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课程的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2-02-09 01:17:25

数据库课程的实验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摘要】数据库课程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针对其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改革方案。实践表明,这种实验教学方案有利于提高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对于提高学生在数据库课程学习中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于其他同类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数据库课程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51-02

1.引言

数据库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开设和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熟练掌握数据库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实践[1]。同时,实验教学是这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课程理论教学的非常关键的补充,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据调查,对于数据库基础原理课,我国高等院校的计算机专业的本科教学采用教材几乎都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该教材一直被推荐为计算机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相关专业数据库课程的御用教材[2]。该教材系统介绍了基础概念、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完整性、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编程、关系查询处理、查询优化、数据库恢复技术、并发控制、数据库管理系统、新技术篇等数据库技术综合内容,理论知识点非常多。

然而,这门课程的学时数有限,很多情况下,课程的实验教学仅仅作为其理论课的一种补充,实验内容枯燥且目的性不强,有些教师根据教材挑选一些习题、例题或者直接选用与教材配套的实验指导书作为学生的上机实验内容。这种模式下,学生的实验目的性不强、任务不够明确,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增强,学生在学习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质量。

因此,如何将理论知识点与实验实践有效结合,科学地选择实验内容,将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与实验实践相结合,找出适合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实验教学方法,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成为数据库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2.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1)规范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教学大纲是实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组织实验教学、审核实验项目、编写实验教材和指导书、检查实验教学质量、实验室与实验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依据[3]。规范的实验教学大纲可以进一步培养及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提高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

因此,在实验教学改革中,规范实验教学大纲是首要任务,我们不仅要求实验教学内容完全体现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而且要求实验内容能体现先进的实验教学思想,能够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总体上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验教学大纲中,实验内容的选择及组织方法是决定实验效果的关键。首先明确课程的实验教学目标,在现有的实验室环境及不增加学时的基础下,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4],组织授课教师对实验内容进行统一整理和规划。

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包括多个层次和许多实际动手操作内容,考虑到实验项目中全面性,学科教师在组织实验项目时非常注重内容更新,体系科学合理,适当减少基础性(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同时开设的实验项目数高于实验总学时,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重点和对实验教学大纲的理解,有重点地组织学生利用实验课程时间完成部分实验项目,不过这些实验项目必须涵盖实验要求中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例如,在数据库原理实验中分别设置了数据库安装及配置、数据库定义及管理、SQL语言的基础使用、数据表的定义及管理、表数据的管理、数据单表查询、数据多表查询、数据库安全、数据库完整性、数据库访问、数据库备份及恢复等18个验证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项目,教师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实验项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再继续开展数据库课程的实验。

(2)多交流,强化教师指导

在实验教学中,整个教学过程很重要,即不能完全放任学生自由式学习,也不是教师“全程教”的过程,授课教师应该设计一个适合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环境,让学生“主动学”和“愿意学”,这样不仅使学生将抽象的数据库知识运用到实验实践中,同时也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和加深,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

然而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有两种现象比较明显,一种是只关心实验结果,教师把实验内容布置给学生,学生完成实验后提交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实验报告情况给学生评定分数,至于实验报告中是学生独立完成的还是抄袭的,哪些是学生的难点,教师却不太清楚。另一种是实验过程中不主动指导,等到学生提问了才进行答疑,久而久之,学生对实验教学产生倦怠,遇到实验难题时避之远之,甚至于害怕上机实践进而产生厌烦感,这两种现象严重影响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授课教师应多关注学生的实验过程,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观察学生的实验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主动指导学生,直至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内容。对于学生实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实验教学课堂中集中时间进行实验操作点评及操作演示,并与学生多交流互动,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使学生对其所实践的知识点印象深刻,达到了实验教学的目标,教学效果反响很好。

(3)多渠道展开实验实践

课堂学习和实验实践的时间是有限的,而课下的时间却是无限的,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这门课程,应提供多个途径供学生学习和交流,课程的教学网站就是一个较好的途径。

课程教学网站已经是一种客观需求,不仅能方便教师、管理课程资源,同时也提供了学生进行在线的学习环境,这就改变了原始的授课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数据库课程组依托学校的校园网和网络课堂建设了专门的数据库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辅助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辅助材料、课后作业、自测题、数据库网络教学系统、优秀数据库学习资源、参考资料、课程录像等资源,并提供了学生的交流空间,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教学效果。

(4)优化实验考核方案

数据库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点较多,不仅要求学生牢固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对于该课程,目前的考核方式主要包括笔试、实验、课程设计三个部分,其中笔试部分采用闭卷形式,占用较大的分值,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库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题目涉及基础概念、基础理论、关系数据库、数据库管理、SQL语言、数据库安全、数据库完整等多个知识点,较全面的考查了学生的理论水平。

实验部分由上机实验项目构成,主要考查学生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管理的综合实践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库的安装配置、创建管理数据库、创建管理数据表、表数据、安全性、完整性、数据库连接等多项实践内容,学生需完成实验课程内容并按要求填写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教师考核学生实验成绩的主要依据,学生须按照实验项目要求完成相应的操作,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及总结,并将符合要求的结果或操作在规定的实验报告纸书写,实验报告要真实反映实验结果,不得抄袭或伪造,教师根据完成情况给出最终实验分数。

3.结束语

数据库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动态完善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授课教师不断努力,提升自己,探索实验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实践证明,上述实验教学方案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对于提高学生在数据库课程学习中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积极的作用,真正的提高了学生在数据库课程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今后,我们还将在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使数据库课程的实验教学逐步趋于完善。

参考文献:

[1]黄德才,龚卫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模块的组织原则与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0:169-171.

[2]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4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陈建平,欧阳思洁,蔡文伟.数据库原理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计算机教育,2008,12:111-113.

[4]易,曹东,曹晖,袁世英.医药类院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教学模式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2:1769-1770.

作者简介:

王哲,河南中医学院,讲师。

上一篇:浅谈加强英语口语教学策略分析 下一篇:论“高效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