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东明县免耕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时间:2022-02-14 12:04:28

浅谈东明县免耕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摘 要:介绍了东明县农作物免耕栽培推广应用情况,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总结相关成效,以为免耕栽培技术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免耕栽培;存在问题;推广;应用

所谓免耕栽培,是指不用犁耙整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作物生长期也不使用农机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免耕栽培把农民从传统的犁田耕田、弯腰插秧的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了劳作方式的根本变革。

免耕栽培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集生物、化学、机械和最新农业科技成果于一体的重要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东明县通过不断创新机制,落实各项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1.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东明县免耕栽培技术推广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部分乡镇对免耕栽培技术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技术推广应用面积不大;二是大型农机具数量较少,农忙时节难以满足需求;三是免耕栽培技术不规范,秸秆处理不理想,下种不匀,缺苗断垄和病虫害发生严重;四是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老弱妇孺难以收拾秸秆,因此,秸秆还田技术仍待改进。

2.免耕栽培技术推广机制

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是保证免耕栽培技术推广成功的前提。为更好地实施该项目,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2.1加强领导,周密组织

东明县是产粮大县,小麦收获后接茬种植玉米大豆是一种主要种植模式。每年产生大量秸秆,秸秆焚烧严重,抓好免耕栽培技术推广,实行秸秆还田,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意义重大。为此,县政府对免耕栽培技术推广高度重视,成立了免耕栽培技术推广领导小组,负责免耕栽培技术的组织、协调、管理。

县农技推广中心成立免(少)耕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技术指导小组,负责试验示范推广工作。乡镇农业综合站站长为项目区乡镇技术负责人,县农技推广中心包乡镇农业技术指导员配合农技站长开展工作,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负责各村的示范推广。

2.2明确技术要点

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人工将田间小麦秸秆撒开,覆盖地表,选用大型拖拉机作业,配套带有灭茬功能的玉米免耕播种机播种,播幅2.2m,种3~4行玉米,行距55~60cm,去掉行间旋刀,以减少作业动力,降低油耗。每行留旋刀6片,玉米播种时行内浅旋耕,一次性完成旋耕灭茬、开沟施肥、开沟播种、覆土、镇压等,由于不动土层,播种时失墒少,玉米出苗快,并将秸秆直接还田,有效抑制田间杂草滋生,利于玉米田保湿保墒,促进根系下扎,提高抗倒伏能力。

2.3实行农机农艺结合

推广免耕栽培技术,关键环节是播种,重点是农业机械。要实行农机农艺相结合,学农机的技术人员要了解农艺,学农艺的要懂得农机,在生产中要互相学习,勇于创新,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2.4抓好宣传培训

首先要加大对机手的培训力度,提高技术应用水平。为做好免(少)耕栽培,利用了会议、电视、广播、现场会、发宣传资料等多形式、多途径宣传培训,让农技人员、县乡村干部、农户了解和熟悉免(少)耕栽培的意义和技术措施。全县共召开免(少)耕栽培专题会议12次,发资料10万份,开现场会32场次,培训农民15万人次,并组织了观摩评比会,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5强化技术服务

为把免(少)耕栽培技术送到千家万户,落实到田间地头,县、乡农技人员在关键生育时期,深入到项目区,因地制宜,指导农民开展播种、除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鼓励专业合作社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资供应、病虫害防治等专业化服务,充分发挥技术人员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提高服务效率。

2.6开展试验示范

试验示范是推广的前提和基础。在抓好免(少)耕栽培的同时,认真的组织了玉米免(少)耕栽培的小麦秸秆处理试验、夏玉米分期播种试验、不同量的小麦秸秆还田试验、大豆的免(少)耕栽培品种与播期试验等,为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县农委和农机局分别在漆园办事处前王村、乐土镇杨桥村抓玉米免耕栽培示范片,各乡镇和农场抓玉米免耕栽培示范方,大豆免(少)耕栽培重点抓了王集一个示范片,实行统一品种、统一机播、统一施肥、统一田管、统一机收。同时对种植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加强技术服务和物资支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7实行物化补贴

为推广免(少)耕栽培技术,东明县整合玉米振兴计划资金320万元,现代农业发展资金100万元,实行物化补贴。其中,统一供种、统一机播、统一病虫害防治2700hm2;玉米大喇叭口期统一供应尿素,面积2.4万hm2,统一采购大颗粒尿素运到乡镇所在地1635元/t,供应尿素375kg/hm2,进一步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落实了技术措施,推动了项目顺利实施。

3.推广应用成效

免耕栽培实行秸秆还田后,可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培肥地力,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动能力,减少化学肥料的投入和污染,减少翻耕环节,不动土层,土壤蒸发量小,失墒少,同时表土细碎,保墒性能好,有效养分含量高,播种后出苗快、苗齐、苗壮,利于高产。与全县平均产量相比,玉米免(少)耕栽培平均增产495kg/hm2,节本增效1410元/hm2;大豆免耕播种比翻耕播种增产180kg/hm2,节本增效1170元/hm2。

4.几种常见作物的免耕栽培技术

4.1小麦免耕栽培技术

小麦免耕栽培技术,就是在小麦播种及整个生育过程中,不进行大田耕整,直接在厢面播种施肥,播种后用稻草覆盖的一种省工、节本、培肥、保墒的新型简化栽培技术。

4.1.1.小麦播前准备

(1)稻草准备。水稻收获后将稻草晒至五成干堆好待用;收割机收获的田块,遗弃在稻田里的稻草要捡出田外,堆放在田埂上备用。

(2)化学杀草。播种前2-3天,每亩用克瑞踪200-250亳升加金都尔60毫升,即每桶水加50毫升克瑞踪和金都尔15毫升,均匀喷施于田间杂草及残茬上,进行除草和杀死残茬。喷施克无踪要注意不能用浑泥水配兑,喷施时田间必须无水。

上一篇:实施案例教学的注意事项 下一篇:试论基层班组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