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条件下金融创新的思考

时间:2022-02-15 01:31:29

新经济条件下金融创新的思考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领域内部对生活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金融创新贯穿于金融发展的全过程,是金融结构提升的主要方式和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金融创新的主体是各类金融机构,包括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金融创新是一种需求引致的、利益驱动的现象,有创造力的经济行为者因克服市场缺陷而受益。当前,随着世界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国际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新技术革命特别是现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在银行领域的广泛应用,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已成为推动全球金融业发展的一支主要力量。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有步骤地扩大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外资金融机构将新的金融工具、新的金融品种、新的营销理念和新的服务手段带入中国市场,使得我国金融机构直接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国内金融机构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

一、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

1.金融管制严,金融创新缺乏内在动力。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的动因主要是为了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争取利润最大化,强调市场主体的内在激励。经过多年改革,我国的金融管制已大大放松,但同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仍存在比较严格的金融管制,严格的金融管制限制了金融创新的空间。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体制上的原因,还远远没有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和自我约束,优胜劣汰的机制尚未形成,其结果是中国的金融创新以自上而下的强制式推动为主,这使得各国有商业银行缺乏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

2.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我国负债类业务创新是以四大国有银行为导向和主体,有较浓的计划特征,推出的产品主要以满足国有企业融资需求为主。资产类业务在20世纪90年代证券市场出现以后,也主要停留在股票市场,没有形成多元化产品。

3.金融工具品种少,投资不方便。目前表现为负债类业务创新多,资产类业务创新少。以往我国金融机构推出的业务创新大部分集中于负债类领域,这与金融机构盲目追求规模效应和竞争相对激烈是一致的。他们竞相推出创新工具,拓展创新业务,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而在贷款领域由于是卖方市场,竞争相对较弱,各金融机构缺乏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因此创新相对较少。据统计目前我国金融工具构成中各种存款占到近80%,直接融资和规避风险的金融工具十分缺乏。金融工具单一、融资渠道狭窄,从而造成企业负债率过高和银行的压力过大。

4.吸纳性创新多,原创性创新少。金融创新主要是吸引、模仿和借鉴国外的管理模式和市场模式,主要表现为市场制度的建立和基础金融产品的开发。这种创新惟一能够确定的好处是速度快,而且能够起到诱发新的创新的作用。吸收式创新的最大优点是创新成本低,主要是将国外的创新移植到中国市场。

5.金融技术创新有限。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是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的技术保障和关键。我国现有的金融创新多为规避管制型创新,技术型金融创新是我国金融创新的薄弱环节,由于金融机构的科技水平有限,造成所创新的金融工具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

6.金融创新的监管不完善。目前,对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的监管还不到位,不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的许多方面还不规范,自我约束性不强,经常出现违规行为。我国金融法规仍不健全,金融创新的监管手段仍很落后,还没有将金融创新活动纳入正常轨道,所以加强金融法制建设,改进和完善金融监管手段,加强金融监管的创新就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金融创新应以金融产品创新为突破口

一般认为,金融创新主要包括金融制度创新、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产品创新、金融监管创新。这几种创新是一个整体,对完善提高金融体系的综合效能缺一不可。但在当前情况下,国内金融机构在金融创新方面应以金融产品的创新为突破口,具体理由如下:

1.金融产品创新能够推动金融制度创新和金融机构创新。金融制度和金融机构在金融领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当金融产品大量创新并迅速进入市场的时候,必然触及甚至突破金融秩序,金融监管、金融机构设置等现行制度条例和法律法规,促使当局在发展经济和有效监管的双重压力下,推动金融制度和金融机构的创新和发展。虽然这个过程是极其复杂极其艰难的,是渐进的,但这个推动力是巨大的、不可忽视的。纵观世界各国金融制度的变革无一不是从金融产品的创新为发端的,在金融业最活跃最强大的美国尤其如此。

2.金融产品创新能够推动金融市场创新。金融市场是金融产品交易的场所,只有交易量不断增涨、新产品不断涌现、交易者越来越多的市场,才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市场。可以看到没有国际金融资金清算工具就没有离岸金融市场;没有大额可转让存单、承兑汇票和债券股票等金融产品,就没有蓬勃发展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事实正是如此,当大额可转让存单于1961年在美国开始出现并日益成为银行的一种主要资金来源渠道,美国的货币市场才日趋完善。

3.金融产品创新能够推动监管制度创新。众所周知,中央银行对金融行业的监管主要是为了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和金融秩序的稳定,维护行业的公平竞争和保障存贷款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对金融风险的监管和控制就成为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责。金融机构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趋利性十分强烈。金融产品创新除了分散转移风险的一面外,规避监管追求利润是主要目的。如果创新的金融产品危及金融秩序稳定或政府经济政策不能按预定目标实施时,中央银行要么强化管制,要么创新监管方法和手段以消除其负作用;如果创新的金融产品在运行中能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中央银行必然放宽这方面的监管或创新监管制度以促进其有利因素的发挥而限制其不安全因素的萌生。

4.个性化服务是吸引客户的重要手段。金融机构是通过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要进行利润空间的扩张,提高收益率,可以用为客户提供特殊的个性化服务的方法获得。客户愿意出高价格购买的当然是商业银行的功能,金融机构金融产品的特殊功能,是金融机构获取竞争优势和高额利润的源泉。

三、新经济条件下金融创新的路径

1.在金融工具创新方面坚持以原创性为主

由于我国市场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巨大差异,吸纳型创新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单纯走吸纳型创新的道路,在外资拥有绝对技术优势的前提下,随着外资机构涌入,我国金融机构将面临一场灾难。因此,中国金融创新必须从本国市场环境出发,必须坚持原创性。

2.大力发展金融技术创新。把电子计算机引入支付清算系统是当代最成功的金融创新。各种现金支付、存款透支、自动查询、报表提供、信息传递、消费信贷等新的业务和新的服务都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进行识别和处理,这大大地提高了结算和支付的速度和效率,还可以节省流通费用的开支,满足经济发展和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应加快自动转账、信用卡、网上银行等高科技金融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以赶上国际银行业的先进水平。

3.完善金融法规的建设,更新监管理念。创新与监管是一对双胞胎,在金融创新的同时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利用法律手段,保障金融业的规范发展,完善金融法规体系,切实解决当前的金融监管过程中无法可依、有法难依的问题,立法重点应当从以化解金融风险为主转向促进金融发展为主,强调市场约束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为金融创新提供一个有安全保障的法律环境。金融监管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放在重要位置,形成中央银行宏观监管、行业自律、金融机构自我约束相结合的监管体系,按照国际惯例,从市场准入、市场运营、市场退出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监管,以降低金融创新所带来的种种风险,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

4.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培养和利用,加快构建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新体系。人才是新经济的灵魂。金融市场的发育和完善,金融创新的推行,金融理论的研究都离不开人才的重要作用。加快金融人才队伍建设,要着力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想方设法培养自己的创新人才。必须加强对现有金融从业人员的知识培训和业务能力的提高,特别是要加大对素有“金融创新斗士”美誉的金融工程师的培养力度。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日本餐饮行业的新生力量 下一篇:民营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