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时间:2022-02-08 11:59:16

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逐步推行大众化发展,各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使得大学生人数大量增加,且毕业生人数也快速增加,使得步入社会投入市场怀抱的大学生措手不及。社会和市场需要的人才数量与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严重不符,造成毕业生大量剩余。就目前情况来看,大学生就业情况仍然很严峻,虽然国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市场调控,但仍然满足不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渴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仍保持较低状态。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国家就业制度进行的改革

在以往的就业制度上,国家实行精英教育和精英就业方式,对于高校毕业生进行工作分配。毕业生不必为找工作而发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国家就业制度转变为竞争就业机制,学生需通过自身的寻找和竞争来获得就业机会。就业制度的改革使得许多毕业生无法适应,在就业观念上仍存在较多误区。

(二)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问题是当前就业问题的重要原因。许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过分追求收入报酬和社会地位,而忽略了自身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以及每项工作的重要社会意义。毕业生在择业时高不成低不就,且在地域选择上也只看重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大学生就业观念上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前的就业情况,造成就业率低下。

(三)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

同时,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高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盲目扩大办学规模,在专业设置上存在诸多不合理情况。在就业指导工作上,高校不能结合市场情况和学生的能力和专业进行专业性指导。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存在诸多疑虑而得不到有效解答,只能在择业时盲目选择,失去方向性和针对性。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国家进行有效的政策调控

国家应当充分发挥其政策调控的作用,通过发展社会经济,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其次,应当采取有效办法,规范高效办学,避免其盲目扩招,且在专业设置上进行合理规划,去除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另外,应当通过相关就业项目,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支农、支边和支医等项目提供更多的就业可能性。

(二)完善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对于其择业和就业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应当完善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使其对于自我认识和社会市场的认识能够正确,并在就业方向和就业选择上做到理性思考,并拥有积极态度。大学生在校时应当通过提升自我价值来实现就业能力的提高,同时,在就业思维上进行创新,可灵活就业或自主创业,解决自身就业问题。

(三)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各高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当大学生进入大学时,就应当使其明确大学学习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性。只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才能拥有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其次,在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上,应当改变其落后和错误的就业观念,并向毕业生普及当前的市场情况,使得学生能够拥有择业方向,并以积极的心态进行择业就业。

四、结语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我国当前的重点问题,其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团结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有效就业,还能实现社会人才的优化配置,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巨大的推动力。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应当充分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办法和对策,国家进行有效的政策调控,完善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并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以有效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作者:杨丽君 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全程化指导探讨 下一篇:电力设备安装管理工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