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播电视报发展取向

时间:2022-02-16 09:29:51

城市广播电视报发展取向

顾名思义。广播电视报刊载的内容属于广播电视范畴,主要是引导受众听广播、看电视、知剧情,它是广播电视的延展和补充。可是如今,电视报预告节目的独特垄断优势早已不复存在,全国的广播电视报均处于寒冬时节。特别是地市州级报更处于上压下挤的处境。面临生存压力,城市广播电视报该何去何从?

一、立足于深度报道。深化专题意识。凸显地域特色

版面有限、表现形式单一的广电报,如果内容仍停留在娱情、文摘等不痛不痒的信息层面上。与信息量大且声形并茂的视听媒体竞争,显然处于非常弱势的地位。面对危机,城市广播电视报必须颠覆以编、摘为主的传统办报理念和方式,依托地方新闻资源,加大原创力度,突出地域特色,立,足于深度报道。讲求内容的精致与独到,才能吸引读者的眼球。

《襄樊周刊》(原《襄樊广播电视报》)从2004年开始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一个以自采稿为主打的“特别策划”版面一出炉,旋即成为该报最大的亮点。该版着力于研究本地新闻资源,每期经过精心策划、深入采访,刊登一篇纪实性深度报道。报道与时俱进,关乎民生,篇篇精彩,深入人心。例如,当“非典”快被人淡忘时,该版适时推出了《当“非典”已成往事》一文,对襄樊市民诸多不利于健康的生活陋习回潮的现象一一点击。令读者过目难忘。针对不少年轻人对情人节产生歧义,以及情人节里歌厅、演艺场所存在低俗下流的不文明行为的现象。一篇《情人节里,问情为何物》又应运而生,立即引起读者极大关注并产生强烈共鸣。这篇深度报道的刊发受到上级表扬,市委宣传部领导称其对市民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还有《“3・15”是谁的节日》、《“120”遭遇性骚扰》、《襄樊。离私家车时代还太远》、《行走在都市的边缘――襄樊民工生存状况一瞥》、《襄樊保险行业的猫腻》、《都市镖师》等堪称重量级的报道不胜枚举。它们都深深地打着“地方”烙印,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新闻冲击力。

随着读者阅读品位的普遍提高,深度报道已是近年来新闻界流行的报道样式,各媒体,尤其是都市报,都给这种报道留出了专门的版面。于是,如何进一步提升深度报道的品质,又成为广电报的一个新课题。可以说。深化专题意识,用战略的眼光设计品牌。运用版面的整合和优化,从系列报道、组合报道、连续报道等多种形式的深度报道中挖掘“卖点”,是防止广电报走向边缘化的有效策略。近几年来,《十堰周刊》(原《十堰电视报》)立足于深度报道,以非主流报纸的主流意识积极探索,并成功地完成了电视报转型之路。《十堰周刊》从2004年全新改版以来,坚持“为时代立言、为家园记事、为人民表情”的宗旨,努力提高原创比例,精办新闻类专题,加快内容的本土化改造。该报的专题每期达三个版面以上规模,以组合报道、新闻综述、粉末集纳为主要手段,对某一主题结合地方实际作较全面、详尽、深入的报道。专题内容既胸怀大局、弘扬主旋律,又关注民生,凝聚人心(如《没有激情是一种病》、《十堰抱负》、《十堰这一年》),同时还具有浓厚的生活时尚气息(如《拼爹游戏》、《办公室瘟疫》、《新时代购物》)。《十堰周刊》通过致力于以策划力为主导,打造专题这一优势内容,大大增强了核心竞争力,不仅迅速成长为当地的高端纸媒,而且跻身于全国十强电视报。这一成功的典范鼓舞人心,也带动不少广电报纷纷着力于“内容为王”,重塑品牌形象。近年来,荆州的《荆周刊》、孝感的《槐荫周刊》,都把原创的深度报道作为拳头产品,并且在深化主题意识、凸显地域特色上下功夫。比如《荆周刊》特别策划的《懒得过年》、《爱恨荆州》、《正在消失的斑马线》;《槐荫周刊》策划的《无聊文化》、《小趋势里的大趋势》、《家有小网虫,家长很头痛》等专题。都是从多层次、多角度,集调查、背景、评论、链接等多种表现手法。针对本地发生的大事、要事以及社会现象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报道。与篇幅单一的深度报道相比,这类专题式的系列深度报道,拓宽了广度,加深了厚度,更具有新闻价值,而且因其是“土特产”,也更加受到本地读者关注。

广电报既然是广播电视的延伸,影视娱乐内容仍然是其独占资源和传统优势,因此娱乐板块一直是广电报不可丢弃的产品。要继续把娱乐板块做大做强,服务观众看好电视,同样需要在采编过程中深化专题意识。目前,很多城市广电报已经比较注重对娱乐新闻的深加工。如《铁齿铜牙纪晓岚》热播时,青岛电视报就用多个版面,及时推出《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等一系列文章。内容涵盖人物、花絮以及评论。这种以明星动向和热播剧为主要内容的娱乐专题长短结合。加强精度加工和信息整合,改变简单的编辑做法,能让读者耳目一新,使报纸体现出较高的“含金量”,无疑是满足读者需求的较佳方式。

二、贴近读者。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功能

广播电视报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电视的普及而进入家庭的,它的服务和购买对象是家庭,是家庭电视文化消费需求的产物。如今,广播电视报要夺回失去的读者,扩大发行空间。必须坚持服务型办报的理念。服务家庭、服务读者、服务客户,内容追求可读性、知识性、实用性,做到有情有理有用。

这种服务意识首先应体现在精心策划上。例如版面编辑可以结合季节、节日以及生活中的节点来进行长期策划和短期策划,把针对性、和谐性、整体性贯穿到每一期的版面之中。比如《嘉兴广播电视》的旅游版就有一个栏目“一周景点美食推荐”。栏目板块不大,仅几百字。却实用性很强。针对短期假日的增多,《襄樊周刊》去年的旅游版根据不同季节,适时介绍“一天之内襄樊最好去处”,以提供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信息为读者提供便利。在去年高考来临前。《襄樊周刊》还做了细致的整体规划,集中教育版、健康版等多个版面,采访涉及专家、高考状元、有经验的家长等。内容包含保健、饮食、交通、应急等方方面面。丰富详尽,为读者提供了重要的服务指南。

这种服务意识还应体现在编辑对版面精耕细作上。编辑应力求把服务深入到每一个版面、每一个栏目、每一篇作品中去。如《襄樊周刊》的健康版开设有“养生课堂”、《唐山广播电视报》的生活版开设有“生活百事通”、《荆周刊》的美食版有“特色菜推荐”等。这些栏目都呈现出很强的服务功能,是读者喜闻乐见、不可或缺的生活宝典,因此成为报纸生活版面的一大亮点。

这种服务意识不仅可以体现在报纸内容上,还可以通过某种形式和细节来实现。2008年《襄樊周刊》曾在往事版连载了纪实文学《青年》。考虑到有些书迷、剪报爱好者喜欢收藏。版面编辑把每期节选的小说设计为32开书页的样式,并从侧面画出装订线,方便读者阅后收集、装订成册。

这一贴心的小小举措感动了不少读者,受到广泛赞誉。

可见。广播电视报只有坚持以诚为本、人性化服务,想读者所想。与读者需求共俯仰,不断地贴近读者。完善服务,强化服务功能。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三、坚持与读者互动,以活动常态化扩大影响力

新闻传播其实是一项富有动感的工作。单向传播的新闻显然缺乏长久的生命力。只有坚持与读者互动。报纸才具有凝聚力、吸引力。对于报纸来说。读者就是上帝,是报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读者的参与程度越高,编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越近。报纸的美誉度就越高,社会影响力也就越大。因此,做好报纸与读者之间的互动。是当今报业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重要课题。

《今晚报》副刊有一个传统的互动性栏目“每晚一谜”。本期设一谜面。同时刊登上期谜底。尽管报纸版面千改万改,这个仅火柴盒般大小的栏目却一直延续多年。尽显经典之魅力。近年来《襄樊周刊》也一直坚持与读者互动,并且不断加大与读者互动的力度。例如,版面不定期地举行“我的春节故事”、“我的低碳生活”、“我的拿手菜”等征文比赛。让更多的读者参与到办报中来,形成一个没有围墙的编辑部,通过互动稳定了大批忠实的读者。

报纸不仅需要版面与读者互动。更需要通过举办丰富的社会公益活动来加强与读者互动。近年来,无论哪种媒体都积极致力于策划各种活动,以保证竞争中的活力。比如近几年,《十堰周刊》坚持全年“大活动常有、小活动不断”,以活动常态化扩大影响力。该报去年成功运作了“魅力乡村游”、“寻找十堰宝贝”、“创刊二十年报庆”、“报纸进社区”等活动。《襄樊周刊》更以活动为载体,并积极与媒体联动,加强报纸的品牌包装和营销。该报与襄樊电视手举办的“唱响襄樊”、“舞动襄樊”、“寻找2008美丽新娘”、“厨房才艺大比拼”、“消费者最喜爱的餐饮品牌评选暨2009襄樊美食文化节”等活动,在当地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群众热情参与,甚至在一个时期产生了极大的社会轰动效应,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同时,《襄樊周刊》于去年7月组建了“广电小记者团”,吸纳会员300多人,已举办了“走进消防队”、“与名记者、名编辑面对面暨新闻知识讲座”、“体验快乐一家人”、“走近襄樊名胜”等十多次丰富多彩的采访实践活动。报纸通过举办活动,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形成了不容小觑的“媒体公信力”。不仅使广大读者参与进来,有效地促进了报纸发行,而且拓展了广告资源,与广告客户在活动中增进了解、加深感情,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可以说,坚持活动常态化,是报纸加强与读者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

在报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虽然广播电视报的发展之路遭遇瓶颈,但是,有些广电报却能迅速调整思路,寻求突围。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湖北省目前有30多家专业报,《十堰周刊》就是广告收入超过200万的为数不多的几家专业报之一。孝感的《槐萌周刊》、荆州的《荆周刊》以及《襄樊周刊》等广电报也通过努力,实现了广告和发行稳中有升。笔者认为,广电报人只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时代命题,本着精品意识、服务意识,下大工夫锻造自身品质,化同质化竞争为差异化竞争,就一定能迎来又一个春天。

上一篇:当代典型人物通讯新特点 下一篇:后现代主义与新闻摄影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