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网站信息无障碍设计现状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2-12 09:24:42

教育网站信息无障碍设计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 要] 教育信息化要求网站的建设特别是教育网站必须考虑面向特殊群体的学习需求。研究者通过对国内外50个教育类别网站各页面的Bobby测试,并采用问卷和实地观察的方法对有关残疾人网络学习中遇见的障碍进行了调查和分析,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我国教育网站在网站内容呈现、网页结构布局、网站导航设计和辅助技术提供等方面缺乏无障碍设计的意识。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者提出了构建无障碍网络教育环境的参考性建议,为教育网站无障碍设计提供相应的设计方法和范例,扩大教育网站用户的容纳性,提高资源获取的便捷性,最大限度地满足残疾人学习者学习的需求。

[关键词] 教育网站; 信息无障碍; 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孙树志(1965—),男,山东海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法学及远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E-mail:。

一、引 言

人类社会在21世纪进入信息化社会,伴随而来的是全民学习与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脚步。在实现学习型社会中现代远程教育承载着时代的重任,肩负着历史的使命,已成为传统学校教育之外的一种主要教育模式。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者致力于研究如何通过网络教育来实现教育公平。而在网络教育的实践中发现,残疾学习者群体在访问现有教育网站时存在的障碍妨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1月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具有高中学历和高于高中学历的正常人群网民占总网民比例的60.9%”。[1]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相比,《残疾人网民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在残疾人网民群体中,具有高中学历和高于高中学历的残疾人网民占82.7%。与此相比,具有高中或高于高中学历的残疾人人群网民的比例远高于相同学历的正常人群的比例,特别是硕士以上学历的残疾人网民占整个残疾人网民的9.9%,远远高于相同学历的正常人群的2.6%。这说明,使用互联网的残疾人用户大多是具有较高的学历,并且高学历的残疾人网民中85.2%的残疾人用户非常认同网上教育能够提高他们自身的教育水平。[2]这说明受教育程度对于残障人是否使用互联网有极大的影响。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社会交往工具和新型的教育手段能够消除残疾人群在社会交往和教育机会中的物理障碍,为残障人创造更多的教育、社会参与和就业的机会,将会改善残障人士社会隔离的状况。互联网给残疾人群的生活、教育、就业等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有可能带来新的社会障碍,形成妨碍残障人使用信息技术的信息鸿沟。笔者从探索性研究的角度出发,目的在于通过测试和调查,了解我国教育网站无障碍设计的现状。

二、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概念界定:“无障碍”一词,英文名称为“Accessibility”,有“可接近、可达到”的意思, 中文有“可及性”和“无障碍”的译法。信息无障碍是指任何人(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平等、方便、无障碍地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主要包括电子和信息技术无障碍以及网络信息无障碍两个方面。[3]其中,网络信息无障碍是指任何人(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 都能访问、理解和操作网站,并能与网站进行交互。[4]网站是网络信息的主要载体,网络信息无障碍主要包括网站页面的无障碍设计和网络资源的无障碍设计。网络信息无障碍设计应该以通用设计思想为指导,遵循国际万维网协会(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W3C)网站可接入性(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WCAG)的有关标准, 以可访问性、易用性、可及性为设计准则,针对各个特殊群体在访问网站过程中存在的障碍进行设计。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Bobby 测试(在线测试网站页面是否符合WCAG网络信息无障碍标准以及发现网站页面设计中存在的错误),以信息弱势群体在访问教育网站过程中的障碍为切入点,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无障碍设计使所有的学习者更容易、更便捷、更舒适地获取学习资源。

研究内容:网页标准并不是某一个标准,而是一系列标准的集合。网页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几个指标级联样式表(Cascading Style Sheet,CSS)、结构 (Structure)、表现 (Presentation)和行为(Behavior)。对应到网站用户访问上就是网页的布局、字体和颜色、图形和多媒体、导航和表单等几个方面。本研究针对特殊教育网站开发过程中影响网络信息无障碍设计与开发的可访问性进行分析。可访问性是指任何人都能访问、理解和操作网站并能与网站交互,而不论用户使用任何设备配置、浏览工具和上网技术。[5]本研究中进行工具测试和用户测试的评价标准以及提出网络信息无障碍原则的依据都是WCAG1.0(Web Content Accessibility Guidelines1.0),因为相对于WCAG2.0而言,WCAG1.0版本比较成熟。

研究对象:研究者从网络信息无障碍的视角出发,针对残疾人群体的网络用户进行研究。一般来说,残疾类型分为视觉残疾、听觉残疾、肢体残疾和精神残疾,由于篇幅有限,本研究将视觉残疾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国内外残疾人公共服务机构网站(如美国残疾人联合会、国际听障者联合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特殊教育组织网站(如中国特殊教育网、中国盲人网)、特殊教育学校网站和普通高等教育网站各抽取10个网站作为测试对象。笔者选择这些公共服务机构的网站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这些部门和组织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残疾人群体服务,在推行网络信息无障碍的事业中负有首要责任,另外残疾人相关部门也最熟悉残疾人群体的需求和困难,此外,各级教育网站信息无障碍的应用会对我国各个层次教育网站建设起到示范与启示作用。

研究方法:本研究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和依照有关信息无障碍标准的基础上依据WCAG 1.0中的14条规范(Guideline)、65项检测点(Check point)、3个等级标准,采取对比研究的方法,对抽取的50个国内网站进行Bobby测试,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观察的方法对被调查用户反馈的问题编码归类,以发现当前我国教育网站设计对视觉障碍群体参与网络学习时可能带来的障碍问题。

三、测评结果与分析

(一)整体性测试

整体性测试主要测试网站是否符合无障碍标准,网页内容是否符合WCAG1.0的有关标准,评价采用自动测试和手动测试相结合的方法来检查一个已经存在的网站是否通过可及性测试。要求网站通过信息无障碍可及性测试,要达到以下三个方面:

1. 两个主题

网站页面设计的适宜性:尽管残疾人由于受到身体、感觉和认知障碍与操作技能的限制,为了确保残疾人访问者随意访问,网站设计开发人员要设计适宜的页面转换;网站页面设计的导航性:不仅包括各页面之间链接的便捷,而且包括各页面内部元素的简单明了,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网站页面的易用性和可用性。

2. 三个等级

等级1:要求实现最低级别、最基本的无障碍访问,可以合理地应用到所有网页内容中;等级2:要求在等级1的基础上实现强化级别的无障碍访问,可以合理地应用到所有网页内容中;等级3:要求在等级1和等级2的基础上实现增强的无障碍访问,并非必须应用到所有Web内容中。

3. 四个要求

要求信息无障碍网站通过可及性测试,网站设计要具备可感知性、可操作性、可理解性和可兼容性。

表1国内外类别网站可及性的对比测试

注:本表是否通过测试是以等级1为标准。

按照以上有关标准和要求。笔者通过Bobby测试工具对选择的国内外的50个类别网站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见表1。

通过以上对比测试发现,国内外同类别的网站测试中通过等级1的网站数量悬殊,国内网站中只有1个网站(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2011-08-16.

[3] 张世颖.信息无障碍: 概念及其实现途径[J].山东图书馆学刊,2008,(5):37.

[4] 孙祯祥.无障碍网络教育环境的构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 陈子健,孙祯祥.从信息无障碍角度探讨教学网站导航设计[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8,(8):311.

[6]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残联等部门和单位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EB/OL].www.省略/gongbao/content/2010/content_1565478.htm,2011-03-19.

上一篇: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考试平台:设计\实现及成效 下一篇:教师在线实践社区中不同教师群体的反思水平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