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环境下建筑职业教育与行业接轨问题探析

时间:2022-02-10 01:02:42

新环境下建筑职业教育与行业接轨问题探析

摘要: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环境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追求自身文化素质提升的同时,对社会的改变也尤为敏感。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中,劳务工作的类型逐渐被网络代替,很多企业在应聘员工时不仅看重其自身的相关工作经验,对其文化的背景和程度也比较关心。本文就当今环境下,对建筑职业教育及行业接轨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

关键词:新环境 建筑职业教育 行业接轨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3-0196-01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已有近40余年的时间,是见证我国成为经济强国的一段重要历史。改革初期人均GDP只有385元,2015年就已经达到人均GDP5万元,是世界十大经济强国中发展较为迅速的一个国家。如今我国的建筑行业规模日渐扩大,到目前,我国已经有接近8万拥有一级承包资质的企业。在2013年年末,我国的建筑行业总产值接近14万亿元人民币,与2012年相比,增长近17个百分点。到2013年年中,建筑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已经接近了45万亿元人民币,比2012实际增长了19个百分点。同时,投身于建筑行业的人数逐渐上涨,建筑行业的劳动生产率也随之提高。

一、新环境下的建筑行业现状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规模日渐成熟。在建筑行业中有明确的工作划分,产业梯队人员的技术和经验也非常的丰富。建筑行业作为支持我国强大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在经济上的贡献较多,与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联系,一直是我国政府和有关部门非常重视的一个项目,是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扶持较久的一个行业。在新环境下,国家对其产业结构也进行了优化,使其更加完善。很多的建筑总承包一级企业,都有国有控股。目前很多综合实力较高的民营企业开始考虑往房地产和大型公共建筑这两方面发展。很多民营企业为了提高其投资收益,纷纷上市,导致承包角色发生改变。另外,在资源实现共享和资源的整合、管理上,建筑行业逐渐步入商业化,与多个行业互相合作,以利益和资源共享作为建筑项目开展的前提,将利益更大化,对人才的培养和公司的发展都带来极大的帮助。[1]

二、当前的建筑职业教育现状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鲜明的教学目的是目前建筑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职业教育重视对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是一种将实践和知识组合在一起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日后找工作提供了帮助,同时提高了学生毕业后求职的就业率。随着企业对专业和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每年参与职业教育的教师和新生数量也有了非常明显的增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职业教育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职业教育重视学生课堂以外的职业技能培养,希望学生学完后,可以凭借自身的职业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2]

三、建筑职业教育与行业接轨的思考

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不仅要对以建筑为主要教育的职业学校灌输正确的教学理念,还要对建筑的各级企业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校与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筑职业学校的教师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时,也要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技能的培养,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专业教师要重视工作,明确工作的重要性。职业学校的行政人事部门在整合教育资源和改革人事制度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具体实施的方面包括经费的管理、统筹好所需的信息和专业建设、将专业与品牌相结合、对教师和学生采取针对性的专业评估制度。除此之外,职业学校还可以结合当今社会对专业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改革,为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一个良好的方向,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建筑行I的环境。建筑企业在招聘人员时尽可能地将对文凭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专业的实践技能,另外国家相关的部门对从事建筑行业的人,要制定门槛,优先聘请有与建筑相关事项职业资质证书者。建筑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人员,要加强对建筑行业人员的监管,让建筑行业制度越来越完善。[3]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环境下,将建筑职业教育与建筑企业相结合是对学生职业培养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模式。将教育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形式是课程教育不断改革的一种表现。在为学生提供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能够亲自参与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提高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对学生专业技能和社会实践技能起到提升的作用。因此,推动建筑事业发展,需要建筑企业、国家相关部门和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建筑专业学生毕业后积极投身于建筑行业。

参考文献:

[1]李华.职业教育事业下的当代建筑理论教学[J].建筑学报,2017(1).

[2]曹量功.从建筑职业看建筑教育[J].建筑学报,2016(32).

[3]柴瑞林,李华磊.轮建筑职业教育的和谐发展[J].山西建筑,2016(18).

上一篇:浅谈“先学后教”,提高数学课堂效率 下一篇:如何进行小学美术的课堂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