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按摩治疗骶髂关节移位

时间:2022-08-28 09:03:39

谈按摩治疗骶髂关节移位

骶髂关节半脱位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多好发于体力劳动者,骶髂关节是由骶骨的耳状面与髂骨的耳状面相互交错而构成的,在该关节前后有骶髂关节前后韧带附着加强,使其更加稳定,但此关节可以沿横轴做轻微的前后转动,故又称微动关节。由于此关节在生理结构上的特殊性,就决定了该关节容易受到损伤错位。

骶髂关节半脱位多因姿势不正,肌肉平衡失调,躯干突然扭转的外力强加于骶髂关节所致。按其受伤时的与外力作用方向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前半脱位与后半脱位两种,而向上半脱位则较少见。

患者伤后即感到腰骶部疼痛,站立困难,行走时以手支撑伤肢股部,以减轻疼痛,站立时,患者伤侧骶髂关节多采取屈曲位,足尖着地,平卧时,伤侧下肢不能伸直,多以健侧卧位。坐立时,以手撑腰,伤侧臀部抬起,以减轻疼痛。

一、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8人,均为男性,最大54岁,最小18岁,损伤后即来治疗者16人,隔天来的2人。

二、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位,术者站立于伤侧,先用青收法在腰骶部做推、揉、摩等手法数遍,再用指针点腰阳关,大肠俞、环跳、委中等穴,以疏通经络,解痉止痛,减轻患者痛苦。

让助手固定患者健肢,术者一手抵紧患者髂后上棘,另一手置于伤肢股骨下端前方,将伤肢轻轻抬起,使其髂关节后伸并轻轻晃动伤肢,同时另一手向前下方按压其髂后上棘,骶髂关节后脱位即可正复。

患者仰卧位,助手固定患者健肢,术者站立于伤侧,一手握其踝部,另一手扶其膝部,使其伤肢做极度屈膝屈髋动作,同时轻轻晃动伤肢,利用大腿后群肌肉及腰骶部韧带的牵拉力,使其前脱位复位,完毕后,让其在床上躺10-20分钟。

三、治疗效果:

1、治疗标准:

治愈为骶髂关节复位,临床症状消失,腰骶部疼痛解除,行走自如,有效为骶髂关节复位,但腰骶部及一侧下肢还有疼痛,各方功能受限。

2、治疗结果:

18人中16人伤后即来就诊,手法复位后症状即消失,2人一天后来就诊,复位后,功能肌恢复,但稍有疼痛。

四、典型病例:

赵某,男,32岁,西三教市场三轮车工人,2007年6月22日在给客户拉货时突然翻车,仰面摔倒,而使其腰骶部受伤,在他人搀扶下来就诊,上床时,患者先用健侧臀部坐于床边,而后慢慢向里移动,患侧稍用力即感十分疼痛,仰卧后,多采用健侧卧位,而伤侧下肢则保持屈曲位,根据其临床症状和各种试验,诊断其为骶髂关节半脱位,随时上述手法为其治疗,完毕后,平躺15分钟,患者即感临床症状减轻,骶髂即下肢功能恢复正常,腰骶部稍有疼痛,嘱其回家后注意休息,并配合局部热敷理疗,5天后配合功能锻炼,一周后,即恢复如初。

五、体会:

骶髂关节半脱位多是由于外力强行作用于腰骶及臀部而使其关节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移位,并同时伴有伤筋,也可把此病称为骨盆移位。因盆骨位于人体躯干与下肢连接位,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若该关节发生移位而得不到及时治疗,日久即会发生骨盆失衡,腰部肌肉韧带变异,腰椎生理曲度发生改变,并引发腰椎间盘突出,腰肌钙化、肌纤维质炎等病症。因我诊所位于西三教市场附近,三轮车及货车工人很多,所以常有此种损伤发生。我认为,手法复位并不复杂,关键再诊断。只要把此病与腰间盘突出、急性腰扭伤等病症区分开,治疗起来往往能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

上一篇: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B超与心电图的对比分析 下一篇: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