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几组关系的再认识

时间:2022-05-28 09:58:06

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几组关系的再认识

摘 要:新课改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了教师的进步。实践中也出现了片面化、形式化的问题,基于四维目标,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模式和内容、方法和目标、生活化和数学系统性等几组关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模式和内容;方法和目标;生活化和知识系统性

课程改革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推动了教师的进步,教学相长,成果显著。与此同时,鼎新革故的进程也必然伴随种种问题,出现种种误区,及时地加以反思和总结,对课改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无疑有着重要意义。现结合实践,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几组重要关系谈谈我的再认识。

一、模式和内容

教学模式是从教学的整体出发,基于一定的教学理论归纳出的包括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内的教学样式,是关于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或框架。教学内容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

模式和内容是教学的两个基本方面。内容决定模式,模式为内容服务。课改以来,一系列基于新思想、新理论的新教学模式出现在课堂实践,如问题导向式、自主开放式、合作探究式、大单元教学式,循环课堂式以及风靡一时的杜郎口“10+35”模式,这些模式的积极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一些教师不顾教学实际,一味求新求变,课堂流于形式化、片面化,效果差强人意。

须知,任何模式都不是教条的,都是既有稳定构架又有包容性和发展性的开放系统,都要基于目标的达成,都涉及一个是否科学合理的问题。教师必须综合考虑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扬弃”的态度,有针对性地进行二次创造;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从而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另外,教学内容也不等于教材,理想的教学内容是教与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素材和信息,来自师生对课程、教材与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

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教学模式的展开,要能唤起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合作展示的意识;二是教学模式要灵活机动,要注意跟进、监测、调整和评估总结。

二、方法和目标

教学方法是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统一;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方法以目标为指向,目标借方法来达成,二者是辩证统一的。目标居于核心性、统领性和决定性的地位。

课改以来,传统的讲授法以其“注入式”“满堂灌”的授课方式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招致了一些的质疑和诟病,越来越多的新教法被引入课堂实践,启发法、情境法、发现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练习法……不一而足。这些方法的应用,确实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但另一方面,许多教师在对相关方法缺少足够的研究,对学生情况缺少充分的了解,自身的驾驭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盲目跟进,机械套用,使得实际教学中出现了重方法轻目标、重过程轻结果的情况,教学预期难以圆满实现。

目标的达成需要合理选择和有效运用教学方法,我们必须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深入理解和熟练把握各类教学方法的特质和利弊,综合考虑各种教学因素,进行优化组合。其基本依据如下:

1.依据不同单元、不同课时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来选择教法。

2.依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教法。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学生现状,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3.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法。只有教师的自身素养能够胜任的教法,才有可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教师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扬长避短,选择适宜的教法。

4.依据教学的硬件条件选择教法。硬件条件包括教学工具、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等各种现实的物理条件。在选择教法时,应考虑条件的有利和不利方面,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现有条件来达到教学目标。

5.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指导,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性。

三、生活化、情境化和知识的严谨性、系统性

严谨性和系统性是数学的基本特点,它要求数学结论的表述必须精炼准确,对结论的推论必须符合逻辑,对数学知R的构架必须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严整有序。

相对于传统教学的沉闷封闭,小学数学课堂需要一定的生活化和情境化来注入活力,需要让孩子们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然而,教学认识毕竟不同于亲身实践,它归根结底是一种主体特定、目标明确、内容精要的理。它应该而且必须高于生活本身,不能流于琐碎和粗放。生活化、情境化教学借助大量感性材料,探究的过程是开放的,但知识的构建必须是严密的。我们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不能让“生活味”冲淡了“数学味”。在生活化实例的采集上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和设计感,问题情境的设置上应具有现实性、情趣性和挑战性,应有足够的“数学味”,应避免庸俗化和无效化。

2016年7月,英国教育部宣布,英国半数小学将采用中式的传统数学教学方法。2015年8月,BBC拍摄了一部讲述英国中学引入中式教学进行实验的纪录片,该实验结业式上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式实验班学生的各科成绩全面领先,尤以数学的差距最大。这至少从一个角度印证了我国本土教育的优势。我们固然不能抱着中国基础教育全球第一的态度傲视世界,但我们也不必妄自菲薄,全盘照搬西方教育模式。课改的本质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课改并不否定那些被实践一再证明了切实可行的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施翠琴.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数学课堂互动的再认识[J].考试周刊,2012(95).

[2]何红梅.对小学数学教学的再认识[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10(5).

作者简介:刘静(1972―),女,汉族,宁夏固原人,现任教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第十小学,一级教师,主讲数学。

上一篇: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 下一篇:民办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诉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