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思想品德之探究性学习

时间:2022-02-10 12:34:48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之探究性学习

【摘要】在新课改中,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尝试探究性学习,本文从课堂为本,奏响探究性学习的主旋律;确立课题,实施探究性学习;师生教学相长,共同体验探究性学习的乐趣三个方面阐述自已的教学实践体会。

【关键词】尝试 新课改 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科学的研究方式去获取和应用知识。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创造性学习方式和自主型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要求,被越来越多的师生接受。我在多年的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对探究性学习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以下谈几点体会。

1 以课堂为基础,奏响探究性学习的主旋律。

教师空洞说教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被动接受抽象性和概括性较强的理论知识,既难理解,又难启迪思维和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甚至导致学生厌学,使思想政治课堂丧失活力。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主动获得知识,体会思想情感,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为适应新课改要求,恰当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则能克服空洞说教的填鸭式教学缺陷,构建充满活力的政治课堂。而实践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立足课堂,唱响研究性学习的主旋律。

1.1 做好课前预习,确定研讨对象。孔子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在教学中深入研究新课标,结合所教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预习提纲,学生根据预习提纲预习所学的内容,仔细阅读和分析教材后发现一些疑点问题,共同设计出本课具有代表性的讨论题。完成这一环节后,学生对所学内容就有了初步认识,同时萌发了对疑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欲望,进入主动思维状态。

1.2 改变教学空间的组织形式,营造良好的研究性学习氛围。我常把4至6位学生分成一组,让他们围坐在一起进行合作研讨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空间布置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研究性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敢说敢想,无拘无束地交流对议题的感受和疑问,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1.3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教师在课前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预习情况创设多种情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具体情景可以是学生自编自演的小品,短剧表演等活动。在表演中,表演者和观看者更容易体会、分析问题,从而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获取知识、受到教育。也可以向学生展示一组多媒体的镜头或一幅寓意深刻的漫画或是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描述等等。例如在对“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这一框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表演了一段《地球就诊记》的小品,通过拟人化的表演,学生感悟了工业化的发展是人类不断破坏环境的过程。看完小品,同学们就我国面临的严峻环境形势、破坏生态环境的危害及青少年如何履行环境保护的义务等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良好的情境是学习活动的催化剂,是智力活动的剂,它使学生摆脱依赖走向自主,使学生获得亲身参加研究和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个性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

1.4 建设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散发研究性学习的独特魅力。课堂研讨的实质就是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认识、情感、意志方面的交流过程,是认识上的协调,情感上的互应和意志方面的相互鼓励。为此,我在课堂上经常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研讨,在讨论中引导启发学生思维,而不以知识权威的角色发号施令。这样的课堂形成了一种热情鼓励,真诚帮助、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同学们在心理上感到温馨,体验到快乐。这样的课堂散发出研究性学习的独特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2 确立课题,实施探究性学习。

2.1 确立探究课题,组建课题小组。这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确立课题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社会实际,自己确立课题;二是由教师提供若干个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课题。我根据教学实际,在九年级开展了“计划生育与环境保护”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根据课题分组合作,自由组合,自由选择。基本上是5至6人为一组,成立了“家乡环境状况与对策”、“家乡人口与计划生育”、“农民法律意识与现状”等课题小组。

2.2 制定探究方案,正式实施探究。课题小组确立后,首先根据小组各成员的特长进行分工,确定组长、采访员、资料员等。然后根据课题制定探究方案,包括探究的目的、意义、探究的主要问题、探究的步骤和程序,探究的具体方法等内容,以保证探究活动的连续性和明确性。课题探究是一个周期性较长的活动,学生学习任务紧,时间有限,我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双休日、法定假日、中午、傍晚等时间实施研究,学生通过到图书馆或是上网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走访、开展社会调查等活动获得大量的信息。

2.3 处理获得信息,撰写报告论文。各课题小组将收集到的具体的事实、数据、材料进行归纳分析和整理加工,结合自己的思考,撰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2.4 进行成果交流,认真总结反思。各小组的调查报告完成后,我利用班级活动课进行交流,一是交流自己的小论文,二是交流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通过交流总结,同学们思维得到碰撞,学会了尊重他人、与人交往合作分享等做人的道理,锻炼了吃苦耐劳、意志坚强的品质,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实践活动能力。

3 师生教学相长,共同体验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进行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处理海量信息,从而提高思维水平和创造力。以往,教师局限于课堂上的“传道、授业、解惑”,如今,教师的身份和工作重心都发生了改变,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灌输给学生,而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情境,把教学的重心放到如何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上,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身心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观念的形成。教师也在参与学生的研究学习实践中受到启发,实现教学相长,与学生共同进步,成为探究性学习的忠实实践者。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践探究性学习,能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主动探索的实践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同时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者、思考者和探索者。

【参考文献】

[1] 刘强、庄永敏;《思想政治科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 刘继武、于树增:《研究性学习:新理念.新实践.新发展》《山东教育科研》2001年8月。

[3] 胡兴宏:《研究性学习活动实践中的操作问题》,《上海教育科研》,2001.5。

[4] 叶澜:《更新教育观念,创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新基础教育》。

上一篇:高效语文课堂之浅见 下一篇:古城复兴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