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库县支行强化货币管理职能探讨

时间:2022-02-15 05:20:06

无库县支行强化货币管理职能探讨

随着人民银行体制改革发展要求,部分县支行为解决人员不足和降低风险,相继拆销了人民币发行库,但后续也出现了县支行货币管理职能弱化等问题。本文以西双版纳州拆库县支行勐海支行为例,旨在对县支行撤销发行库后,如何更好地履行人民币管理职能解决存在的问题作一些思考及建议。

一、撤销发行库后人民币管理职能的履职现状

随着经济、区域和城乡统筹不断发展变化,为缓解人员结构和人员不足的矛盾,更好地履行央行宏观调控职能,2005年8月,经上级行批准,人行勐海县支行正式撤销发行库。撤销发行库后,人行勐海县支行有效地化解了发行库管理和发行基金调运的风险隐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支行人员偏紧的状况,为县支行强化其他职能作用的发挥、加强内部管理提供了条件。

与此同时,撤库县支行在人民币管理职能也出现弱化的趋势。县支行作为央行最基层的机构,对人民币管理的职能是通过执行和宣传货币管理制度规定、编制和上报发行基金调拨计划和现金计划、办理现金存取款业务、人民币发行基金的保管与核算、监督管理残损人民币兑付、反假货币、现金管理等具体工作实现的。这些具体工作具有内在联系性,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最终实现人民币管理职能的有效履行。然而,县支行撤销发行库后,涉及发行库的相关业务被取消,所保留的人民币宣传、现金管理和反假货币工作,失去了日常所依托的发行库对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监管工具,加之主观能动性的不足,使得撤库县支行在人民币管理职能的履行出现了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

二、无库县支行人民币管理职能弱化的原因分析

(一)主观上对履行货币管理职能有所放松

一是思想松懈、工作不主动。在县支行撤销发行库后,普遍存在一撤俱撤的松懈思想,对人民币管理职责的履行工作不主动、避重就轻,往往出现能不管就不管、能少管就少管的情况。

二是定位不准。由于定位不准,履行人民币管理职责重点不明确,无库县支行信息掌握不对称,与商业银行沟通协调不足、对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实际状况掌握不足,出现人民币管理工作空挡。

三是管理不够、督促不力。撤库之后,由于缺乏发行库这个管理平台,使得无库县支行对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人民币业务的日常监管明显弱化;加之,对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一般是对其营业网点的人民币收付业务进行一定比例的抽查,无法将检查工作覆盖到辖内所有的机构、全部业务,在监管的力度和广度上都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二)客观上管理难度增大

一是管理素质不高,管理能力欠缺。撤销发行库后,由于专业人员分流、调离和整合,人民币管理岗位不明确、职责不清楚,无库县支行对人民币管理相关制度办法学习掌握不够,管理能力明显下降,出现无从管理、无力管理的现象。

二是管理平台散失,管理难度增大。撤销发行库之前,县支行可以通过发行基金的保管与核算、编制调拨计划、监督商业银行编制现金计划和办理现金存取款业务等具体业务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人民币管理的相关制度办法,还能在这些具体工作中进行质量检查加强督促,获得数据支撑,加强分析研究,发现规律和趋势,通过调整开户单位取款过程中的券别搭配,下达回笼任务、限制不合理要求等手段保证辖区流通中人民币券别搭配、整洁度。但是无库县支行由于散失了这些管理和操作平台,使加强流通中人民币的管理工作难度增大。

三是管理主体变化,管理效果不佳。发行库撤销后,无库县支行辖区的商业银行人民币业务的管理主体由县支行转化为其上级业务部门,商业银行现金调运时间、调运环节、调运成本相应增加,基于成本核算的考虑,加之库存限额的考核,银行业金融机构基层网点库存现金面额及数额均不充足,柜面又有大量残币积压,时常出现大额取现困难、支取现金时间不能保证、对外支付残损币等现象,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减弱。无库辖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人民币管理相关政策的明显弱化,造成县域流通中人民币票面结构不尽合理、小面额票币供应趋紧的局面。

三、无库县支行加强人民币管理职能的思考及建议

(一)提高认识、准确定位、强化素质,切实履行人民币管理工作职责

县支行撤销发行库后,由于缺乏日常监督手段和措施,对人民币业务的管理的确增加了难度,但发行人民币和管理人民币流通是基层人民银行不可或缺的职责。所以,无库县支行必须提高加强人民币管理工作的认识,把调整流通中人民币券别搭配、提高人民币整洁度、维护人民币信誉为工作目标,结合实际明确人民币管理岗位和工作职责,强化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管理能力,通过调查研究探索和创新人民币管理工作措施和手段,形成上下联动、互通有无、共同管理的工作模式,不断强化人民币管理职能,切实履行人民币管理职责。

(二)建议总行完善相关法规,加大人民币质量管理力度

在《人民币管理条例》中虽有对人民币质量管理相应的法律条款,但在实际的人民币质量管理过程中可操作性不强,缺乏相应操作程序规范和处罚规则。建议总行出台人民币质量管理的相关法规,明确人民银行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权利义务,对人民币质量管理、现金收付、纠纷的处理等进行明确和规范,并确定相应的罚则,使基层人民银行人民币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更具操作性。

(三)加快银行卡推广应用进程

目前银行卡已经成为我国居民个人使用最为频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随着近年来用卡渠道的拓宽、用卡环境的优化,银行卡的使用频率不断提高。银行卡的推广应用对降低风险、减少现金使用量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对无库县支行加快银行卡的推广应用进程,缓解人民币管理压力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无库县支行要结合银行卡市场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以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为抓手,大力改善农村地区银行卡受理环境,积极支持和鼓励创新,大力推广银行卡应用,加快法规制度建设,促进市场规范发展,加强宣传引导,努力营造良好用卡氛围。

(四)完善人民币流通状况监测机制

撤库后对人民币流通状况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管理和监测方法,管理和决策缺乏有效的数据支撑,所以在已建立人民币流通状况监测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此机制势在必行。一是要了解掌握辖区投放回笼计划执行情况,加强督促和管理;二是要对投放回笼人民币券别状况进行监测,了解掌握辖区流通人民币券别搭配是否符合经济发展和商品流通的需要;三是要加强现金收支分析,了解掌握辖区现金收支状况,控制不合理现金支出;四是要进一步加强辖区旺季现金供应科学性分析,掌握规律,为上级行决策提供依据;五是要加强无库县支行辖区现金收支应急机制建设,杜绝支付风险发生。

(五)建立和规范人民币收付业务工作制度

建立和规范人民币收付业务工作制度,是加强督促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确保人民银行规范、持续加强人民币管理的重要措施和办法。一是建立残损兑换首问责任制度;二是建立杜绝对外支付不宜流通人民币承诺制;三是建立杜绝对外支付假人民币承诺制度;四是建立监督举报制度;五是建立客户监督员制度;六是建立异常情况汇报制度。

(六)加强督促管理

要充分利用“两管理、两综合、一保护”的管理形式和手段,有力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督促管理,按照金融服务与金融监管并重,综合执法与综合评价协调开展,现场检查与事前制约和事中防控并重,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综合运用,审批、检查、处罚等硬手段与培训、考核、谈话、辅导等软措施并举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执行人民币管理相关制度办法的管理。

(七)进一步做好反假货币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反假货币知识的宣传培训,提升人民群众防假、识假能力;二是认真组织开展反假货币知识考核和反假货币上岗资格证书颁发工作,确保金融从业人员识假技能过硬;三是积极发挥反假货币联席会议机制积极作用,营造反假货币工作良好环境;四是加强与执法部门联动,有力打击制贩假币违法犯罪活动;五是加强反假货币工作形势分析,明确反假货币工作重点和方向。

(八)加强宣传培训及问卷调查

一是加强人民币知识的宣传培训,促进客户对人民币管理相关制度的了解与掌握;二是做好问卷调查,了解掌握客户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服务状况评价;三是加强调查研究、反馈上报人民币流通中新情况新问题。

课题组成员:黄鸿鹄(执笔) 陈 斌 黄卫东

上一篇: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银行风险管理 下一篇:从小额贷款发展之路引发对中国农村扶贫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