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时间:2022-02-12 06:44:19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作文教学是当前教学的一个难题。不少学生畏惧、厌烦作文,下笔无言,一写就头疼;写出来的作文枯燥乏味,抄袭沿用、“假大空”严重。写作文被不少学生视为苦差。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用手中的笔写出无穷“趣味”,是所有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从童言稚语中发现“童趣”

儿童鲜活的语言是其作文的源泉。叶圣陶老先生曾倡导“吾手写吾语,吾口表吾心”,即让学生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不拘形式,不求层次,不求完美,但求动手,但求真实。语言学家的研究也表明,语言启蒙愈早愈好,作文启蒙也应从童言稚语开始。

教师首先要善于发现童趣。要改变“成人眼光”,学会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儿童作文;改变“成人思维”,用童真之心去理解童心;改变“成人标淮”,摒弃习惯和思维定势形成的条条框框。其二,要善于欣赏童趣。从被欣赏中得到快乐,是儿童最大的快乐,由此激发他放胆去想,放心去说,放手去写。其三,要及时鼓励,如一学生在描写他旅游看到的“湖心小岛”时写了这样一句话“假如猴子见了这水中的倒影,一定会以为是绿树和红花掉到水里去了。”乍一看,令读者莫名其妙;细一想,他是联想到了《猴子捞月亮》故事中那群糊涂可笑的猴子。这就是童趣,唯有童心能洋溢出这样灵气的语言。我用红笔把这句话打上“圈圈”,在眉批上写:“想得好!”并在班上重点表扬。教师的只言片语,激发的是学生的童心童趣,点燃的是学生的勇气和信心,掘开的是一个丰富的矿藏和泉源。

二、从书本和自然中培养“情趣”

学生情趣的培养,往往受内在、外在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是书本,一是自然。美国教育部规定了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必读的数十部世界名著目录,日本学校早先兴起的“远足”活动,我国城乡学校进行的“春游”等,都是着眼于书本和自然对人性潜移默化的作用。

“情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博见为馈贫之粮”。阅读是一项“慢功夫”、“细功夫”,应克服当前一种急功近利的阅读法:不少教师、学生家长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读大量的作文精选、精讲、精评之类。这样的结果,正如长期吃“精粮”的人易生“富贵病”一样,学生面对太多太杂的优秀作文,除了模仿抄袭,消化、吸收功能仍然较差。其实同年龄、同层次的学生作文并不能活泼地开阔其视野,培养其情趣,启迪其智慧。所以,反对为写作文而只读作文书,提倡学生多读既适合儿童特点,又具有丰富思想感情内涵的“大作”。《西游记》、《安徒生童话》等。为让学生有好书可读,读有所获,教师可动员学生把各自的好书汇聚起来办成“图书角”,让大家共享资源;组织开展每周读书会,读书竞赛等活动;讲授读书技能,如初读、精读的程序,诵读、默读的方式,书上划线、做读书笔记的方法等。所谓“劳子读书、逸于作文”,书本能让学生长情趣、长知识、长写作技巧。此外,应多创造学生亲近自然的机会。目前城乡学校普遍课程较重,学生上学在校园,放学在家里,活动面窄、空间小。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内景观等实景、利用教学挂图、多媒体等虚景予以“弥补”,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学校、家长支持,开展各种活动予以“充实”,如组织游览活动,利用节假日开展家庭旅游,到风景名胜、农村、田野,让学生接近自然、观察自然、体验自然、欣赏自然。

三、从勤写多练中增长“兴趣”

“新课标”指出,应重视培养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兴趣”和“习惯”从哪里来?主要靠一个“勤”字。北宋文学家欧阳修说得很明白:“无他法,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可见,写作文没有捷径可走,靠的是日积月累,滴水成河,积石成山。

如何变学生“苦写”为“乐写”?第一,必须“化整为零”。这就要为学生制定长期的训练计划,从写日记开始,每天写一二句,有无意义并不重要,重在坚持下去。学生一旦养成这个习惯,语言的积累,畏难情绪克服,手与心的协作,写作兴趣的培养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第二,必须“自由表达”。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给他们以自由表达的权利,相信他们能发挥创造性,写出闪烁着创新火花的文章。习作指导时,不能搞格式化、程式化、范文化,只讲方法、不画框框,给学生自由表达的一个重要载体,我们要逐步从过去那种无视学生隐私,翻阅日记、批改日记的做法中走出来,对学生日记只做定期不定期的抽查,不查内容、不查多少,只查坚持得好不好。然后,每周或数周让学生自愿选择出他们最得意的作品在班上交流。这样,日记就真正成为学生的个人场所、练笔场所。久而久之,每本日记上都记下了不少有趣的东西,学生对写作自然不再畏难,兴趣自然而生。

四、从收获成功中感受“乐趣”

有这样一个故事:清代名将曾国藩亲手制作了一些腰刀,以奖励第一个攻上城的人,将士们虽然没有从中得到多大的物质利益,但得到了更多的精神奖励,更多成功的乐趣,由此激发了军队更大的战斗力。学生作文也是如此,一旦感到乐趣,自然信心倍增,愈写愈有“趣味”。

应给每个学生创设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在实践中,我们教师往往重视先进,忽视后进,对写作能力强的学生厚爱有加,常常以其人其文为榜样激励其他学生。最好的办法是,在褒奖最优者的同时,不忘奖励稍有进步的学生。对只要坚持练习的,不论质量高低一律给予表扬。只要一个句子、一个段落写得好、一个词用得好,教师都应写上鼓励的评语,并在全班予以评讲。可以制定这样一个目标:在一学期中,让全班每个学生都在黑板报、手抄报上发表一篇习作;在每个月中,让每个学生的日记都能得到一次奖励等等。小小的成功、小小的鼓励、小小的乐趣,能产生巨大的效应。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东桥小学)

上一篇: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下一篇: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