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护士”出阁

时间:2022-02-15 02:22:42

“小护士”出阁

提到小护士,就不得不提李志达。军人出身的李志达,做事果敢干练。1989年,李志达在深圳创办丽斯达日化有限公司,开始从事化妆品的生产和销售。从1997年开始,丽斯达公司推出小护士的品牌,大约3年时间,小护士就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一场漫长的跨国恋情

李志达用了短短3年时间就让小护士出落成一个美丽的“大姑娘”,自然引得不少追求者垂青。1999年,国际化妆品巨头欧莱雅开始关注小护士并与李志达接触。然而,在1998~1999年期间,正是小护士如日中天的时候,光看当时在全国电视广告的年投放量便知道品牌的境况,在同类产品中的投放总额数一数二,使用的是收费昂贵的国际4A广告公司,拍片及投放所费不菲,令当时其他的本土护肤品品牌望尘莫及。

1997年进入中国的欧莱雅,尽管中国市场的增长在集团的区域投资中占据第一位,但中国市场的销售额在其全球销售中的比例还不到2%,而宝洁的玉兰油一个品牌在中国的年销售额就已经达到15亿元。欧美都已经是相当成熟的市场,而中国市场自然是争夺的焦点。

小护士从1997年推出之后,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市场份额一直位列前三,在女性中的品牌知名度几乎达到100%,最可观的是小护士在全国拥有28万个销售网点,热切希望全面打通中国渠道的欧莱雅又怎能不垂涎三尺?对欧莱雅来说,丽斯达包括湖北宜昌的生产基地在内的固定资产并不是最值钱的,小护士多年辛苦经营的品牌和渠道才是最急切的需要。要和宝洁比拼以及争夺广大的中低端市场,纵观当时市场上表现比较好的几个本土品牌,小护士的定位和品牌形象无疑是最“洋气”和最符合欧莱雅“择偶标准”的。

李志达当然知道欧莱雅的迫切心情。不过,无论从感情上,还是利益上,当时的李志达都对小护士难以割舍。毕竟,小护士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又怎么能轻易交予别人?然而,除了小护士以外,李志达还进行多品牌扩张,相继推出兰歌、立得、古方和邦氏等品牌。但是,他的多品牌战略出现重大失败。尤其是1999年推出的兰歌,据称亏损大概有1个亿。小护士仍是丽斯达的主力大军,占据绝大部分的销售额。

李志达的无奈在于,小护士品牌经过几年高速发展之后,在两个方面面临瓶颈:一是缺乏资金进行研发,二是在产品配方和开发能力上已经无法再打开局面。在与欧莱雅的长期接触中,李志达发现了欧莱雅身上的某种气质正是小护士所需要的,也是他所需要的。

欧莱雅在与小护士的接触中,一直都保持极大的诚意。欧莱雅公司的中国区总裁盖保罗曾多次拜访李志达夫妇,盖保罗对李志达保证“绝对不会让小护士消失”,并拿出了详细的品牌发展计划书。李志达逐渐了解了这个谢顶的大胡子欧洲人以及欧莱雅,他逐渐发现欧莱雅这个来自欧洲的豪门是一位真正的“王子”。欧莱雅以品牌收购闻名,被誉为“品牌收购专家”,曾有过收购兰蔻、薇姿、美宝莲等著名品牌的大手笔,并把它们培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品牌。据此,在欧莱雅这个国际收购专家的“护理”下,或许有朝一日小护士也能成长为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品牌。从感情上来讲,李志达在自己退出的时候,当然更愿意让小护士找到一个更好的“如意郎君”。

欧莱雅表现出诚意的另一方面在于,他们最初并没有提出控股的要求,欧莱雅认为选择哪种方式都可以,参股和控股都可以。但李志达的想法是要么不卖要么就卖个彻底。他看到国内太多企业在与外资的合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乐百氏,与跨国公司合作后,出现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背景,在一起时间长了难免有一些冲突,李志达并不想陷入到那样的纠缠之中。

四年恋爱终成眷属

四年的谈判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首先是有关品牌,这点李志达很慎重。他在考察了很多被收购的品牌后发现,这些品牌在被收购后无一例外都被外资方搁置、冷藏了。做实业的人都知道,做品牌非常辛苦。对于自己一手栽培出来的小护士,李志达当然有很深的感情,不希望它也遭受同样的命运,所以在收购协议的谈判中对今后小护士的发展有明确的条款。欧莱雅作出承诺,详细谈了品牌的设计、发展规划、准备怎么做、未来的规划等,并承诺要把小护士的品牌做到国际化。

还有一点就是团队,李志达希望只卖小护士的品牌,欧莱雅坚持要求整个团队不变,甚至包括李志达和企业所有的高层,因为他们也看中小护士的这个团队,欧莱雅不缺品牌、产品、技术,他们在中国市场最缺的就是一个懂本地市场的团队。李志达当然不想卖掉团队,但是后来想想,团队就相当于是品牌的保姆,要想让小护士以后有更好的发展,这个团队是很重要的,所以李志达最后做了妥协。最终,整个小护士团队不但不裁员,而且将有机会进入欧莱雅总部工作。

双方最大的分歧点还是在于价格。欧莱雅是法国的上市公司,一切数据都公开,而小护士作为国内的非上市公司,其市值估价难以有准确依据可循,这或许是双方谈判拖得如此之久的一个原因。在李志达看来,小护士值5个亿,而欧莱雅却认为只值2个亿。

但是,资本的力量依然是巨大的。促使李志达最终做出卖掉小护士决定的重要因素还是价格。此次交易价格起码在他看来是一笔非常值得的买卖,虽然对于收购的价格双方都不愿透露,但是据小护士的一位高管透露,“我们卖掉小护士,等于提前收回未来10年的收入,使我们别的业务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种种线索开始浮出水面,而从李志达之后的几笔投资推断:卖掉小护士李志达得到了约2.5亿元人民币。

2003年12月10日,一项收购协议在北京王府饭店秘密签订。次日,欧莱雅集团宣布,经过四年的漫长恋爱,正式迎娶“小护士”。欧莱雅对小护士的收购,不光包括小护士这个品牌,还将包括小护士位于湖北宜昌的一个生产基地,以及小护士的销售渠道和管理系统。小护士集团董事长李志达将不会留任,并且根据约定,李志达不再从事化妆品的经营和销售。李志达表示,今后他将继续留在大众消费品领域(事后证明李投资健力宝)。

在2003年12月11日下午举行的2003年小护士经理级管理干部会议上,原小护士总经理徐刚上台与欧莱雅正式签署第一份员工合同。接着,在场所有70余名员工都与欧莱雅签订了劳动合同。根据安排,小护士的大多数业务人员划归欧莱雅最大的事业部大众化妆品部,该部门拥有“巴黎欧莱雅”、“美宝莲”和“卡尼尔”等知名品牌。小护士全国28万个销售网点由此立马变为上述3个品牌进军中国二、三级市场的便捷通道。通过收购小护士,欧莱雅在中国护肤品市场上的地位由第11名迅速提升至第2名。

四年来,欧莱雅对小护士品牌的研究和分析相信已经足够透彻。从客观评估,欧莱雅提出的收购价格绝对是物超所值。再了解一下欧莱雅的财务状况便明白,他们不会出手阔绰,但会把钱花得很有计划。而对李志达而言,无论是出售小护士的价格,还是出售之后的制度安排,他都是赢家。

上一篇:南都的秋波 下一篇:刘韧的非卖品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