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甘肃省通渭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经验

时间:2022-02-14 11:34:10

浅析甘肃省通渭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经验

通渭县位于甘肃中部,定西市东侧,海拔为2521~1410米,平均海拔1970.5米。全县辖6镇12乡。总面积2912.9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83.03万亩,农民人均4.36亩。是全市人均占有耕地最多的县。

十年九旱、十年九灾,这是通渭的基本县情,年降水量小,而蒸发量大,降水时空分布极不均匀,60%以上的降雨集中在7、8、9三个月,旱灾主要发生在1~5月份,以冬小麦为主的大面积夏粮作物其生长季节正好在旱灾发生期,这就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卡脖子”旱,而常年热量最好、降水最多的季节,农田反而处于“夏闲期”,以夏粮为主的种植结构和天时严重相冲突,形成夏粮多、秋粮少,低产作物多、高产作物少的落后生产格局,严重制约着通渭农业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通渭县委、县政府下决心彻底摆脱“靠天吃饭”的落后窘况,重新审视县情,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五大战略”、培育“四大产业”和做到“两个坚持不懈”、实现“八个新突破”的工作思路,进一步确立了马铃薯产业的主导地位,把马铃薯产业作为全县的第一大主导产业来培育。提出了“扩充规模、增加总量、依靠科技、提升层次、开拓市场、扩大外销、强化措施、促进加工”的指导方针,全力建设马铃薯良种繁育推广体系、行政技术配套服务体系、产销加综合开发体系、马铃薯贮藏体系建设,推动了马铃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通渭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通渭县将马铃薯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来抓,不断扩大规模,加快良种进程,提升产业开发水平,通过政府扶持、企业参与、市场动作,全县马铃薯年贮藏、外销、加工能力分别达到20万吨、20万吨、30万吨,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产业中获益500多元,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左右。马铃薯生产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已成为富民强县、增加农民收入的第一大产业。

1 马铃薯生产稳步发展,产品市场逐年拓展。甘肃省是全国三大马铃薯产区之一,在甘肃,定西市是马铃薯的主产地,而通渭又是定西市主要的马铃薯生产县区之一,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多年来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左右,2008年,按照机械化、规模化、良种化的要求,落实千亩以上种植点15个,面积7万亩,其中5000亩以上规模示范点4个,面积2.1万亩,仅次于安定区。全县组建经销协会8个,基本形成协会引领、能人牵头、大户补充的初级销售网络,年外销马铃薯鲜薯在30万吨以上。

2 种薯生产繁育体系建设初步形成,种薯引进推广网络逐步完善。通渭县委、县政府把马铃薯良种扩繁推广作为提质增效、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关键举措,积极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认真考察论证,按照“科研院校(良种公司)+龙头企业+农户”的良种繁育建设模式,建设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两个,年产脱毒苗1200万株,原原种1560万粒。近几年来,累计建成良种示范点40多个,通过抓点示范,以点带面,示范推广,全县良种面积达到50万亩,良种普及率达70%以上。目前又引进原种、良种分别在华岭、马营建立一级种繁育基地5000亩,形成了由种业公司供原种,部分乡镇繁育一级种,然后外销县外及推广至全县范围种植的体系,初步建立了脱毒苗一原原种一原种一一级种的链条式马铃薯种薯脱毒繁育基地。并形成了较为有效的种薯辐射推广网络。

3 马铃薯加工业开始起步,产业化进程逐渐加快。目前,全县有马铃薯加工企业14家,其中,精淀粉4家,加工能力达到4万吨,粗制淀粉加工企业12家,生产能力达2万吨,年可加工原料30万吨。其中万吨以上生产能力的马铃薯加工企业1家。随着新品种的引进、推广,马铃薯淀粉含量由过去的12%提高到15~19%,个别品种淀粉含量高达20%,加工增值率逐步提升,企业加工能力逐步扩大,为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4 服务体系、市场培育与农民协会建设。注重对服务体系的建设以及市场的培育,强化行政服务与技术服务,抓好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组织技术力量,开展技术创新,加强马铃薯高产、超高产集成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狠抓病虫害综合防治,大力推广马铃薯测土施肥技术和无公害生产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在市场建设上,一手抓生产,一手抓订单销售,大力推进产贮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同时,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大力培育推广优质专、特用马铃薯品种,适应市场多元化需要。围绕市场培育和销售,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由社会个体经营者投资,巩固和新建了一批产地批发市场,不断培育扶持龙头企业,积极组建协会,在组织化程度上基本形成了农户加基地、产地批发市场加基地、营销组织加基地、公司加基地、协会(农民经营大户)加基地等不同模式的产业化雏形。

5 贮藏设施不断加强,贮藏能力大幅提升。长期以来,通渭县马铃薯鲜薯贮藏主要以农户土窖就地贮藏为主,储量少,贮存条件差。近年来,随着全县马铃薯产业发展,马铃薯贮藏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目前,全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较大型马铃薯贮藏库近1.2万眼,实际贮藏能力为20万吨,贮藏期(10~5月份)温度一般可保持在1~4℃。贮藏条件相对得到改善,为延长加工期和进一步拓展市场、实行反季节销售奠定了基础。

通渭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通渭县在大力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方面有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

1 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结合实际,准确定位。马铃薯适应性强,喜冷凉的气候条件,耐瘩薄、抗灾、高产、早熟,易于种植,特别适合通渭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而且种植马铃薯的产投比大大高于种植其它经济作物。县政府坚定不移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子,经过广泛调研和实践摸索,把马铃薯产业列为发挥资源优势,推动县域经济和特色经济更快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首,确立了马铃薯产业的主导地位,以此作为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的有效途径。

2 广泛宣传发动,组织到位,服务到位,指导到位。通过编印宣传材料、组织现场观摩、专题培训、考察学习、入户动员、算账对比、等形式,加大在群众当中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宣传发动。基层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带头、干部示范、大户引路,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拥护密切配合,全县上下掀起了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潮。

3 科学技术作支撑,优惠扶助作保证。通渭县积极与兰州农科院等省内外院校加强合作,聘请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专家为技术顾问,对农口干部、乡村组干部、农技人员、农民技术骨干分层次开展系统培训,培育了一由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土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和服务队伍,推进科技进村入户,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创办了一批有一定规模、特色突出、科技含量较高、效益明显的农业科技示范点。同时,县委政府制定出各项扶持支柱产业的优惠政策,以政策的形式落实了扶持支柱产业的措施,努力营造了全社会支持马铃薯产业开发的良好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全县马铃薯产业的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4 积极争取项目,夯实基础设施建设。通渭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基础条件的建设和改善,“坚持不懈地走以梯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的改善农业基础条件的路子不动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努力争取各类项目投入,实施了梯田建设、农村沼气、水库除险、引水灌溉、铺油工程、通达工程、整村推进和易地扶贫搬迁等大批农业、能源、水利、交通、以及企业技改等方面的项目,围绕马铃薯、玉米、草畜等特色优势产业开发,重点在良种体系、基地建设、企业技改等方面,先后建成了一批重点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蓄了更大的发展后劲。

5 产业化经营,逐步提升规模档次。坚持走“立足农业办工业、依托资源上项目、深化改革增活力”的路子,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马铃薯产业的深度开发。优化产品品质结构,注册产品品牌,实施品牌战略,扶持发展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加工企业。进一步加大新品种引进、推广、繁育和规范化种植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培育一批马铃薯种植大户,建成一批种植基地,积极组建农村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农民营销队伍,带领更多的农民进入流通领域,新建和改扩建专业交易市场和贮藏设施,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的马铃薯市场流通销售网络,不断提高市场化、组织化程度,促进马铃薯产业化经营,“公司+基地+协会+农户”促使规模效应、品牌效应逐渐凸现。

上一篇:专家简介 第11期 下一篇:如何实现我国的马铃薯安全贮藏与产品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