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欣赏现代课堂教学二要

时间:2022-02-13 09:49:11

高中美术欣赏现代课堂教学二要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高中开设了美术欣赏课,美术欣赏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重要的发展时期。一般说来,高中美术欣赏现代课堂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

1 要把握学科特征。高中学生通过对美术欣赏的学习、参与文化传承和交流,陶冶情操,了解和形成以美术学科为特征的知识,要防止过分强调美术学科的特征。如将学生本来以为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的美术欣赏课,上成深奥难懂的学术研究课,美术的学科目标便难以实现,并将导致学生对美术欣赏兴趣的丧失。另一方面,就是要防止一味迎合学生兴致,将美术课上成历史课或政治课而失去学科特征,没有回到审美教育的主渠道上来,忽视了《大纲》中规定的美术欣赏的目的,这都忽视了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功能,造成喧宾夺主。

要把握学科特征,教师还要准确把握高中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目标,注重美术与其它学科,特别是艺术学科内在联系的研究,从大文化的角度了解美术与其它学科的共性,从学生熟悉的或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切入,让学生随老师设计的思路潜移默化地进入美术欣赏的学科知识中来,顺理成章,逐渐深入。这样从学生兴趣所至的学科入手,既把握了学科待征,又在欣赏美中深入浅出地传授了审美知识,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地形成知识系统和审美经验。

2 要基础知识学习和作品欣赏并重。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美术作品的欣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作品欣赏重在感受美,重在研究为什么美。美术基础知识是美术欣赏所必需的“拐棍”,如果说欣赏是一把锁的话,基础知识便是一把开锁的钥匙。如果美术欣赏课教学只重视对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而忽视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缺乏对作品的形式要素的探究,其结果必将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欣赏方法难以掌握、欣赏能力难以形成。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仅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来评判美术作品,就是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不能并重基础知识和作品欣赏的表现。“象”和“不象”对于再现性作品来说,尚有可言,而对于表现性作品,特别是十九世纪以后的意象性作品和抽象性作品而言,就难以入座了。艺术作品的创作远不只是为了象形,艺术家寄托在作品中的主观情感和审美理想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如欣赏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若以象和不象去评判作品,而不去分析作者如何运用点、线、面的纵横交错以及色彩的冷暖、面积的大小等形式要素,学生是不会正确理解这件作品的。同样,以“美”和“不美”来评述美术作品,对高中生而言可以说是肤浅的。我们知道,“美”给人的感受是多样的,和谐谓之美,悲壮谓之美,崇高谓之美,有形式之美,也有内容之美。美具有多元性、复杂性,不少的“美感”,是通过不美的形式来表现的。如挪威画家蒙克的作品《呐喊》,正是通过极不协调的色彩和近乎可怕的形象来表现出自然给人的不安和恐惧,使人们在19世纪末压抑的情绪在此得以释放而获得特有的“美感”。若不通过美术基础知识,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分析,而以象和不象、美和不美去评述它,美术欣赏是难以收到好效果的。

上一篇:尝试教学法在中学美术中的运用 下一篇:浅谈中小学女子短跑运动员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