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疗效观察

时间:2022-02-13 04:08:31

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朱广旗主任医师中西医结合治疗癫痫的效果。方法:将100名癫痫患者随机分成单独口服西药组(50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50人),两组按各自剂量,连续口服一年后观察各自疗效。结果:西药组治愈10例,有效30例,无效10例。有效率80%。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12例,有效33例,无效5例,有效率9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

关键词::癫痫;中西医结合

引言

癫痫的发生是因为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使大脑功能出现短暂,患者出现发作性精神恍惚,甚至突然扑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肢体抽搐,或者口中发出类似猪羊的叫声,一会儿即苏醒[1]。癫痫是一种比较顽固的疾病,有人将其称为世界上第三大顽症。其发病率高,病程长,若治疗护理不当就可能使病情反复,最后变为难治性癫痫,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伤害,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据统计,癫痫发病率约为0.5%,中国约有900万癫痫患者,其中20%~30%为难治性癫痫[2]。朱广旗主任医师运用中医理论中“化痰开窍,熄风定痫”治则,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00例患者为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癫痫病人,均符合癫痫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50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55岁,平均年龄(23.52±11.32)岁;女性50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49岁,平均年龄(22.87±10.58)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49年,平均病程(13.64±11.13)年。

1.2诊断标准

1.2.1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

突然全身强直和抽搐,丧失意识,发作时间小于5分钟。

1.2.2失神发作

突然发作的动作中止,两眼凝视,呼之不应,可以有眨眼,有轻微的运动症状或者无运动症状,可持续5~20秒。

1.2.3肌阵挛发作

突然发作的肌肉快速的收缩,连续数次的躯体或肢体电击样抖动。

1.2.4失张力发作

突然发作的猝然倒下,肢体下坠,时间短,几秒至十几秒,多数不出现明显的意识障碍。

1.2.5单纯部分性发作

没有意识障碍,只有局部的肢体抽动。

1.2.6复杂部分性发作

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表现为突然动作停止,两眼发直,叫之不应,或者有一些不自主、无意识的动作,如舔唇、咂嘴、咀嚼、吞咽、摸索、擦脸、拍手、无目的走动。

1.3治疗方法

1.3.1西药治疗

大发作口服卡马西平每日600~1200mg,苯巴比妥每日90~300mg。癫痫持续状态用安定每次l0~20mg静脉注射。失神发作用口服安定每日7.5~40mg。药物剂量从常用最小量开始,逐渐增加到能控制发作,同时无严重的毒副作用为佳。

1.3.2中医医结合治疗

在口服西药基础上,予天麻、僵蚕、蜈蚣、地龙为主方,再根据证型加减。

①脾虚痰盛加用半夏,陈皮,党参,白术,茯苓。

②肝肾阴虚加用鹿角胶,龟板,牡蛎,熟地,山药,杜仲,枸杞,人参。

③风痰闭阻加用贝母,胆南星,竹沥,陈皮,半夏,茯苓。

④痰火内盛加用龙胆草,栀子,胆南星,石决明,钩藤。

以上各证型中药均粉碎为沫,装胶囊服用至一年。

1.4疗效标准

1.4.1临床治愈

癫痫发作完全控制1年(包括1年)以上,复查脑电图显示正常。显效:癫痫发作次数与治疗前比较,间隔时间延长了半年以上,或者癫痫的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复查脑电图显示明显好转。有效:癫痫的发作次数减少50%以上,发作时程度减轻,复查脑电图显示好转。无效:癫痫的发作次数无减少,程度无减轻,复查脑电图显示无好转或加重。

2结果(见表1)

西药组治愈10例,有效3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达80%。对照组治愈12例,有效33例,无变化5例,总有效率9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结论

癫痫在中医学中属于“癫疾”、“痫证”范畴。癫痫在《内经》称之为“巅疾”,《备急千金要方》首提癫痫之名,此后医家亦多称本病为癫痫,俗称“羊痫风”。《灵枢·癫狂》云:“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中医学认为,癫痫系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相互作用,导致风阳、痰浊、瘀血蒙闭清窍,气机逆乱,脑神失用所致。癫痫病位在脑,但涉及肝、脾、肾三脏。现在一般认为,癫痫的发生大多由于七情失调、先天因素、脑部外伤、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或患他病之后,使脏腑失调、痰浊阻滞、气机逆乱、风阳内动所致,而以痰邪作祟最为重要。朱广旗主任医师临床治疗癫痫时,在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辨证服药,可以较快的改善症状,提高疗效,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减少复发,提高远期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金楼.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治疗癫痫69例临床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O13,13(3):397.

[2]顾爱芳.癫痫患者家庭护理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O12,18(30):3716.

上一篇: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临床分析 下一篇:鼻内窥镜下治疗鼻窦炎伴鼻息肉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