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环境法体系的完善思考

时间:2022-02-15 12:18:55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环境法体系的完善思考

摘 要:环境法不仅关乎法律制度的建设程度,更关系到环境保护的执行情况,在当前形势下,需坚持生态文明理念,不断完善环境法体系建设。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观、法制建设原则、法律具体内容三大方面入手,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环境法;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观

一、引言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但随着工业文明程度的提高,经济水平不断发展,却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人类不但面临着资源日益短缺的困难,还要集中力量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环境法体系属于法制建设范畴,而从大范围来看,法制建设也应归属于生态文明建设。另外,法治环境可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法律保障,促使其良性稳定发展。所以在当前提倡生态文明的社会,如何完善我国环境法体系值得重点关注。

二、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作指导

环境法体系的完善,首先要完成意识理念上的转变。以前,人类只重视自身发展,大力发展经济,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也引来了环境资源危机,不得不花费巨大的经济代价去维护生态平衡。这种以人类为中心的观念显然太过落后,不符合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观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维护生态平衡的正确理念,在其指导下不断对环境法体系加以完善,方能起到实际效果。除了人类中心论,还有一种观点是生态中心论,这也是一种较为极端的观点,对外部环境太过重视,甚至放弃人类的合理需求去维护生态环境。此两种观点都不可取,可持续发展处于二者之间,既重视生态平衡,又考虑人类发展的需求,追求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稳定。其实,从人类发展历史就可看出,人类离不开大自然,一旦开发利用过度,就会出现各种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所以当前必须全面树立起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的生态文明理念。

环境法体系的建设完善,应当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这是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党和国家在实践发展中,总结出了很多有用的实践经验,可持续发展观就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从党的十五大开始,就对可持续发展观非常重视,倡议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加强绿色生态建设,实现和谐社会主义。党的十七大、十报告中,更加坚定了这一科学理念,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不断提升。

三、遵循公平民主、风险预防原则

任何立法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环境法亦不例外,如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点工作,我国更是将其提高至立法高度。随着理念转变,立法原则也应随之变化,在今后的环境法体系建设中,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环境公平原则

在现代化文明建设中,公平极受重视,不仅体现在人权上,还体现在环境上。所谓环境公平,首先是指环境权利的公平,即每个人都有权在环境中生存发展,享有应有的利用环境的权利。其次是环境机会公平,不同的人对环境资源的需求也不同,其层次性非常明显,为保证每个人都能发挥最大潜能,实现自身价值,各个层次的需求都应得到满足。环境资源并非个人所拥有,而是人类共同拥有,体现在国家上,应该由执政者根据法律公平分配资源,再有就是环境人道主义公平,主要指的是照顾弱势群体,保证弱者能够享有最基础的生存权利。大自然不仅仅是人类的住所,还包括其他生物,彼此应该公平对待,实现人与生态的真正公平。而在人类内部,种族之间、代际之间也应体现出公平。

2.民主协调原则

法律的制定是服务于人民大众的,不但要体现公平,还要体现民主性。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自然环境是人类共同拥有的资源,每个人在享用的同时,都应该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履行相应的义务。环境法的民主协调原则,强调的是经济、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平衡稳定,可持续发展理论显然很符合这一原则。

另外一点,指的是公众参与环境法的立法、司法等相关活动,强化公众个人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行使自身的监督、评价等权利。诉讼是公众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国内环境法在诉讼权方面尚不健全。

3.风险防范原则

受内外各种因素影响,风险无处不在,特别是在复杂多变的现代化社会,环境法治建设中也存在有风险。不仅仅要在风险发生后加强治理,更应该树立防范意识,做好防范准备,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风险预防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保障。在风险过高的情况下,如果科学数据不够全面,或者不够精确,防范措施尽量不要变动。另外,风险很难被彻底消除,所以采取防范措施的主要目的是将损失降至最低,而这些措施必须与实际情况相适应,才能发挥实际效用。

四、完善现行环境法体系具体内容

我国现行的环境法体系包括《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森林法》、《可再生能源法》等,目前还在不断完善。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工程,法制建设也并非朝夕所能完成,应根据实际变化,不断对相关法律条例作出调整。

首先,修复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的破坏,对人类生存发展也极为不利,在现代文明社会中,不管是环境污染,还是生态破坏,人类都要担起责任,对其进行修复,尽可能地恢复到原有状态。包括水环境、森林、大气、土壤等各方面,提高其自我净化能力和防范能力,减少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

其次,在今后的环境法制建设中,不仅要增加对责任机制的法律条文的规定,更需要提高我国环境责任机制中法律条文的质量。同时,环境立法需要从制度体系的宏观视角出发,提高环境处罚的力度,完善公众的环境救济机制,增强环境刑事责任机制的威慑力。

此外,促进环境法制建设的经济化。利用各种经济手段、市场调节方式调整并重新分配各种因环境问题而导致的利益损失,以实现环境法对利益平衡的基本目标。相关环保部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出台排污权交易、水权交易与碳排放交易等政策制度。

五、结束语

环境保护是当前时代的主题,也是每个人都应尽到的义务,为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需将其提升至法律高度,从立法上予以规定和保障。国内的环境保护法好有很多不足之处,今后需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加以改善,使得环境法体系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 蒋培,李明华.生态文明视阈下我国环境法治的建设[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4,35(4):27-32

[2] 罗丽.论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环境法体系的完善[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4,20(2):75-78

[3] 张爱敏.生态文明视野下我国环境立法的思考[D].合肥工业大学,2011.

上一篇:基于ACSI理论视角高职学生学校认同感提升对策... 下一篇: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