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现实意义

时间:2022-02-12 05:00:01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现实意义

摘要:为确保我国农业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和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广泛推广和应用,成为大势所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如何促进农业持续性增产,使农业土地资源做到低投入、高产出的可持续性,文章结合东北地区土壤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改善土壤结构,阐述推广保护性耕作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推广;保护性耕作;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S3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117-1

1 气候及耕作方式对土地资源现状的影响

1.1 气候变化对土地资源现状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是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世界气候变暖,干旱日益严重,很多雨水丰沛的地区,也出现了严重的干旱问题,导致粮食减产,甚至人畜饮水困难。白城地区七八十年代就有“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菜锅里”之美誉,说明当时气候和地面植被状况。如今白城地区的农业土地现状,由原来的“十年九旱”变成现在的“十年十旱”,年降水量由原来的600-700毫米下降到不足300-400毫米,干旱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由于春旱严重、降水量少,春耕生产用水主要以抽取地下水为主,造成了地下水位的严重下降,春耕土壤缺水。

1.2 传统耕作方式对土地资源现状的影响

多年来,传统的耕作方式使土地板结,形成了厚硬的犁底层,土地失去了很大的生产力。有限的降水,由于犁底层的阻隔无法渗透,产生了大量的地表径流,雨季来临,由于地表土层的板结,使得有限的雨水白白流走;加之传统耕作方式多年动土,春耕前的刨茬,土壤中的腐殖质严重缺乏,造成土壤水分的大量蒸发,更加重了干旱的程度。近些年来,每年春季为了解决干旱问题,尽管各级政府及农业部门投资并号召大力兴修水利工程,打井灌溉,抗旱节水等一系列措施,缓解了旱情,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面对地下水急剧下降的情况,加之抗旱成本的提高,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土壤本身的问题。

保护性耕作就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其特点:用秸秆或残茬覆盖地表,不动土或少动土。

根据目前土壤现状:传统的耕作方式使土地板结,土壤生产力下降,土壤中的腐殖质匮乏。作为农业工作者必须从改善土壤结构入手。推广保护性耕作方式是改善土壤结构、增产减资行之有效的途径。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推广实施保护性耕作,对增加农业土壤地力、增强土壤保墒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保护性耕作是节水抗旱工程

2.1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缓解干旱的危害

一方面,由于保护性耕作采用了全方位深松技术,既可疏松耕层土壤,又可打破坚实的犁底层,使雨水渗透能力提高5-10倍,根据白城地区实验地块测算,实行保护性耕作可以增加土壤蓄水量70%,最大限度地增强了土壤蓄存降水量,有效地减少了地表径流;另一方面,由于保护性耕作省略了铲趟程序,使得土壤翻动次数降到最低,加上秸秆和残茬覆盖地表,有效地减少了水分蒸发。

2.2 保护性耕作使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得到提高

保护性耕作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可有效地缓解旱情。由于农田实行免耕、少耕,作物秸秆自然腐烂地下和地表,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得到增强,保护性耕起到抗旱保墒的作用。试验证明,越是干旱的年份,保护性耕作对作物土壤保墒效果越明显。白城市通过几年来保护性耕作地块的试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在2007年6月份的干旱季节里,传统耕作地块的玉米田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萎蔫现象,而进入试验的保护性耕作玉米地块,却没有出现玉米苗叶打蔫现象,为此,白城市农委就这一现象,邀请白城市电视台就通榆县及镇赉县两种地块不同现象进行了实地录像对比,并在白城市电视台播放。近几年,在白城地区的洮北区、镇赉县、通榆县,已大面积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事实证明,实行保护性耕作玉米地块和普通玉米地块相比,可增产10-15%左右。

3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现实意义

3.1 保护性耕作是功在千秋的生态建设工程

长期以来,犁铧式农耕种植方式,加之地面植被少,是造成风沙天气的主要原因。推广保护性耕作,一方面取消了犁铧式翻耕,避免了沙尘产生的源头;另一方面由于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使得土壤不再,既挡风又固土,最大限度的减少了风蚀,使沙尘暴的发生得到了遏制。如果把推广保护性耕作与退耕还林还草及防护林工程相结合,可使土地得到全面保护,推广保护性耕作,是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途径。

3.2 保护性耕作是农村劳动力解放工程

“腰弯背弓几千年,脸朝黄土背朝天”是我国农民艰苦劳动的写照。千百年来,繁重的劳动将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收入微薄。而最早推行保护性耕作的美国,一个农民驾驶拖拉机可以养活130人,可我国8亿农民养活13亿人。而实行保护性耕作,由于免去割秆稞、刨茬子、翻地、打垄和铲趟等劳动程序,农民的劳动量和劳动强度大幅降低。一方面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另一方面,又可把60%的劳动力资源从土地束缚中解放出来,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开创新产业的空间。

3.3 保护性耕作是利在当代的效益工程

一是节支增收。保护性耕作由于简化耕作程序,从而达到节种、节肥、节油、节水、节工时的目的,降低了生产成本,每公顷可节约600-700元。二是增产增收。保护性耕作有两方面是对增产有利,即可使土壤水分增加和土壤肥力提高。越冬的雨雪,春季到来化到农田,由于土地实行保护性耕作技术,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墒情得到了改善。以上因素为作物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水肥环境。以玉米保护性耕作试验为例,经3-5年后,每公顷可增产10-15%。三是开创新产业增收。采用保护性耕作以后,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可以从事养殖、加工或外出务工,每年可以获得非农业额外收入,从而使农民走上富裕之路。

作者简介:刘忠祥(1965-),男,汉族,吉林白城人,白城市农村经济信息中心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农村经济信息管理。

上一篇: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耐密型玉米高产稳产 下一篇:冬天棚室蔬菜的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