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

时间:2022-02-10 09:59:39

浅谈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

摘 要:语文在我国的教育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当今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往往缺乏创新,致使现在的很多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都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为了更好地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本文就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旨在使人们对于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内容有更加直观的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主要内容

1.培养语文学习氛围

我们这里所说的创新不能仅仅从智能方面进行解读,还需要从其内在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这种创新更是一种氛围、环境、境界,只有认识到这个层面,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为了培养语文学习的氛围,主要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

(1)激发学生好奇心。为了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氛围,首先就要认识到学生的天性,小学生在各方面发展尚未成熟。这虽然是一种不足,但是也孕育着崭新的可能,碰到一些不理解的事情或者问题,学生们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而这种热情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好奇心,好奇心不同于我们经常用来提高学生的那些外在的方法,好奇心更加内在。相对于其他方法而言,这种方法更加积极、持久。要使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就需要使学生产生好奇心,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从而引导其兴趣,激发其潜能。

(2)尊重学生的想法。小学生想事情没有很强的逻辑,往往天马行空,完整度和严密性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这些缺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变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切忌矫枉过正,那样只会打压学生的天性。如果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于严格的话,学生对于创造性就会产生恐惧感,这样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养成非常不利。

(3)施行激励教学。有一句俗话“好学生都是夸出来的”,这句话不无道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还没有定型,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学生创造性的激发与教师的激励是分不开的。教师在日常教学的时候,要善用激励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小发现,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帮助,这样就使学生养成创新的习惯,增强创新活动的动力。

2.创设有创新价值的情境

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具体的创新情境,要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相应的锻炼,就需要对其进行情境锻炼,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达到这种目的,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语言重组。创设情境可以从基本的语言着手,语言并不只能起到表达的作用,通过学习语言,学生能够对课文产生新的理解。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将课文进行重组论述,在不脱离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自己心中的一些想法表现出来,而这种表现也就是创新。

(2)激发想象。课堂的条件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往往会用到想象的教学方法,通过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脑海里构建出相应的景象,进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单纯的知识的学习,只会使人更加死板,只有依托于想象才能使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得到不断的开拓,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学习

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具体的实践来巩固和提高,只有在教师的鼓励和支持下,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鼓励创新见解。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学生会提出许多独特的见解,教师要对学生的这些想法进行鼓励。例如,学生对“卧冰求鲤”这个词语有不同的理解,鲤鱼不是应该去钓么,用破冰求鲤不是更好么。学生存在这样的疑问教师应该对其进行肯定,并进行必要的疏导,使学生既能充分的理解,又不至于打击其学习的积极性。

(2)尊重差异领悟。在对教材进行审美理解的时候,学生可能存在不同的感受,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对学生的想法进行细致的解析,这样才能使学生认识到文章学习的美感,同时给了学生更多的可能,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进行精心的设计,既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要为学生留有空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

上一篇:BMW无钥匙便捷上车及起动系统分析 下一篇: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师在教学中的“六种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