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时间:2022-02-10 12:30:21

目标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目标护理干预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早我院救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目标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PROS量表的得分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但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数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生活质量的提高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目标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增进治疗效果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护理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目标护理 康复 精神分裂症 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340-02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持续性的严重精神疾病,具有难以治愈和持续性的特点,对人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1]。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不仅需要优良的治疗方案,还需要护理人员的密切护理干预。我院对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目标护理干预,取得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和分组。资料选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早我院救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4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每组各为47例。研究组中男31例,女16例,年龄23-57岁,平均年龄(34±6.21)岁,病程3-17月,平均病程(8±5.48)月;对照组中男29例,女15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35±5.76)岁,病程2-18月,平均病程(9±5.37)月。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目标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预防复发的护理,加强生活技能训练的护理干预,以及帮助患者恢复人际关系的护理。

预防复发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期,应坚持让患者服药,预防复发。护理人员应提醒患者忌浓茶,忌烟酒,并帮助患者形成规律的生活起居习惯,还需对患者的情感、行为、药物反应,以及睡眠质量变化进行细心的观察,在发现患者产生社会、心理,或是其他的社会性事件时,应及时防范疾病复发。

生活技能训练护理:通常经过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行为、情感和思维方面,均会有较大的改变,有的患者已经接近正常状态,所以在康复阶段,护理人员除指导患者积极服药之外,还需加强对患者的社会技能的锻炼,让患者逐步的向正常人的生活靠近,可适当的让患者看电视,听音乐,逐渐的增强患者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患者的人际关系护理:通常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患病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退缩,精神冷漠,以及依赖性较强的现象,对于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没有信心。因此,护理人员需帮助患者逐渐的恢复原有的人际关系,结合心理辅导,鼓励患者积极社交,增强患者对生活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参照IPROS量表,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其中IPROS量表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生活能力、讲究卫生能力、社交能力、工疗情况、以及关心和兴趣,总共36个项目,每项0.5分。分数越低,表明社会功能缺陷越轻,分数越高,表明社会功能缺陷越重[2]。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一般资料用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但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数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生活质量的提高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属于患者个性改变,情感、思维和行为分裂,表现为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是一类较为常见的精神疾病,会对心智功能造成重大的影响,包括对现实世界的感知能力和思考。在临床中,常表现为情感、思维和行为等方面的精神活动不协调和精神障碍,并导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行为能力的减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对于临床治疗和护理也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

目标护理干预旨在为患者创造更多有利的环境,尽量的避免诱发因素,实现康复护理的目标。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增强患者的生活兴趣和生活能力,稳定患者情绪,为患者治愈后融入社会奠定基础。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生活指导,并通过护理人员、社会和家庭对患者的主动支持,让患者体会到多方面的关怀,增强对自己和对生活的信心。

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但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数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表明生活质量的提高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采用目标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对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应进行更多的人文关怀,能够有效改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升治疗效果。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目标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增进治疗效果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冯苹,顾宁,徐在娟,张玲娟.King达标理论在护理1例精神分裂症合并重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3(23):281-282

[2] 王莉.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采取目标性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2,4(31):405-406

上一篇:儿童家长对计划免疫知识知晓率情况调查 下一篇:腹腔镜与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的比较与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