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语教学中朗读训练为例谈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

时间:2022-02-13 08:56:16

以英语教学中朗读训练为例谈如何进行小课题研究

摘 要:近年来,小课题研究是我市教学与教研工作的重点。我市英语小课题研究有着自己独特的基本流程,通过精心运用这一流程,我们收益颇丰。

关键词:小课题研究;发现问题;带题学习

近年来,小课题研究是我市教学与教研工作的重点。小课题的魅力在于张扬,一切尽在静悄悄的执行中。小课题虽小,但极具实用性,重要的是教师会享受到他们尽力、尽心、尽智后的累累果实。我市英语小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是:“发现问题,转化课题—确立课题,制订方案—带题学习,借鉴经验—带题授课,实践研究—带题教研,共同促进—带题活动,展示提升—潜心研究,总结成果。”

一、发现问题,转化课题

我们知道,课题的“小、实”体现在教学中的困惑或问题上,即课题。在去年春季我市“英语千人课堂教学大比武”决赛中,我观摩了三十多节小学、初中英语课堂。课堂中,我很欣赏每位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但这些课堂有一个共同现象:学生在口语表达、朗读时,存在拖音、无英语节奏感、缺乏感情等状况。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即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学生准确、流利的朗读对实现英语课程的工具性至关重要。

二、确立课题,制订方案

根据课标结合我们的教学实际,我发现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现选定府东街小学英语组为试点进行“小学英语朗读指导策略研究”的小课题研究。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二级读的技能要求有:乐于认读所学词语,能正确朗读所学小故事和短文,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逐步形成语感。二级语音要求:正确读出26个英文字母;了解简单的拼读规律;了解单词有重音,句子有重读;了解英语语音包括连读、节奏、停顿、语调等现象。

实施过程:

三、带题学习,借鉴经验

为了让我们尽快进入研究角色,也为了少走研究弯路,前期学习研究方法,学习前人对本课题研究成果的经验以及教师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都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在确定课题后,我们利用暑期分组分块学习,集中研讨总结,为开学后的具体研究做好了准备。比如,前人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有:《小学英语语感的培养》《小学英语朗读技巧探究》《如何组织朗读教学》《英语朗读指导三部曲》《浅谈小学英语指导》《小学英语朗读教学初探》《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小学英语朗读训练》《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朗读能力》《探析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的作用与途径》等30多篇。

作为英语教师,要以自身优美纯正的语音语调感染、熏陶学生,英语教师的朗读水平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会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从而引起学生的朗读欲望。这就对教师本人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学校教研组结合教师自身和教材实际,针对语音知识、朗读技巧听录音、看优秀教师培训的视频进行学习。

四、带题授课,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必须扎根课堂,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真正服务于课堂教学。

【单词课】

单词课在读的方面主要培养学生自主尝试拼读、读准单词,尝试拼读能力的培养。根据教材编写、课标要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例如:三年级上册要让学生感知,辅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与汉语拼音大致相同,在教单词时,我们不要急着领读、跟读,教师可以先出示所学单词(在黑板一角),然后,创设情境一一读单词,在读每个单词时,让学生根据单词中的辅音选择教师所读的单词。我们还可以先不呈现单词,创设情境教师读单词后,让学生猜这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是什么,这个单词中还有哪些字母。这样学生在选择、猜的过程中培养了拼读单词的能力。当然,在单词课上,还要注重单词升、降调,多音节单词的拼读策略指导。

【对话课】

对话中句子的朗读,主要要求学生把句子读得流利、洋气,我们的做法是:四听和两读。

一听,听录音初步感知,进行对比。教师借机对英语的朗读进行指导,点拨学生是因为录音中有单词重音、连读、意群停顿等朗读技巧。二听,听录音引导学生,做好标记。就是将所掌握的朗读技巧在课本上做出相应的标记,但不同的年级有不同的要求,由于我们是在朗读的初步培养阶段,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升降调、重音,逐步慢慢渗透连读、停顿、意群等技巧与标记。三听,模仿跟读。四听,听教师读,有时录音也不能表达当时的兴奋激动,那就交给教师范读来让学生找感觉,体会人物不同的心情。最后再读,让学生可以读得洋气,读得纯正。通过四听两读的过程,学生已经充分掌握朗读中的语音、语调、语气。在三者的有效结合下,学生能准确朗读,领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真正感受语言的魅力。

【阅读课】

阅读课的朗读主要放在学生理解、领会文章之后。处理文本后,学生听录音,模仿跟读,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还可选取精彩段落,全班展示,师生评价。这样,让学生从朗读中通透理解短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五、带题教研,共同促进

我们知道“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每半个月会有一次本校教研活动,一学期两次的共同体区域教研活动。具体流程为:

下面以我们研究过的一节展示课“PEP四下Unit4 A Let’s talk”为例,与大家进行交流。这是一篇Mike’s mom和Mike之间的对话,内容为Mike在三天不同的天气中想穿不同的衣服,要求学生掌握重点句型:Can I wear my new...?及它的肯定 “Yes,you can.”和否定回答“No, you can’t.”首先授课教师在组内阐述自己的教学思路,针对如何能读好这个主句型做设想:(1)迁移尝试用旧单词bear/pear,引出新单词wear的发音,学生试读,与录音做对比,纠正读音,要求音准,奠定听说的基础;(2)听录音机逐句模仿,体会连读、重读、升降调,然后让学生不看课文,跟着录音模仿读,最后让学生放声地跟读和表演。有人提出之前没有学过“Can I”要连读,这里需要教师在听录音时做引导并指导学生读。升降调学生一听便知,不需教师多说。也有人说:“这个句子很简单。”让学生自主尝试去读。多听几遍,教师只做引导即可。经过大家的集体研讨,形成同案:在听录音时,“Can I”连读试着只做引导,重读、升降调做适当的指导并做标记,并进行课堂尝试。

课堂上,经过教师多次有意地提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都踊跃举手想做尝试。

课后,我们对一半的学生进行测试调查。80%的学生没有注意到“Can I”要连读,95%的学生对重读掌握较好,100%的学生能掌握句子的升降调。

授课教师对这些调查结果进行了反思:课堂上,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对重读和升降调做好了标记,掌握较好;连读只做引导还不够,还需做好标记来强化练习。

再次回到集体教研中,大家就出现的问题再次进行商讨,最后决定让学生要把“Can I”中需要连读的字母“n”“I”做好标记,进行反复性的强化训练。另外还有教师提出本课时一、二段内容相同,但是语气不同,因此在语气方面还需进行引导,让学生体会出恳求、耐心,撒娇、不耐烦等语气。整个教学环节应随着文本中气温的渐升,人物语气的变化,课堂“温度”也由cold-warm-hot逐步提升。

经过重新设计,再次实践,学生的朗读效果明显提高。

六、带题活动,展示提升

(一)学生活动

1.5分钟展示

每节课课始有5分钟“reading show”。

2.口语竞赛

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英语口语比赛。内容有课本中的单词、对话的朗读,有学生小组合作,自编自演课本剧,最后选出“英语朗读明星”“表演明星”等。这样,学生对英语的朗读有了独特的兴趣,朗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各种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对学生的心理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当朗读比赛活动成为英语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时,学生就会表现出对朗读的极大兴趣。

(二)教师活动

教师要进行口语测评。教师应与学生同成长,自本课题开展以来的两个学期,每个学期初,学校对教师进行口语抽查、测试、打分、排队,成绩纳入考核。

七、潜心研究,总结成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点滴成果。

1.学生的读由原来的平淡无味到现在的纯正优美;

2.学生的听力能力提高了;

3.学生记忆背诵的能力提高了;

4.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了;

5.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浓厚了。

(作者单位 山西省孝义市教研室)

上一篇:早期教育与拔苗助长 下一篇:论宗教题材声乐作品在欧洲传统声乐文化中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