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Flash课堂教学改革

时间:2022-02-14 06:47:01

浅谈高职Flash课堂教学改革

摘 要 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习兴趣不是很高,不易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主要从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素质教育三个方面对高职Flash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 教育教学改革;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3-0102-02

Flash是高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是一门操作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到课堂教学上,要让学生真正掌握Flash的技术技巧,靠教材的知识和常规的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再则,针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兴趣又不是很高,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更不容易了。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Flash课程的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改革创新,让学生突破传统的学习方法,在课堂上有大的收获,这是十分重要的。通过4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Flash教学改革主要从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素质教育三个方面进行。

1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笔者认为所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归根结底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自我控制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就是使人在某个领域产生自信及获得一定的成就感。Flash这门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动手操作就显得十分重要。要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对于枯燥的课堂讲授,让学生动手操作就容易一些。课程入门一定要简单一些,让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找到愉悦感和成就感,进而由简入深,循序渐进,慢慢地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讲授Flash这门课时,就先让学生看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动画片,如《小破孩》等,使得学生对这门课有一个简单的了解;然后再通过动画片中一些小角色的简单制作,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效甚多。总之,好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后继学习的关键性动力。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1)制定学习计划。学生要有一个自己的学习计划,具体到每一天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制定好计划以后,坚持不懈地执行计划是十分重要的。学生用自己制定的计划监督自己,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持之以恒。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一起制定学习计划,监督学生认真地完成计划。笔者在Flash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先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要求学生除了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还要选择性地完成课后的实训练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学生可以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也可以直接反映到笔者这里。在计划实施之后,不定期进行抽查,监督学生按时完成。这样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增加学习交流的机会,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共同提高。

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小先生制”学习法。所谓的“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在普及教育实践中依据“即知即传人”的原则,采取小孩教小孩、小孩教大人的方法推广实施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笔者在Flash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小先生制”学习法,就是让学生自由结合分成小组,每次在机房练习,做得快的学生会帮助同小组中做得慢的学生,对其进行指导、纠错,不同小组之间展开竞争,教师和学生一起解决疑难。这种学习方法能够很好地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之间的竞争与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效率,获得相当好的成效。

3)注意学习技巧,遵循记忆的规律。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对学习的内容学完一遍后,隔三五天就再温习一遍,然后隔七八天再温习一遍,然后复习间隔时间逐渐延长。通过不断地复习,就能在大脑中形成牢固的记忆甚至还会有新的收获。正如古代学者孔子所言:“温故而知新。”Flash这门课程前面涉及的基本工具比较多,主要有“选择工具”“部分选取工具”“铅笔工具”“钢笔工具”“墨水瓶工具”“颜料桶工具”等,其中“选择工具”和“部分选取工具”、“铅笔工具”和“钢笔工具”、“墨水瓶工具”和“颜料桶工具”这三对工具的用法学生容易混淆。笔者在讲解后一种工具时就把前面已经讲过的易混的工具穿来一起讲,通过强化练习的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

培养学生自我控制的能力 学无止境,要教育学生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决心。学习者只有持之以恒地坚持,才能取得学业的进步。所以告诫学生一定要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去学习,不要因为一些客观因素影响自己。在职业院校执教4年多的时间里,笔者感受颇深的就是学生随大流的现象比较严重,没有自己的主见,控制能力比较弱。鉴于这种情况,笔者在课堂上经常穿插讲一些励志性的教育实例,有笔者亲身经历的,也有一些发生在身边亲人、朋友身上的。这样能让学生感受到这些话并不是什么大道理,而是离自己很近的一些人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更能激励学生增强自己的控制能力,真正行动起来,努力学习。

2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创新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更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多想、多问 告诉学生不要怕提问或问错,对于学生的偏激问题不要取笑,要肯定其大胆行为。在每个新学期、新课程的开始,笔者都要给学生强调,疑问每一个人都有,只是有的学生提出来了,大家帮助解决了,而有的学生一直不敢提出问题或者不屑于提出问题,那么他的问题只会越积累越多。同时给学生强调,再简单的问题对于自己都是大问题,都要勇敢地提出来。对于学生提出的普遍性问题,可以让全班学生一起讨论,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这样既鼓励了学生多想、多问的积极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智慧。总之,对于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坚持、独立要给予尊重,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树立平等的师生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多倾听学生的建议与意见,信任学生,有意识地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师生双向交流的氛围,和学生交朋友,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这样,教师和学生才能摆脱服从与命令的关系,进行平等的探索与交流。在课堂上笔者就经常用肯定、赞扬、鼓励的方式与学生进行谈话,明确地告诉学生“你能行”“老师相信你”。这样做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有成就感。

浓厚的兴趣是创新意识产生的前提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选择时机,因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短片《雷阵雨》《冬天来了》《莫斯科的眼泪》等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通过演示已经制作好的效果影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产生问题。例如:《雷阵雨》短片中“怎么能让太阳慢慢变红”?《冬天来了》短片中“怎么才能让叶子牵着文字落下”?《莫斯科的眼泪》短片中“怎么能让文字随着音乐有规律地跳动”?等等。进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完成短片的制作,使学生获得成就感,产生学习的兴趣。

3 加强学生素质教育

21世纪是一个人才辈出的世纪,也决定了教育应该培养的是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所谓的全面素质多指人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能力素质和心理素质。

文化素质是全面素质的基础素质 一个文化素质低的人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虽然高职生毕业后直接到一线工作岗位上工作,但是文化素质对其做人、做事的态度以及技术的创新都有着潜在的影响。作为专业教师,笔者要求自己首先要做好本职工作,时刻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及时了解专业的前沿信息,为给学生传授知识做好充分的准备。最终能使学生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积淀优秀的文化素质。

身体素质是全面素质的物质基础 没有一个好的身体素质,就很难顾及其他素质的全面发展。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高职生也不例外。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体育活动或增加劳动课等途径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都举行春、秋季校运会、篮球比赛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机会。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衣服自己洗等,养成辛勤劳动的好习惯。

能力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 目前,在校学生的应试能力素质都较强,但是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普遍较弱。因此,应当增加学生在校外实训锻炼的机会,让学生接触社会,待人处事。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推荐校外实习的单位。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给学生提供锻炼机会。作为专业教师,笔者建议学生在寒暑假出去找与专业相关的单位打工,历练自己。这样学生可以学到很多学校里面学不到的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渐适应社会。

心理素质是学生能否很快适应新环境、新挑战的基本素质 目前,高职学生的自我评价偏低,自制能力弱,自我规划能力弱。作为专业教师,应该给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课堂上除了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还应该灌输心理健康的相关内容。如给学生讲“十佳优秀大学生”的先进事迹,鼓励学生去图书馆看相关书籍,欣赏有关心理健康的影片等,使学生以宽容的心态尽快适应就业环境,以勇于创新的精神迎接未来生活和工作的挑战。

4 结束语

总之,作为专业教师,应该努力研究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积极参与到专业和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动脑筋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提高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执教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怡.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7(S1):621-622.

[2]冀亚丽.浅谈如何提高高等院校计算机课程课堂教学质量[J].计算机教育,2009(3):76-78.

[3]张波.素质教育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的体现[J].潍坊学院学报,2005(4):146-147.

[4]刘世蕾.计算机教育中的人才素质培养[J].煤炭高等教育,2005(2):92-93.

上一篇:机械设计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实践 下一篇:赛教结合方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