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实行学分制管理

时间:2022-02-10 09:30:18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实行学分制管理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制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提供一个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实际、具有职教特色的学分制课程体系,给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使其获得最佳发展;使职业教育迈入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和与社会需求相协调的轨道上。

[关键词] 职业学校;学分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c)-089-01

随着职业教育的普及,学生整体素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进一步扩大。不少学生在思想品德、心理素质、行为习惯、学习方法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如何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制度、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适应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早在1999年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年龄限制”。200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又强调“中等职业学校应树立服务意识,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建立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教学制度”。我们应该立足于现有的条件,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的本质,转变观念,通过改革教学组织和管理制度,提供一个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实际、具有职教特色的学分制课程体系,使学生能够根据社会需要和个人兴趣、条件来选择课程和学习时间,跨专业、跨学校选择课程,给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使其获得最佳发展。

1 学年制与学分制的区别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普遍实施的是学年制,与学分制相比较有很大的区别:

学年制具有刚性化特征,而学分制则体现弹性化特点。学年制要求学生必须在校学满三年才能准许毕业;而学分制则允许学有余力者提前毕业,学力不足者滞后毕业,允许工学交替、产教结合。学年制要求学生必须接受系统完整的专业计划,学习文化课、专业课、实训课,按照三段式要求分步进行;而学分制除了要求学生完成必修课之外,学生可以跨专业选课、跨类别地学习,可以选择以岗位从业能力为针对性的专门化课程。学年制强调课程的统一性、系统性,要求开足、开齐,按质、按量完成;学分制允许课程有差异性和针对性,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根据将来就业和升学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方案,参加不同层次的考试考核认定。

当然学分制与学年制也有相同之处。比如:三年内的课时总量相同,国家大纲规定的公共学科和基础学科的合格性考核要求相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相同。

2 实施学分制的意义

实施学分制可以达到三个有利的目的。首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在学分制管理条件下,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特长及潜能选择符合自身发展方向和发展条件的专业或课程,可以扬长避短,可以以强补弱,可以专攻一门,也可兼学别样。其次,有利于为本地经济建设培养出真正受用人单位欢迎的技能型人才;由于学分制管理条件下限选课板块的专门化课程是对应岗位技能型人才素质需求而开发的,因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可以改变长期以来学校办学与岗位需求“两张皮”的不利情况。再次,有利于本地教育资源的整体优化。实施学分制之后,学校的“围墙”被推倒,学生只要在一所学校完成了60%的必修课学分,其余40%的选修课学分可以跨校到师资和实训条件较好的学校进行学习。 这样可以激励职业类学校加强骨干专业建设;可以盘活包括社会短训班在内的各类教育资源,使全市中等职业类学校实践性教学资源步入有序健康的良性轨道。

3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

转变观念。长期以来中等职业教育普遍存在重教育规律、轻市场规律的现象。学校按照自定的计划、固定的模式和不变的周期组织教学,这种供给式的培养模式很难与市场实际需求产生对接。实施学分制之后,学校要转变办学观念,要注重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研究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如何适应市场,结合本学校的实际情况探讨教改的思路,树立新的教育观。做到教育规律与市场规律两手抓,两手硬。实现职业教育由供给驱动向需求驱动的转轨定向。

制定实施方案。制定“学分制”教改实施方案是一项细致、复杂、艰苦的工作,也是保证“学分制”顺利实施的关键。它涉及范围广,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①明确“学分制”教改的目的意义。②确定与“学分制”管理相适应的课程模式;通过市场经济和人才需求的研究,结合本地本校实际与课程改革相配套;解决教学中与之相配套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③结合学校各专业的特点,制定学校的实施性管理细则,要注意教材建设、师资培训、考核方式、现代教学设备等相关措施问题。

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要适应“学分制”。新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建立,各级领导、行政部门的职责相继发生变化。如班级概念淡化,班主任工作量相应发生变化,各科教师职责有所改变,各部门分工也有所不同。因此,重新建立各级、各类岗位责任制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只有分清工作职责,落实责任到人,方能科学、规范地管理教学。

总之,实行学分制管理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面向社会需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行学分制管理让学生掌握自我发展的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能学”,大大挖掘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实行学分制管理促进了教师能力结构的改变,推进了学校课程结构的改革,提高了课程开发和科研能力,使职业教育迈入了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和与社会需求相协调的轨道上。

(收稿日期:2007-11-09)

上一篇:女性生殖道感染286例的原因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下一篇: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分析与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