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盛集团:从传奇岁月到力克时艰

时间:2022-02-11 01:50:07

荣盛集团:从传奇岁月到力克时艰

2016年,荣盛集团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实现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95%;上交税金同比增长85%。

2017年第一季度,得益于上游产业的持续释放和涤纶化纤产业的创新驱动,荣盛集团经营情况总体继续呈现稳中有升态势,生产稳定,效益增幅良好。

时间回溯,从8台有梭织机起步,而如今年营收超800亿元,投资产业涉及石化、化纤、房地产、贸易、金融等多个领域,形成了多元化经营格局的“荣盛系”版图也变得越来越完整。

风雨兼程“三步走” 造就传奇神话

1989年,经营着一家小木材行的李水荣对中国布业市场发生了兴趣。当年国内布业市场风起云涌,价格战一触即发,可李水荣却对布业危机存有与众不同的见解,拿他的说法是:“相对条件下,危机的背后存在着商机。暴风骤雨前的生意也有商机可现。绍兴与萧山只有一路之隔,绍兴人能做的生意,萧山人为何就不能做?”

对布业市场一年的观望和分析后,1989年,李水荣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改行,办布厂。当初作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李水荣并没有想的很远,只是觉得做布业会比做木材业更有机会赚钱。

从8张有梭织机起步,起步的资金是卖掉了木材行和全部家当凑合而成的20万元,厂房是租用当时镇里的6间闲置旧平房,雇佣了当地的 20多名工人,在这从来就见不着火车,没有一条像模像样公路的滩涂上开始了他的创业。

李水荣的举止当时被不少人称之为“有些冲动”,卖掉全部家档和苦心经营着的木材行,却跳到一个风险大,竞争激烈,风云变幻莫测的市场,谁都难以理解。而李水荣却从此开始了他的创业生涯。并逐渐显示出他在纺织业方面的非凡才能,他确立了以“市场定产品”的经营策略,厂越做越大,取得了创业初期的成功,到95年底,企业规模由8台织机增加到100台织机。

然而,成功总与坎坷相伴。进入1996年时,整个纺织化纤行业进入低谷期,一些大中型企业纷纷倒闭或转产,有人预料,纺织这碗饭已经吃到头了。形势对刚刚站稳脚跟的荣盛公司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变“长丝”为“弹丝”的加弹项目上喝了萧山化纤行业的“头口水”之后,荣盛的发展是否继续在加弹的基础上继续做大有所突破?已经决定再上加弹项目并预订了设备的荣盛化纤公司当时展开了一场对于公司发展来说具有历史性的、实质性的“大讨论”:产业链往下游延伸还是往上游走?

往下游走,意味着公司的发展将向着劳动密集型的方向发展,其缺憾是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容易被人模仿,走下游的企业太多;走下游的优点是:技术和资本需求相对较低,生产相对简单,市场风险较小。而走上游,投入大,风险大,技术要求高是其最大的难题;但走上游,同行竞争少,产品附加值高,高投入会带来高收益。

当时中国化纤业正走入了低谷,不少企业都转行另谋发展,在这个节骨眼上,荣盛的“反常”遭来了许多风凉话:要“套牢”为止呢!

当然,李水荣下这个“单”拍这个“板”,不是随便说说大话,他深信他的决策不会有大的偏颇。面对布业已经杀成了一团的价格竞争,十分狭小的润空间。李水荣在对国内外市场进行了考察,远到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发现在星_棋布的织布厂相互拼杀的今天,化纤原料生产厂家成为宠儿,而国内化纤原料生产厂家却是寥寥无几,何不转向搞化纤原料?此行业的发展将会呈现出无限商机。尽管搞化纤原料项目投资成本吓人,动辄上千万,但如果再走下游,前途十分渺茫。如果继续想在化纤行业做大做强,必须将产业链往上游延伸。所以,依然决定:上涤纶加弹丝项目!人们都替李水荣暗暗捏一把汗!

1998年,纺织业行情转暖,涤纶加弹丝需求量大增,这一年成了荣盛大丰收的一年,公司产值猛增到1亿多元,占据了萧山纺织业的一席之地。为李水荣担忧的人们,终于松了口气。

2001年产值10亿元到2006年产值超100亿元。仅仅只有6年时间,这飞速发展的数字背后如果没有决策者李水荣的胆略和魄力,那是不可揣摩的。李水荣的生意已经做到了韩国、日本、美国以及欧非诸国。

PTA、聚酯、纺丝、加弹一体化生产,荣盛的产业链和工艺流的技改措施都称得上一流。2002年,乘着萧山工业“冲千亿”的春风,李水荣抓住时机,投资3个多亿的18万吨级聚酯直接纺项目建成投产,该工程设备主要来自美国康泰斯和德国巴马格。同时从日本村田引进多台33H加弹机。李水荣并没有停步。决定走品牌向名牌转变之路。随后,荣盛又在宁波成立浙江逸盛石化有限公司,建成了省内第一个PTA生产项目,并于2005年3月投产。

炼化助力“起飞” 从上游到下游的布局

有人担心,一旦舟山绿色石化投产,中国成品油市场、特别是华东市场可能将面临产能更加过剩的局面,但荣盛控股认为,炼化装备不仅能生产成品油,主要还产出其它化工原料,而这是荣盛产业完整布局所需要的。

PTA( 对苯二甲酸) 是重要的大宗有机原料之一,广泛用于化学纤维、轻工、电子、建筑等各个方面,其中用于纺织等的涤纶占化纤的78%,而涤纶用量占PTA总量的75%。

我们穿的衣服,拿的矿泉水瓶都源于PTA,PTA的原料是PX,源头是石油,而荣盛却没有炼化装置,只能向市场购买化工原料。因为没有上游炼油产能,原料受制于人的情况比较突出。

舟山位于东海和长江出口的海岛,位置便利,而且因为这里建设离岛石化基地,它的石化安防也很便利。这个项目被浙江省政府称为“浙江一号”工程,省主要领导担任项目筹建组长,舟山当地政府如此重视,源于一个更大的雄心,要将包括石化基地在内的舟山建成一流的自贸港区。

如今,荣盛在原料采购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与世界上大的石油公司、贸易商、生产商建立了广泛联系,并与其中的核心公司开展了深入合作和紧密的业务往来。

此外,荣盛在亚洲油品交易中心新加坡开设了贸易公司――荣盛石化(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作为荣盛在海外的采购、销售、贸易中心,是荣盛参与国际市场合作,加强金融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平台。依托这一平台,荣盛将统筹其实体生产、全球贸易和金融管理需求,与全球大型跨国机构、贸易商及第三方机构广泛合作,建立稳定共赢的合作关系。截至2016年底,荣盛与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家主流公司建立了商务联系或贸易往来。

时艰不难,逆势上扬

根据荣盛集团判断,2017年行业总的趋势将会是稳中有升,但回暖幅度可能不会太大。在这种趋势下,企业首先要练好内功,继续加强成本、品质的管控,其次应加大创新力度,增强产品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分跨领域的多元化和领域内的多元化,跨领域多元化的发展具体要根据企业的自身情况而定,可能不是每一家企业都适合,但领域内的多元化应该是大多企业值得考虑的一种趋势,它包括相关产业的拓展延伸、产品种类的不断丰富等。

就荣盛而言,多元化主要是体现在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石化-化纤产业的多元发展:不断延伸拓展产业链、研发新产品,也就是企业的纵横战略。荣盛的多元经营始终以坚持自己的核心业务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发展与之相关的业务,以形成更强的市场竞争优势。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荣盛在解决好科研转化方面的做法主要是突出做好市场和研发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充分了解、收集市场信息的基础上,与研发机构或者自身研发团队实现信息共享,识别创新需求,进而加快研发和转化的效率。

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尤其是国际的政治经济格局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很难判断市场目前处于什么阶段以及未来的发展变化。但荣盛始终相信,纺织行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之一,其总体的发展空间是存在的,而且随着自身发展水平的提升、应用领域的拓展和国家经济的发展,这个空间将会越来越大。

今后行业洗牌应该会成为一种常态,未来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一定是拥有自己的核心优势的企业,不一定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在某一个领域拥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一直以来,荣盛深知发展路线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条件来确定,包括技术、人才、资金及各种社会资源的积累等。未必所有企业都要朝着某一个模式去发展,相反,个性化、差别化可能是今后企业发展的一种常见模式,根据自身的资源,形成自身的优势,抢占属于自己的市场。

在未来三至五年内,荣盛主要将在纵横两个方向上的战略部署,在上游重点打造炼化一体化项目,在下游重点落实差别化纤维新项目。就聚酯涤纶这一版块而言,荣盛的研发主要将围绕功能性和舒适性两个方向展开,如异形纤维、高燃点负离子纤维、PTT/PET共混酯纤维等。同时通过智能化新工厂的打造,进一步加快科研转化,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和发展规格。

上一篇:如何提升科技新闻的传播效果 下一篇:石墨烯:引领纺织产业开启“大健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