社会团体,要充分调动和发挥政府机构以外的其他组织、机构及法律工作者个人的积极性,共同推进法律援助事业,解决人员不足的问题。

(二)法律援助的资金问题及解决途径。

法律援助的经费紧张也是开展法律援助活动的一个重要阻碍,它带来的消极后果就是有可能因为经费短缺,许多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当事人被拒之门外。而且法律援助案件往往是依靠行政手段使得法律工作者提供无偿劳动,如此方式很可能影响法律工作者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法律援助的服务质量,使接受法律援助的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法律援助条例》规定,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法律援助工作,为法律援助提供财政支持,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政府的投入始终应该是法律援助活动的最主要来源。

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法律援助不应当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因为国家的财力也是有限的,它同时也是一项社会事业,在国家予以财政支持的同时,应建立一个专门的法律援助基金会,做好法律援助活动的宣传,使这一制度为更广泛的群众知晓和了解,引起广泛关注,依照我国乐善好施的传统积美德只要做好宣传活动,一定会起到不小的作用。同时还应该积极调动全社会的力量,积极拓宽经费来源争取社会支持。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一种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捐助为辅的新型法律援助经费获得的途径。

(三)法律援助的法律制度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我国虽然在《刑事诉讼法》、《律师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中都有相关规定,而且还有《法律援助条例》这一专门规定,但是其中仍有不少问题存在。比如散存在其他法律之中的规定都比较单一,实施方法也不具体,《法律援助条例》位阶不高,恐怕难以起到统领和协调的作用。可以将法律援助的规定纳入宪法当中,肯定它的地位。由于我国特殊的地理环境幅员辽阔,各地发展不平衡,应当允许在不与中央统一的立法相冲突的条件下,根据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于本地方的、更具体的、操作性更强的地方法规来指导本地区的法律援助工作。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诉讼法专业)

参考文献:

[1]宫晓冰.外国法律援助制度简介.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

[2]李洪亮.法律援助制度的比较研究.法制与社会,2007

[3]罗俊华.论我国的法律援助立法.对外经贸大学,2006

[4]刘鹏.论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构建.中国政法大学,2003

[5]陈明国.浅析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完善.法制与社会.2007

[6]宫晓冰.中国法律援助制度.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

上一篇:论法人精神损害赔偿权设立之必要性 下一篇:关于电气设备维修中的“四诊”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