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过程及前景

时间:2022-02-09 10:00:10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过程及前景

经过20多年的努力,长江中游城市群逐渐成型并正在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一过程,学界提出概念、建设路径及对策建议,政界及时作出正确决策,而大众媒体通过持续的宣传推介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媒体进一步的介入和推动。

一、前期学界政界的共同努力

(一)学界持续呼吁

1992年3月,湖北省社科界发起在武汉召开“长江中游开放开发带研讨会”,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学者参会。中央老领导李德生致贺信,时任湖北省省长郭树言出席并讲话。

1992年,湘潭大学胡长青、夏长杰两位青年教师在《湖湘论坛》第5期发表《论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取向》,将湖北、湖南、江西视为一个整体——“长江中游地区”,认为这一地区“古来便是我国地理上的腹心和经济上的重域”,具备了生成“内地发展极”的必备基础。

1993年10月在江西师范大学举行的“长江中游开放开发带第二次学术研讨会”上,江西省交通厅专家江景和首次提出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形成一个大三角——即“汉三角”。此后,中国地质大学李长安使用的“中部经济‘金三角’”、笔者使用的“华中金三角”和“华中三角”、江西财经大学朱丽萌使用的“中三角”等,都是与“汉三角”相似的概念。江景和率先重点研究湘鄂赣核心城市联动发展,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的重要源头。

1995年,江西师范大学吕桦等提出“长江中游城市群区”概念,范围是长江中游下段,南北向京广线、京九线与东西向浙赣线交汇范围内。1999年,吕桦等提出“加强与华中地区的联合,共建汉长昌经济圈”。

2003年9月、12月笔者发表《迎接挑战,急起直追》和《长江中游经济区的建立与发展》,提出“三圈合一”设想: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圈和景九景城市圈三个“一小时经济圈”融合为一个“三小时经济圈”;同年12月发表《华中金三角: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提出整合后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有实力担当第四极。

2006年4月,湖南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王良健指出,长株潭城市群是一个都市圈,湘鄂赣之间由于动车组开行将驶出的“三小时经济圈”是更大的一个都市圈。

(二)政界高度关注

2009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加快形成沿长江、陇海、京广和京九‘两横两纵’经济带,积极培育充满活力的城市群。”其中的“沿长江经济带”涉及到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

在2010年12月国务院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由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主体构成的“长江中游地区”被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虽然没有直接使用“长江中游城市群”这一词汇,但在战略目标的表述中强调“在继续提升现有特大城市群整体功能和国际竞争力基础上,在其他适宜开发的区域,培育若干新的大城市群”。长江中游地区是唯一地跨三省的重点开发区域,最有希望率先构建一体化的大城市群。

2011年6月3日,同志在听取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同志汇报后,指示要进行长江中游城市群论证。2010年下半年,同志在湖北视察期间听取湖北省主要领导就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问题专题汇报后指示国家发改委进行研究。国家发改委积极响应,在向国务院的汇报回复意见中明确表示支持打造具有较大影响、充满活力的长江中游城市群。

2011年4月和7月,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率湖北省党政代表团分别到湖南、江西学习考察,就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达成高度共识。湖南省委书记同志强调要携手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发展,推动建立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积极推进武汉、长沙、南昌城市群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建设、文化旅游、生态环保一体化。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同志提出要进一步推进双方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共同打造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携手创造中部地区崛起的美好未来。

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徐匡迪十分关心长江中游地区发展,2011年10月和12月亲率中国工程院专家组赴湖北、湖南、江西三省调研,并提议三省政府召开长江中游城市群会商会议。

二、2012:长江中游城市群元年

2012年2月10日,“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三省会商会议”在武汉举行,三省人民政府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三角”正式启航。2012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元年。

(一)政府部门签订协议

旅游部门率先落实三省政府合作框架协议,在2月10日会商会议上三省旅游局局长签署了旅游业合作协议。4月15日,三省共同在青岛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上推进“中三角”概念,成为一大亮点。4月18日,“中三角”旅游发展会商会议在汉举行。此次会议成果丰硕,达成了《“中三角”旅游合作发展2012年行动计划》和一揽子工作方案,形成了一系列合作成果。5月19日,三省旅游部门在咸宁联手启动“万人畅游湘鄂赣”活动。8月10日,“2012湘鄂赣三省12城万车自驾游”启动,持续到国庆节后。特别是借助国家对国庆节期间7座以下客车免费通行的政策,自驾游异常火爆。

继旅游部门之后,三省商务厅、经协办、科技厅、经信委、农业厅、卫生厅、知识产权局、文化厅、教育厅、水利厅、工商局、新华书店、国防科工办等先后签订合作协议或《武汉宣言》等。

(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到2012年底,短短10个月三省间省际“断头”公路已连通13条;与此同时,连通三省的蒙西至华中重载铁路筹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2012年9月1日,华中电网公司宣布,到2015年“中三角”将建成特高压电网,形成“一横两纵”主网架结构。

2012年9月18日,湖北省《关于加快推进黄梅小池开放开发的意见》正式公布。全国首条跨省公交九江17路公汽直通小池,九江长江二桥即将建成,还将加快推进建设九江客运站小池江北分站,协调规划建设京九铁路小池货运站和工业园区铁路支线,推广使用统一的公交IC卡,推行出租车同城同价。

(三)市县和民间交流更趋活跃

岳阳市、九江市、咸宁市率先行动。2012年2月24日,“小三角”区域合作座谈会在咸宁召开。此后,三市陆续签订了《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区域旅游合作协议》、《交通运输发展框架协议》、《加快“小三角”城市区域市场一体化进程战略合作协议》。5月31日,湖北赤壁市与湖南临湘市正式签订《两市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小三角”先行区、示范区。7月20日,湘鄂赣三省交界县市流动人口计生“一盘棋”工作会协调会在通城县召开,正式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双向管理和服务协议书》。从2012年9月10日起,湖北通城、湖南平江、江西修水三县新农合互通,患者看病可以异地看病异地报销,为近200万农村人口带来方便和实惠。

武汉、长沙、南昌也积极行动。3月13日至14日,由三市团市委共同举办的青年发展论坛在汉举行,共同签署了《战略框架协议》。5月25日,武汉市江夏区卫生局与湖南省直中医医院签订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跨省定点直补协议,使该区数千农民工受惠。6月27日,南昌市举行万人誓师大会,决心将南昌建成“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战略支点”。

7月6日至8日,被称为“中国达沃斯”的中国企业家论坛夏季高峰会在武汉召开。峰会的主题是“中国大市场——从珠三角、长三角到中三角”。全国近300位著名企业界人士参会,基本上是民营企业家。

(四)国务院高度重视

2012年3月7日,同志表示长江中游城市群符合国家战略。4月29日,在访问俄罗斯时与俄商定,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伏尔加河流域中游城市群的区域合作。7月13日至14日在湖北考察 ,表示要将长江中游城市群纳入到全国城镇化规划中。7月27日,为贯彻落实访俄成果,具体落实会见俄总统时有关指示精神,国家发改委联合外交部在北京召开的中国长江中游城市群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流域城市群区域合作座谈会。8月27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43号)已经明确指出:“鼓励和支持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开展战略合作,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可以看出,“三圈合一”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已进入国家战略决策。

三、2013:长江中游城市群范围和地位将会确定

(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范围将会确定

长江中游城市群的范围将由国家层面最终确定。继鄂湘赣三省之后,安徽也表达了进入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意愿,并且参加了相关活动。

2013年元月6日,在合肥“两会”上合肥市长张庆军与人大代表讨论时,首次提出“中四角”的概念:合肥将牵手长沙、武汉、南昌,打造“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以期成为全国发展的下一个火车头。

实际上,安徽已经参加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一些集体活动。2012年2月4日,湘鄂赣皖四省的交通运输厅负责人在汉签订了《推进设立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合作意向书》。5月31日,参加了长江中游甩挂运输联盟、统一的ETC结算清分制度和体系。7月21日,长江中游湘鄂赣皖四省水运规划座谈会在宜昌召开,四省就长江水运发展规划达成共识。会议决定建立长江中游四省水运规划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长江水系航运规划办公室。

(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地位将会确立

著名区域经济学家魏后凯多次呼吁加快“三圈融合”,构建一体化的特大型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支撑未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核心板块和第四极。

2012年12月28日,同志在江西九江市主持召开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时,也高度关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预计在2013年国家有关部门将着手启动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研究,不仅城市群的范围将最终确定,城市群的“第四极”地位也会得到确认。

十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将其摆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长江中游城市群是全国“两型”社会试验区、生态经济示范区,践行生态文明,站在全国最前列。通过摒弃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老路,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之路,成为全国“两型”社会体制机制创新源泉,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核心作用,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长江中游城市群在2013年将会明确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和成渝城市群并列的一级大城市群。这样,在我国国土开发空间格局中形成“五朵金花”的局面(如图)。

四、媒体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

(一)长江中游地区媒体的合作

2001年8月24日至26日,首届湘鄂赣毗邻县市报协作会在湖北通山召开,三省九县毗邻的修水报、赤壁报、临湘报等9家报社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商定,每年召开一次协作会,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以促进县市报业的共同发展。

2001年10月1日,湖北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和江西电视台经过三年酝酿和筹备的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中秋文艺晚会在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前同时举行,开创我国在外景地实施三地现场直播电视晚会的先例。

2004年10月29日至30日,湘鄂赣毗邻县市广播电视协作会第十二届年会在湖北崇阳县召开,各有关县市15个广播电视局的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2010年4月12日,湖南电视台金鹰卡通频道正式宣布,湖南、湖北、江西三省共同开展的“功夫总动员,我是未来星”大型少儿选秀活动在长沙正式启动,而一些家庭主妇将和演艺明星一起担任评委。

(二)媒体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宣传

春江水暖鸭先知。《楚天都市报》等报很早对学者们研究的长江中游城市群进行了宣传报道(见表1)。

表1是2007年之前媒体的报道,2008年之后逐渐增加,2011年急剧升温,2012年达到高潮。一些媒体发起开展了一些联谊活动和研讨会,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造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1年6月,由腾讯·大楚网、《楚天都市报》、《三湘都市报》、《江南都市报》携手举行了湘鄂赣青年记者“红色三山行”大型采访活动。活动深入韶山、井冈山、大别山等革命老区,追寻历史印记。2011年9月,中国经营报组织“问道十二五——BMW中经智库全国行”登陆长沙。活动以“打造‘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战略支点”为主题。

2012年以来三省媒体特别是湖北日报、湖北广播电视台和各大网站等进行密集报道,并开辟有《中三角在行动》等专栏,湖北日报编辑出版了《风起中三角》一书。5月16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支点杂志与湖北经济学院共同主办“共建中三角,‘智造’新引擎”发展论坛。国家相关部委专家和三省社科院知名学者参加论坛。12月2日,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与湖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2012长江经济带发展论坛,在我国内地最大港口阳逻港举行,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就长江经济带和中三角进行了研讨。

江西、湖南学报关注长江中游发展。江西日报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作了大量报道。湖南日报除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外,还对湘鄂共建滨洞庭湖经济区、“龙凤配”进行了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及境内各主流媒体都有大量报道,港澳台和国外媒体也有较多关注。

(三)党报集团将在宣传与合作上发挥引领作用

2013年1月20日,中部传媒合作与发展论坛暨中部传媒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武汉举行。江西日报传媒集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和湖北日报传媒集团出席论坛,共同签署《中部传媒战略合作协议》。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以观察员身份参会。湘鄂赣三省省级党报集团,是三省传媒的龙头,将在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上起到更大作用。

三省省级党报集团不仅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宣传上将继续发挥引领作用,而且将在长江中游城市群文化产业合作上发挥示范作用。党报集团发起建立的中部传媒合作联盟,将促进三省媒体进一步紧密联系,除战略合作协议外,三省党报还签署了《中部传媒大型报道联合采访协议》、《中部传媒记者编辑异地交流考察协议》、《杭瑞高速户外广告联合经营协议》、《传媒形象广告置换协议》、《合作开发玖珑文化创意谷项目协议》。可以预料,三省省级党报集团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扬长补短,在合作中实现新的成长和进步,做到合作共赢,共同创造新的辉煌。

上一篇:欲续22年前缘反遭滑铁卢,骂声一片中,《新编辑... 下一篇:建设道德工程 彰显新闻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