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宋省予写意花鸟画的笔墨技法

时间:2022-02-07 02:50:42

摘 要:笔墨是中国水墨画有的审美形式和表现形式,一幅杰出的写意花鸟画是缺不了笔墨技法的灵活运用,而宋省予是近代画坛不可多得的一位早熟多产的著名花鸟画家,他留下大量优秀作品和精辟的艺术对我们产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本文陈述了宋省予老师在写意花鸟画中的用笔、用墨技法特点。

关键词:用笔技法;用墨技法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017-02

宋省予作为二十世纪闽籍画坛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及理论的影响直至当代。他一方面重视观察生活,一笔一墨都从生活中提炼而来,笔墨要表现对象,并指出运用不同线条表现不同对象,不同质感,不同性质。另一方面更重视笔墨语言的艺术构成。他强调作画多要用线,善用写的方法,体现线的书写性,反对反反复复,磨磨擦擦。他在技法讲话中强调用笔中、侧、顺、逆、顿挫、转折并用,线条要有曲直、长短、粗细、浓淡、断续等变化。

因此,探讨和学习宋省予花鸟画中笔墨技法,对我们在绘画实践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宋省予写意花鸟中用笔、用墨技巧

学习中国画的重点在于笔墨二字,笔为骨,墨为肉,墨色的优劣全靠笔的运行来体现。在技法上,“笔”通常指钩、皴、擦、点等笔法;“墨”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在理论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相互依赖映发,完美地描绘物象,表达意境,以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而从宋省予的国画技巧而言,其特点为:注重用笔,讲究水墨,随类赋彩,笔墨色韵,浑然一体。

(一)用笔技巧

黄宾虹是一位传统笔墨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用笔之法,从书法而来”,又说“自画法失传,古人用笔,存于篆隶”,故“作画全在用笔上下工夫”,他还指出“作画不求用笔,止谋局部烘染,终不成家”。而在中国画中笔墨深受书法的影响,这又是中国画技法在世界艺林中独树一帜的风格特征。宋省予先生不但非常重视用笔,而且也精于用笔,他的用笔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笔法的多变性

宋省予掌握了大量的用笔技法,不管是抬笔、转笔、拧笔、还是抡笔、拖笔、挑笔、点笔、抹笔都能熟练掌握,挥洒自如,甚至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他不但擅于中锋用笔,而且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形体的体面转折、物体的质感、神态气质,在每一笔的行笔中,他经常转动笔管,使线条处于多变的状态之中。

2.笔法的书写性

宋省予用笔的书写性在实践中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讲究线条“写”的艺术和韵味。他积累了深厚的书法根底,其行草流畅自然,挺劲苍润,篆书雄浑苍茫,蕴含有很重的金石味。在他的作品中,不管是花瓣、竹叶、枝干、翎毛还是禽兽,他都能以书法笔章的线条抒写物体的形态,用笔重节奏、重天成、重韵味,使他的作品具有极大的艺术魄力。笔锋正侧顺逆,顿挫提按,转折疾徐,无不发自腕底,气到笔随,穿插争让,疏密有致。故每画花草和禽鸟其动态均极为生动活泼,毫无板滞之感。

(二)用墨技巧

水墨画就是用墨的黑、白、干、湿、浓、淡来表现复杂的颜色,“一转一束皆有意趣”运墨方面强调一笔落纸要能分出浓淡、深浅来,虽没有强烈地立体明暗表现,而黑、白可以表示阴阳明暗,浓淡可以表示凹凸远近,干、湿可以表示苍翠秀润。明唐岱在《绘事发微》中指出“用墨要浓淡相宜,干湿相当,不滞不枯,使石上苍润之气欲吐,是得墨之气也”。宋省予也十分重视水墨的变化和浓淡干湿墨色的应用,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他用墨的技巧:

1.墨的干湿运用

墨有干湿的分别,干墨就是枯墨,湿墨就是水墨,灵活使用墨的干湿变化可以显示出墨的韵味。而宋省予对墨的干湿应用,呈现出一种精妙、浑厚、淋漓、气韵生动的特点。

2.墨的浓淡运用

墨即是色,用墨的浓淡深浅变化来呈现水墨画的不同色调,从淡墨渗透到浓墨,利用水分的自然渗化,不但表现出物象的气韵生动,并且充分取得物象的阴阳相背、轻重、厚薄之感。宋老师在墨的浓淡处理上能随干随湿,墨色浓淡有致,变化丰富,给人一种和谐、绚丽之感。如《持鳌赏菊》中叶子的正反与形态变化是用墨的干湿堆叠而成,而墨色的应用恰到好处。在苍莽的气韵里,泛出墨光。其用墨之妙,正如黄宾虹先生所说的“黑团团里墨团团,黑墨团中天地宽”。

二、从宋省予的师承关系中看他的笔墨技法

宋省予先生有如此成就,除了个人的天赋与努力外,而影响他艺术创作的画家们有着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所以与那些影响过他的画家作对比,对进一步学习他的笔墨技法有着重要的作用。宋省予早年深受“海派”和“岭南画派”的影响,后又追元、明、清诸家,但他学古而不泥于古,变化运用,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笔墨观。

(一)与“海派”画家相比——任伯年

任伯年和宋省予的绘画都发轫于民间艺术,重视继承传统,都吸收各家所长并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而宋的作品技法中明显可以看出任伯年的印痕,他学习了任的创作思想,取材于自然风情,讲究骨法用笔,但任伯年吸收传统民间艺术的形式,事物造型夸张变形,而宋的物象造型师法于自然。他们的笔墨特点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任伯年的笔墨趋于简逸放纵,设色明净淡雅,用线兼工带写,具有明快温馨的格调,画风大胆自然。而宋省予的笔墨豪放淋漓,明快苍润,设色明艳俊秀,雅俗共赏。又因“以书入画”把行草并入写意画中,线条极富弹性。

(二)与岭南画派相比——高剑父

高剑父提出:“艺术关系国魂,应推陈出新。”这一思想对宋的影响非常深远的。至此,宋省予的作品多反映生活,有贴近生活的蔬菜瓜果,有来自自然的飞禽走兽,要求一笔一墨出自生活,重形重意,变成不同于传统文人画的概念。从笔墨方面来与高剑父相比,宋的笔法更为流畅有弹性,行笔圆转,转折之处不会断裂、对折。宋的用墨干湿对比强烈,浓淡相宜,流露出一股苍润之气。

宋省予的笔墨圆润而不乏雄壮,豪放洒脱而不失严谨,粗中有细,细中有粗,线条流畅富有弹性,处处流露出生动的笔韵。笔墨技法在于掌握基本规律之后,要学会创新。而宋省予受“海派”与岭南画派的影响之后,能够综合两家所长,介于两派之间,形成宋氏花鸟画的独特风格。

三、从造型意义上看宋省予的笔墨技法

在造型上,中国画中的造型侧重于笔墨的运用表达出物象的形、结构和固有色等因素,更多的是通过笔墨表达出事物的内在状态来传达画家本身的心灵感受。因此,从造型上研究宋省予的笔墨技法是有意义的。

(一)宋省予笔墨传递出的意象造型

在中国水墨画中,意象造型的前提是尊重客观对象,在此基础上发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自身的审美情趣出发,塑造出既类似客观生活形象,又高于生活原型的艺术形象,从而表达出作者自身的思想感情。

宋省予注重师法于自然,要求表现出事物本身所特有的内在精神状态,并寄予自己的感受体会。他的笔墨从生活中提炼而来,并指出运用不同的笔墨技法,表现不同对象,不同性质,不同质感,使画面中的形象传递出自然真实的感觉。用笔快速有力,所写线条如行云流水,畅快淋漓,赋予物象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用墨干湿浓淡对比强烈,突显物象的姿势动态,给予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是宋氏写意画的意象造型。

(二)宋省予在笔墨上注重整体布局,强调转折

宋省予在绘画实践中重程式,在造型上注重整体布局,强调形体转折。他在画时遵循一定的程序,要先画花瓣再画叶,的枝干要在花叶画出来前先定出,用干湿相兼的墨色把枝干画的强劲有力,表现出了的精神实质。再如《双鹭》先整体布局出画面的“S”形构图,再用笔勾出不同动态的两只白鹭,用墨整体布局,前后两只白鹭所用墨色不一,形成对比,拉开了前后的空间关系。

参考文献:

[1]俞梦彦.宋省予老师的艺术创作和教学理论对我们的启示[A].宋省予研究文集[C].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10,9,93.

[2]宋晓波.浅议中国画的笔墨技法[J].美术大观,2001,3,16.

[3]林益光.我省写意花鸟画一代宗师——宋省予先生的国画技法浅识[A].宋省予研究文集[C].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10,9,119.

[4]吴东奋.自有骨法写风神——略谈宋省予先生用笔特点[A].宋省予研究文集[C].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10,9,104-105.

[5]钟红英.宋省予图传[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10,225-227.

[6]方纪龙.红杏含香春永在[A].宋省予研究文集[C].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10.9,138.

[7]谢从荣.浅谈宋省予的花鸟艺术[A]. 宋省予研究文集[C].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10,9,74.

[8]刁国强.论制作性水墨人物画的利与弊[J].菏泽学院学报,2011,33(4):127-131.

上一篇:中国意象油画与艺术家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修养 下一篇:台词表达与肢体语言融合的方法及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