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贸易强国的现实差距及外贸战略选择

时间:2022-02-14 05:08:06

中国作为贸易强国的现实差距及外贸战略选择

摘 要:对外贸易是世界各国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时刻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国如何由贸易大国转变成贸易强国,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并立足于我国的经贸现状,介绍我国作为贸易大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同时本文又介绍了我国与世界贸易强国存在的现实差距,探讨提出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跨入的战略和对策选择。

关键词:贸易大国 贸易强国 现实差距 贸易战略

一、中国是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的现实思考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中国对外贸易条件和环境的日益改善,中国经济越来越外向化,越来越融入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中国在统计数据上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是贸易大国和贸易强国的内涵是有区别的。

二、对外贸易战略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思想

比较优势理论是人们在进行国际贸易活动的过程中做出选择和决策的基本理论依据之一,是分工、交易以及国际贸易理论的基本前提。而该理论无法来解释当一个国家在各种产品的生产中均处于绝对劣势时,贸易仍然能够获得发展的现象。这一问题由大卫·李嘉图通过比较成本理论进行了解释。该理论认为一国只要生产自己在成本上具有优势的产品,然后与其他国家交换即可。后来,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发展了李嘉图的理论,从生产要素禀赋的角度进一步论证了产生比较成本差异的原因。

2.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基本思想

波特对竞争优势的研究经历了从企业和产业层次向国家层次、从参与国内竞争向参与国际竞争演进的过程。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行业的竞争优势,也就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的优势。

三、中国作为贸易大国的崛起及影响

1.中国作为贸易大国的起步阶段

改革开放后,我们抓住国际上以轻纺产品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轻纺产品加工贸易。在1989年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达到了1116.8亿美元,这一增长水平既高于世界贸易平均增长,也高于国内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

2.中国迈向贸易大国的发展阶段

“八五”是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发展的阶段,“八五”期问,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平均增长19.5%的高速增长,在如此高速增长水平推动下,我国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的比重也由1990年的1.7%,上升到1995年的2.9%,在五年的时间罩,我国外贸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提高了1.2个百分点。

3.中国作为贸易大国而崛起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WTO)以后,以高新技术产品和机电产品拉动整体进出口增长从而使对外贸易焕发出勃勃生机,2007年中国的供求已经能够左右国际市场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表明中国在世界上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

4.中国作为贸易大国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以及贸易大国地位的确立,将不可避免地在许多领域影响到国际市场的供求关系与价格。并且,中国的需求大大拉动了东亚各国的出口复苏,成为东亚各国和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中国与世界贸易强国的现实差距及原因分析

1.中国GDP总量大,但人均GDP很低。而中国虽然在世界上已经成为GDP大国,但是人均GDP不论是与美国、德国和日本这三大世界贸易强国相比,还是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2.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大,但是人均贸易量低。美国、德国和日本这三大世界贸易强国的贸易总量以及人均贸易量均位于世界前列。

3.对外贸易结构的差距。当前世界贸易强国的突出特点是服务贸易的高度发展,服务贸易的高速增长既是贸易强国的突出特点,也是贸易强国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贸易强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程度。

4.对外贸易条件的差距。贸易条件指数(ToT)=(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

随着中国作为对外贸易大国的崛起,中国对外贸易具有了大国规模,这使得我国出口扩张难度增加,因其贸易规模的扩大,使其与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出现。同时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下降,使得我国贸易条件明显恶化。

五、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跨越的战略选择

1.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升级有利于促进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要从初级产品和附加值不高的工业品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变为以高附加值工业品生产为主的先进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尤其是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服务行业,这是发展的重点。

2.品牌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培育中国对外贸易的国家竞争优势。拥有自主品牌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其在国际市场上拥有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目前采用的都是贴牌生产,形成了对国外品牌的依赖,因此为了改变我国当前“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现状,必须积极培育和创建自主品牌。这也是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跨越的必然要求。

3.加大政府支持,加快培养我国的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4.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力争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主动权。国际标准制定权之争已成为国际竞争的至高点和焦点之一。而我国标准整体水平偏低,影响到我国在国际经济和贸易中的竞争力。为提高国际竞争力,中国不得不从被动采用国际标准到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标准,为中国产业在国际标准舞台上取得新的“话语权"。

5.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实现向贸易强国跨越的目标。总体上看,当前我国在国际分工中仍然处在低端环节,外贸增长方式粗放,质量和效益不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国必须加快转变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参考文献:

[1]程春梅.我国外贸竞争力现状分析.经贸论坛.2001年第01期

[2]肖兴正.中国“入世”的外经贸竞争战略抉择.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1年第04期

[3]朱文晖.中国出口导向战略的迷思.战略与管理.1998年第05期

上一篇:小学生看图作文的探究 下一篇:从“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到“中国创造C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