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中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时间:2022-02-14 05:36:07

在反思中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传统的应试教育多年来饱受社会各界的病诟,我们广大的一线教师也看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多年来也一直不断地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创建一个活泼的课堂。和其他学科一样,地理课堂也应该积极探讨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真正的让课堂成为师生用心交流的场所,老师应该给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对话平台和条件。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不断推进,合作教学的模式也越来越受到学生、家长和老师们的喜爱,以至于形成共识:采用合作教学的模式可以提供广泛的教学思路,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良性发展,明显可以让思维活动变的更加的有效。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因此本文将对这些不足之处展开深入的思考和反思,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地理教学;反思;实效性

中国分类号:G633.55

地理教学尤其是自然地理那部分是高中教学中很抽象的部分,要求学生要有很高的空间想象力,传统的地理教学在教授这块知识点时,往往就是老师拿着课本在直接讲,学生能借助的工具十分单调有限,看看课本上的图示,最多在加上个地球仪之类的,光靠这些简单的工具很难把那种抽象性很强的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科技在发展,人们的思想在变化,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禁引人深思。

一、传统的地理教学的反思

在人教版的高中地理必修1中,第一章《行星与地球》之中的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对高中同学来讲是最抽象、最难理解、最难记忆的知识点。在老师讲解地球的自转时,仅关于地球自转的知识点就可以把学生绕晕。往后讲是地球的公转,地球围绕着太阳公转,抽象起来更加的复杂,更加的难以理解。比如说“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这个知识点,我在讲解时按照常规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看课本P15图1.18“黄赤交角与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最多再结合地球仪、粉笔盒之类的课堂上的东西现场演示讲解,这是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极大考验。上完课后,学生们好像都似懂非懂的。我自己觉得理所当然的道理,在学生们眼中都一头雾水。我教的也费尽,学生们也理解的非常吃力。这不得不引起了我的反思。我决定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来给学生们授课。

第二次上课时,我带的教学工具有:一个地球仪、一个粉笔盒、一个直角三角板。然后我现场给学生们演示:我先把地球仪放到讲桌上,教师中间有一个挂钟,可以当作北极星参照点,然后把“二分二至”的点定在讲台桌面上,把粉笔盒放在中间当作太阳,再把地球仪放在春分或者秋分的任意一个点,然后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交点到讲台桌面的距离用直角三角板量出来,把地球仪以及三角板刻度值上的划痕用粉笔加粗,最后的时候,把地球仪的地轴对准挂钟(北极星)附近,用手来回缓慢移动地球仪,地球仪的移动范围在“二分二至”点之间,把三角板的刻度值的高度用粉笔经常地在地球仪上面打点标注,直到地球仪移动大约一周之后,用圆滑的曲线把地球仪上面所有的点都连接起来,然后对学生们说,太阳直射点就是这样的在地球上来回的做回归运动的,太阳直射点做回归运动就是这样子。

用这种形象直观的方式上完课以后,学生们都感到非常的轻松,与前一个上课的班相比,同学们脸上的疑虑明显的要少,随后做的一个课堂练习巩固,从中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们基本上都能掌握到这部分的抽象知识。而且也明白地球在不同的公转轨道位置上,太阳直射点照在地球的位置也不相同,地球上个部分获得的太阳光也不相同,所以地球上的热量分布也不相同,所以地球就有了春夏秋冬的变化。

课后反思:上完这次课,我很认真的比较了两次上课的过程和结果。第一次上课时,我只是根据我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基本上按照教学参考书的要求,再参考其他的老师的授课方式,来组织我的教学,就是象征性的拿着一个地球仪在桌面上随便地转了几圈。虽然我认为这些知识点简单易懂,但学生们理解起来非常吃力,我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概念没有跟学生交代清楚,所以学生很难理解知识点中的细节问题,所以这部分知识他们只能理解个大概。

二、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要让传统的枯燥无味的地理课堂跟的上形势的发展,重新焕发出生机,具备非凡的魅力,提高课堂教学中的实效性,出路在哪里呢?老师首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的地理情境,给学生设置问题悬念;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努力培养学生养成地理式的思维习惯和创新意识。下面我想结合我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提高中学地理教学实效性的一些体会,兼与同行商榷。

(一)要模拟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被评为人类中最聪明的头脑,他就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老师在创设自己的教学课程式,要善于依据教材大纲,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特点和兴趣点,模拟一个能够吸引他们的情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创造一个精彩的课堂开场能够很快的抓住学生们的兴趣点,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造他们渴望学习的心态,可以说是为整个的课堂教学都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根据新的课标要求,老师们要关注学生的感情世界,努力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平等的看待,对于一些性格内向或者学习上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尤其要多加关注,积极鼓励培养他们敢于尝试的习惯。老师要创立各种各样的能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活动,促进学生们相互学习,体验集体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建立和谐的师生交流渠道。

(三)让学生养成地理思维的习惯

要让学生养成地理思维的习惯,很自然的用地理思维的方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必修从平时的教学当中做起,培养学生的区域性思维。可以采取让学生平时多看图多用图。

一张地图里含有丰富的地理信息,可以说是地理信息的载体,会用地图、善用地图是学好地理的捷径,是最有效的方法。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懂得利用地图挖掘有效的信息,用这些有效的信息来解决问题,还要培养学生把地理知识转化成地图的能力,长期坚持,学生便养成了图文互换的习惯,学生的大脑里慢慢的会形成较完整的区域地理框架,养成区域性的地理思维。

结语:

要想在较短的课堂时间里取得较高的效率,老师要转变传统的那种角色,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老师做好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在课堂上形成和谐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愿意学、会学。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够真正的掌握知识,养成地理素养,学到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地理知识。

参考文献:

[1]王搠.提高地理课堂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旬),2013(02)

[2]苗瀚文.提高地理课堂实效性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下),2013(09)

[3]杨州.提高地理课堂的实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2(21)

上一篇:工业纯碱纯度测定的实验设计 下一篇: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问有效性的策略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