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精神的塑造

时间:2022-02-11 11:18:04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运动精神的塑造

摘 要:学生从小学阶段乃至之前就已经接触体育运动,进行体育锻炼等。然而学生由于自控力比较差,在体育活动或比赛中容易出现违反体育精神的现象。在小学生体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体育精神的塑造,这会对学生日后人格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要向小学阶段的学生讲解运动精神的内涵和意义所在,让小学生尊重体育精神,自觉践行运动精神,并遵守规则。

关键词:运动精神;内涵;意义;遵守精神

一、明确运动精神的内涵

既然我们要尊重并遵守运动精神,一定先要清楚运动精神是什么。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对于运动精神的诠释最为透彻,即更高、更快、更强。体育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一项公共事业。虽然体育事业发展愈加专业化,而且商业操作的氛围异常浓厚,但是体育精神并没有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消退,反而越来越鼓舞着更多的人。在日常体育教学中,学生体现出来的运动精神,也是与奥运会精神一脉相承的,也是以追求最好的成绩为最终目的。但是从小的范围来看,以竞争为直接手段的运动也需要更加人性化的精神来衬托。实际上,从宏观来看,人类运动时所产生的竞争,其最终目的是激励更多有潜力、有能力的选手突破人类更高的极限,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推动人类在体能上的进步。然而应该注意的是,在竞争过程中产生的合作精神同样是运动精神的重要构成部分。见诸于各类体育赛事中的团体项目,选手之间密切配合、互相支持,默契而高效。在跑马拉松的过程中,有些选手愿意为了帮助其他受伤的选手顺利到达终点而放弃取得好名次的机会,这种互助的精神被人们广泛地认可,尤其是在关键的时刻。这样的选手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在体育赛事中这样的故事也广为流传,赢得美誉。所以,老师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这样的事例向学生讲解体育精神的真谛,并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二、懂得运动精神的意义所在

我们为什么要树立运动精神?这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运动精神造就了更高的运动水平,促进了体育事业的向前发展。在人类开始的体育运动早期,并没有体育精神或运动精神。而随着体育的不断发展,各种体育运动参与的人数不断增多,逐渐产生了比赛,比赛必须要有规则,所以在体育发展的早期,规则是唯一需要遵守的准则,体育精神似乎并没有赢得比赛重要。然而,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在比赛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独立于比赛之外的情感因素,在这样的感情作用下,人们逐渐产生了互相促进、互相关心的精神,这便是最初的体育精神。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改变,比赛与成绩固然重要,但是一场展现体育精神的比赛更加令人回味,更能为书写新的历史贡献一份力量。运动精神除了能与体育水平相互促进之外,还能激发人们对于比赛的尊重,对于体育事业的热爱,这就是体育精神的意义所在。小学生可能还无法体会这种精神的力量,所以,老师就需要扮演好自己的重要角色,向学生讲解这种精神背后的含义,使学生在日后的体育运动或比赛中慢慢理解,也可以通过各种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会体育精神的力量。

三、教育学生自觉遵守运动精神

教育小学生明白了运动精神的内涵及意义之后,最终的目的还是要遵守这种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指导下,学生在日常的体育运动或锻炼中,看到自己的同学受伤时可以出手相助。在比赛的过程中可以理性地处理各种摩擦,与对手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在比赛中是对手,在赛场下是朋友,从而做到认真、诚实地对待比赛,不作假等。

老师在教育学生遵守运动精神时,首先要为学生讲解其内涵与意义,还可以通过在体育赛事中发生的故事等感染学生,也可以通过视频的方式使学生内心受到鼓舞,这也是理论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会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但归根结底,还需要学生实践这种精神,在实践中获得的感受才是最真实、最强烈的,学生践行了一次高尚的运动精神,内心会产生巨大的幸福感,会倾向于在日后的体育运动或赛事中贯彻体育精神,这也就达到了良性循环的效果。学生在日常课堂中接受了潜移默化精神的鼓舞有助于其在实践中做出相应的行动,而行动又强化了这种运动精神的牢固地位。

最终,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精神力量以及深藏于内心的规则意识会使学生在比赛中时刻牢记运动精神的含义与意义,并以自己的行槲这种精神增添新的内容,不断书写新的篇章。

总而言之,在学生阶段,体育一直伴随着学生。也许对于有些人来说,体育是一生的作业。我们从事体育活动,是为了取得更高的成就,促使人类不断突破自己体能的极限,同时也是为了带给观众真实、刺激的视觉体验,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运动精神或体育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不仅要了解其深刻的内涵与重大意义,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运动员践行这种行为,从而更好地促进体育事业和人类文明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曲宗湖.体育与心理潜能开发[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王体淮.浅析体育教学对中学生意志力的培养[J].湖南教育,2013(27):89-91.

上一篇:“做中学”教学:数学核心素养发展的质变 下一篇:巧设情境 促进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