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师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偏差及矫正

时间:2022-02-12 07:35:56

高中政治教师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偏差及矫正

摘要:受社会大环境因素、学校内部因素、教师自身因素影响,高中政治教师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偏差:对课程性质把握不准,重学科性、轻德育性;把知识目标的达成作为教学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大多采用单向强制的灌输法;过分注重纸笔测试的评价方式等。矫正这些偏差,要加快素质教育立法,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恢复政治高考全国统一命题,引领高中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发挥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建构中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师;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偏差;矫正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A-0071-05

江苏省特级教师王克苏同志在一次省级中学政治骨干教师培训会上,向大家展示了一则教学案例并提出了两道思考题:

【案例背景】某高中政治教研组有两位教师。教师甲认为,高考实行新录取模式后部分学生对政治课学习缺乏主动性,因而他的课堂教学很少开展探究性学习等活动,学生只需要跟着他的教学思路走就行了。该读的读,该背的背,课后没有什么作业。虽然他的学生在课堂上不活跃,但在考试中总能取得较好的成绩。教师乙,教学风格民主、活泼,经常通过开展丰富的活动组织课堂教学,很受学生欢迎,但令教师与学生共同困惑的是,他们班的考试成绩并不领先,有时甚至还落在年级的后面。

【两道思考题】思考1:教师甲的学生为什么能取得较好的考试成绩?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否应该倡导?思考2:教师乙的教学方式很受学生喜爱,课堂气氛活跃,为什么学生的考试成绩却不理想?政治教师应该打造怎样的活力课堂?

源于教学实践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的案例及思考题,引发参训教师的热烈讨论。大家认为,学生考试成绩的差异,与两位教师的教学技能与教学经验、学生的重视程度、命题的立意导向等因素有紧密联系。改进教学方式,打造活力课堂,需要实现两位教师的优势互补。应该说,这些看法是深刻的,但从更深的层次看,尚未触及高中政治课教学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就是人们在一定场合以一定方式采取一定行动的价值倾向”[1]。教师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就是指教师为了达到某一目标或满足某一需要而在课堂教学中决定做什么或怎样做的倾向性[2]。可以说,课堂教学能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教师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起着主导作用。教学案例中两位教师教学方式的差异,正是缘于他们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不同。新课程改革十多年来,高中政治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提升,教学方式出现了积极变化,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高中政治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尤其是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

一、高中政治教师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偏差的表现

从当前的教育教学实际情况来看,高中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偏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对课程性质把握不准,重学科性、轻德育性

作为学科课程,思想政治课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相对于一般学科课程来说,本课程既具有更为宽泛的学科背景,又具有特殊的德育功能。作为德育课程,本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不同于一般德育工作的课程特点。因此,需要在学科系统和德育系统中把握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3]。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多地把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学科课程来对待,“该读的读,该背的背”成为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法宝,思想政治课独特的德育功能和育人价值受到了不应有的忽视和弱化。

2.把知识目标的达成作为教学出发点和落脚点

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表达教学目标,意在纠正思想政治课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学科体系,忽视学生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从教学常规检查来看,教师教案中三维目标都写得非常具体,但实际教学却几乎只围绕知识目标的达成而进行。教师根据考试说明确定教学内容,依据近年来高考和小高考的考核情况,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编制学案和习题,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背诵、默写和训练来掌握具体知识。课堂教学中,高考不考的内容教师往往删除不讲。假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考不考,就会出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得了教材,却进不了课堂、进不了头脑的情况。

3.在教学过程中大多采用单向强制的灌输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涉及经济学、政治学、人类文化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伦理学等理论,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4]。长期以来,理论灌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被高中教师在教学中广泛采用,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集中表现在将“灌输”理解为“单向强制灌输”,教师牢固掌握着话语权,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抵触和厌烦情绪,甚至对宣讲的理论持怀疑态度。

4.过分注重知识性和纸笔测试的单一评价方式

高中思想政治课要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更要考查他们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要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5]。然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几乎所有的一切都围绕着考试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来进行,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考试命题以知识立意为主,综合的、开放的题型较少,难以考评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真实能力。至于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议、学生自评与互评、个人成长记录等评价基本没有,或只是走过场。

二、影响高中政治教师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因素

影响高中政治教师价值取向的因素是很多的,其中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也有学校内部的因素,还有教师自身的因素。高中政治教师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偏差的产生,也都和这些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加快推进素质教育立法工作。素质教育讲了多年,应试教育依然我行我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素质教育的立法工作未能跟进。我国目前有《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十多部教育法律法规,2000年以前制定实施且一直未做修订的就有八部,且这些法律法规大部分都未涉及素质教育,亟待修订补充,这就需要加快制定有关考试、学校、终身学习等法律,以填补立法空白,为推进素质教育提供法律依据和法治保障。

2.恢复政治高考全国统一命题,明确高中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

目前内地除上海使用“沪教版”高中政治教材,其他省市都使用人教版教材。这与思想政治课程的政治性和敏感程度有关。教材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为了确保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思想教育的实效性,对政治性强、敏感性高的课程应加强统一管理[8]。可以说,使用全国统一的教材,是统领高中政治教师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由于分省命题的省区市较多,且命题水平参差不齐,在发挥高考引导和评价功能、统领高中政治教师课堂教学价值取向方面的作用并不明显。

近年来,高考实行全国统一命题、提高命题质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截至2016年高考,全国全部科目使用全国卷的省区市达到23个,山东、海南、四川三省部分科目采用全国卷,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五省市全部科目为自主命题。这无疑是一种进步。但对于充分体现党和国家意志的思想政治学科而言,如能更进一步,做到各省市都共用教育部统一命题的试卷,对统领高中政治教师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而言,毫无疑问将有着重大的意义。

3.发挥高中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建构中的主体作用

可以说,每位高中政治教师对教学价值都有自己的见解。在课堂教学价值取向的建构中,高中政治教师毫无疑问是真正的主体。只有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他们自主构建和完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并在建构过程中尽可能地摆脱自己的情感、趣味和外在价值利益的干扰,才能全面保持其客观性和纯洁性。

在对高中政治教师的访谈中,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包括政治教师在内的高中教师群体负担过重。经常加班、加点,缺乏充分的休息和睡眠,很多教师每天在校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甚至达12小时以上。毕业班的教师每周工作时间超过80小时,不仅周六、周日不能充分休息,法定的节假日也很少休息。除了教学工作外,教师还有许多“额外负担”:参加业务培训、撰写科研论文、迎接各类检查评比和考核评估、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等。另外,学校对教师的考评依然更多地跟“教学绩效”挂钩,也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因此,切实减轻高中政治教师的过重的工作负担和心理负担,鼓励和支持高中政治教师坚定教育理想和信念,积极投入教育教学改革,是发挥高中政治教师主体作用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袁贵仁.价值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350.

[2]郝芳.教师的课堂教学价值取向探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5.

[3]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4.

[4][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3.

[6]马秀谊.从考试到评价的跃升[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01).

[7]张敏强,高艳红.高考的评价功能不可缺失[J].中国考试,2011(2).

[8]潘友梅.切实把握多样化科学理解新教材――高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分析[J].教育探索,2007(12).

Abstract: There exist some deviations with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values for reasons of social, school, and teachers’ factors: inaccurate knowledge of curriculum quality, stressing nature of subject while belittling morality; focusing on knowledge as the start and end of teaching; adopting one-way inculcation; and overemphasizing paper-pen assessment. To remedy the above situation, we should promote the law of quality education emphasizing morality and whole-person education; restoring the unified politics paper compilation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o guide the values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teachers; and expressing the principal part of politics teachers in classroom teaching values.

Key words: politics teacher; teaching value; deviation; rectification

上一篇:基于扩展容差关系的不完备信息系统属性约简 下一篇:《中药资源学》课程教学改革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