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校本让每一个生命精彩跃动

时间:2022-10-16 01:30:11

【摘要】校本课程是当前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方法,其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科、学校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开发利用,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特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我校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推出了体育类(足球、健美操、蓝球等)科技类、英语类、经典诵读类、历史、手工制作类等特色课程,取得了非常卓越的成绩。

【关键词】校本课程 特色 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08-01

河北省光明实验小学小学是建于1993年9月,有着长达20年历史的6年制小学。我校结合时代特色和德育精神,以“生命教育”为办学特色,以“走进学生心灵,呵护生命成长”为办学理念,以“创建生喜欢,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的理想学校”为办学目标,坚持“跃动生命,光明人生”的校训,让每一位学生,真正享受丰富多姿的校园生活,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对校园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进行整合,对学习课程进行整体规划,使校本课程积极性得到全面调动,构建起以学生兴趣的生命教育系列校本课程,使我校走出了独特的办学特色。

一、构建体现学校育人目标的横向“生命教育”系列校本课程

我校特色课程以“让每一个生命精彩跃动”为价值取向,紧密联系国家课程体系,与我校实际情况相结合,开发出更加利于学生智力多元化培养、学生思维拓展、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等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选修课。创新校本课程,可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实用性,使教师工作开展更加得心应手,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教学课程。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我校将课程价值重心定位在个体生命本位的展现上,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内容和年级等局限,使校本课程有了更好的诠释。并紧密结合“生命本真,生命健康,生命色彩,生命智慧,生命价值”的校本育人核心,以专题和层次的方式实施系列活动。

英语是国际交流语言,其在我国也具有重要地位,帮助学生精通和掌握英语,在丰富学生兴趣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全面推进英语教学目的。我校充分发挥教师的优势,开通了手工制作校本课程,通过小发明等特色课程,这不仅满足了小学生好动的个性,同时也达到了培养学生养成自己动作、自己思考的良好习惯。紧密结合小学生特点积极开展“快乐校园――个性班级――魅力教师”、 “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的国旗下讲话”、“模拟天安门升旗的国旗班”、唱校歌、颂校训、班级宣誓活动以及“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礼仪习惯”建设活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教育活动等主题德育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中得到最好的教育。

我校致力于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情操,致力于培养具有较强技能和广博学识的现代人才。通过精彩跃动的校园文化接活动,为学生打造自我展现的平台,通过“健康光明体育节、多彩光明艺术节、创新光明科技节、书香光明读书节、迎新英语文化周”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享受快乐,体验成功,增强自信,从而达到自我塑造,自我提升的自我发展目的,主动养成自觉合作、主动探索、善于表达的习惯,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基础。鼓励更多教师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截至目前为止,我校共开设的校本课程包含了体育类(足球、健美操、蓝球等)科技类、英语类、经典诵读类、历史、手工制作类等,课程涉及范围广,特色课程多大20多个,每一位学生均能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大展拳脚。不仅如此,我校打破了按年级开设校本课程,以每周一下午为校本课程活动时间,所有学生不论年级、年龄和性别,并配备专业老师倒班开课,在校内形成了非常良好的校本课程学习氛围。

二、形成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纵向分层校本课程

我校从两个方面推动纵向校本课程开发,一是以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为基础,与学校特色、地方特色和传统特色充分结合,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所开发的学校特色校本课程;二是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重点落实“开发的作用?如何开发?开发什么?”这三大问题。根据校本课程课型可以分为拓展型、基础型和探究型这三种课程。(1)拓展型课程:各学科在发挥本学科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水平,构建起以拓展本学科知识、指导方法以及能力开发三位一体的练习和培训,在巩固学生知识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指导方向[1]。(2)基础型课程:严格落实新课改教学课时计划,教师在掌握住学科课程标准后,拟定符合该学科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案,并将教学目标细化,严格执行各个教学环节,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障。(3)探究型课程:此类型主旨在于帮助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提高课程的创新精神,与各个年级学生的特点,提出能够满足各个层次阶段的探究学习的方案,使学生的脑、手均能够得到锻炼[2]。提高信息技术和课程的融合,打造校本课程网络体系平台,使复杂多变的课程得到充分满足。

参考文献:

[1]高颖,马会萍,张琦. 北京景山学校校本课程“小学低年级社会综合课”的研究与实践[J]. 课程・教材・教法, 2010,05(01).

[2]李君,唐丽芳,谷晓沛. 小学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以鞍山市二一九小学为例[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5(20).

上一篇:如何“定弦与定调” 下一篇:浅谈加强英语口语教学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