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在浙企业独资化现状及其影响分析

时间:2022-02-08 03:00:50

跨国公司在浙企业独资化现状及其影响分析

[摘 要]近年来,在浙跨国公司的投资方式表现出明显的独资化倾向,这对浙江当地的企业以及经济有着双重的影响,本文对跨国公司在浙企业的独资化现状及其影响进行描述与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跨国公司 独资化 进入方式

自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经济取得飞速发展,其中外商投资起了非常大的作用,特别是直接投资的作用不容忽视。但近几年,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最初的以中外合资企业为主,逐渐向着独资化的方向发展。并且原来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也越来越表现出独资化的趋势,这一趋势体现了在浙跨国公司投资战略的转变。分析独资化现象对浙江经济及当地企业的影响,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策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跨国公司在浙投资企业独资化现状

跨国公司以直接投资进入浙江省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从1990-2008年浙江外商直接投资各进入方式的合同金额比例变动情况(图)可以发现,跨国公司在这一期间内对浙江的直接投资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90年到1998年,跨国公司在浙江的投资方式主要是中外合资,该种方式所占的合同金额份额在1993年达到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72.05%,同年外商独资所占比例为24.45%,约为中外合资金额的三分之一。而中外合作企业只占当年合同总金额的3.51%。

第二阶段:在1999年,外商独资占全部外商直接投资份额首次超过中外合资,并在此后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从1999年的45.32%增加到2008年的82.61%。中外合资企业和合作企业的合同金额比例远远小于外商独资的比例,2008年两者比例分别为15.34%和0.91%。由此可见,外商独资企业已经成为跨国公司进入浙江的主流方式。

在浙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独资化”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和方式进行:(1)新增的外商直接投资中,外商独资企业所占的比例明显提高,并已成为浙江省主要的外资利用方式。(2)原有的一些合资企业中,外方通过增资控股的方式,逐渐使许多合资企业变更为外商独资企业。(3)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直接成立独资公司或至少达到绝对控股,该种方式正逐渐成为跨国公司进入浙江乃至全国的新方式。

二、跨国公司在浙企业独资化的影响

本文认为在浙跨国公司进入方式出现的独资化现象对浙江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其不利的一面,也有其有利的一面。

1.不利影响

(1)操纵内部贸易和转移价格。出于全球化竞争战略的需要,跨国公司普遍采用内部贸易和转移价格来实现其整体利润的最大化。据统计资料显示,跨国公司的内部贸易已占世界贸易的30%,80%的国际技术贸易也是在同一企业的内部发生的。跨国公司在浙企业实现独资化后,将会进一步强化其对内部贸易和转移价格手段的应用,并籍此实现逃避税收、转移利润的目的。这不仅增加了相关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的监管难度,而且也增加了浙江省税收所得的不确定性,更可能会严重减少税收收入。

(2)跨国公司对非核心技术的垄断进一步加强。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浙江省利用外资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但跨国公司在采取独资形式后,这一目的将很难实现。跨国公司一般将较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转移到当地的合资公司,而将最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转移给它们的独资公司。在以前的合资企业中,通过中方员工的学习和模仿还可以学习到外方的一些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但随着独资企业的增多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这种技术扩散的渠道逐渐被封死,从而减少了跨国公司非核心技术的溢出效应,限制了本地企业学习和模仿外资企业先进技术及管理方法的途径。

(3)优秀人才大量流失。一般情况下,外商独资企业的待遇比浙江本地企业的待遇要优厚得多,大量高级科技人才因此被吸引到独资企业中去,形成了高级人才向独资外企的单向流动。这种情况使浙江当地的研究力量遭受严重损失,而且当地研究机构或企业的研究成果也有可能随着主要研究人员的流动而被带入外资企业,形成“反向溢出”效应,这将对浙江当地的企业和研究机构造成极大地冲击。高级人才的流失,不仅导致了浙江现有技术的流失,而且还会影响到浙江本地的技术创新能力,从而降低了浙江省整体的技术水平。

2.有利影响

(1)有利于增加跨国公司核心技术的外溢。尽管独资化会使跨国公司对非核心技术形成垄断,使当地企业学习模仿变得困难,但独资化却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增加跨国公司核心技术的外溢。因为随着外商独资企业本土化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本土技术人员将参与到企业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利用中去,这在以前的中外合资和合作企业中是绝不可能的,而这些技术人员的流动,必将会加大独资企业核心技术的外溢性。从核心技术人员流动促进核心技术外溢这一角度分析,跨国公司独资化虽不利于非核心技术的外溢,却有利于核心技术的外溢。通过这种外溢效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浙江当地企业与跨国公司的技术差距。

(2)有利于浙江当地企业形成为跨国公司提供配套的产业群,并借此机会进入国际营销网络。跨国公司为了降低成本,获得利润最大化,在其对外投资经营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推行本土化战略。在跨国公司实施独资化后,必定会加大实施本土化战略的力度,特别是在当地的采购。跨国公司进入当地市场,不仅会带来一大批为其提供配套服务的外资企业,而且也会带来一个巨大的配套市场,在购买相关原材料和零部件时,必然会提出相应的技术要求和指标,甚至可能给出相关的技术指导,从而带动和促进当地与之相关联的配套产业的发展。同时,当地企业借助跨国公司的营销渠道,可以使国内产品国际化,这不仅能提高产品的档次和水平,促进流通贸易的发展,更能从根本上改进浙江企业的营销方式和营销手段。

三、针对跨国公司独资化的对策建议

跨国公司在浙企业独资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如何充分发挥其正面的积极作用,规避独资化给浙江经济及当地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此,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浙江当地企业要主动参与到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中去,提高自身竞争实力。浙江当地企业应把握独资企业实施本土化战略的有利机会,积极主动地与跨国公司进行各方面合作,努力加入到跨国公司的前项和后项产业链和经营链中去,将自身纳入到跨国公司的国际生产以及营销网络当中,并借此提高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同时,还要认识到合作的不稳定性,要把握好合作的时机,并在合作中找准自身的定位,创立企业自身的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做好人才储备工作,努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2.加强对跨国公司在浙企业的内部贸易和转移价格的监管力度。跨国公司利用内部贸易和转移价格等手段来实现逃避税收、转移利润的目的,此举会明显损害浙江的经济利益。因此,当地政府应尽快建立健全用于监控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和转移价格的法律法规,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负责此项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主动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建立双边或多边合作,协调对相关跨国公司的综合审查和调查工作,建立准确的情报信息档案,并对相关跨国公司进行重点监控。

参考文献:

[1] 闫立罡 吴贵生:在华跨国公司独资化倾向分析[J].科研管理,2006,27(4):31-35,43

[2] 许陈生 夏洪胜:试论在华跨国公司进入模式的独资化倾向及我国的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5(3):111-113,117

上一篇:中国石油资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下一篇:山海关古城发展优势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