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建行个人贷款业务贷后管理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时间:2022-02-07 03:14:32

青海建行个人贷款业务贷后管理的现状及改善措施

作者简介:李珊珊(1980-),女,工作单位:中国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信贷审批部,职务:贷款审批人,职称:中级经济师,学位:硕士研究生。

加强贷后管理是个人贷款业务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本质要求之一,是银行提高专业化经营管理水平的具体体现,又是防范信贷风险、减少信贷资产流失的重要环节。个人贷款业务在我行各项业务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何进一步提升全行贷后管理水平,是当前我行个人贷款业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个人贷款业务贷后管理的定义及影响

个人贷款业务贷后管理是指个人贷款发放之后直到本息收回期间所有信贷管理行为的总和,是一项具体化、系统化、长期化的“业务工程”和银行信贷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其主要内容包括资金账户监管、贷后营销、贷后检查、档案管理、贷款本息的回收、逾期贷款催收、风险监测与预警、贷款风险分类、不良资产的处置等。贷后管理在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经营管理全流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加强贷后管理,防控个贷风险、提高资产质量,是确保个贷业务稳步持续发展以及推动我行经营效益快速增长的重要手段。

二、个人贷款业务贷后管理的现状及成因剖析

虽然我行已经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但其主要内容仍侧重于贷款发放之前的各个环节,而在个人贷款发放后至贷款本息收回的这段时间内,对客户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识别、监控、提示和化解的全过程不予重视或重视不够,各级行个人贷款业务的贷后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存在一定程度的“重贷轻管”现象。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贷后管理意识薄弱是根本原因

个别个贷管理人员认为贷后管理期限长、难度大,带来的经济效益不明显,因此对客户“重拓展、轻维护”,对贷款“重贷前、轻贷后”,另外我行个人贷款不良率较低也是导致轻视贷后管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人员编制不足导致岗位职责无法落实

我行近几年个人贷款业务增长较快,然而个人贷款从业人员的数量增加缓慢,尤其是贷后管理人员编制不足,各基层行基本上没有专门的贷后管理人员,而是由个贷营销人员兼职,一人多岗,混岗现象十分严重。专职贷后管理人员的缺乏,使得贷后管理职责无法真正落到实处,贷后管理岗位形同虚设。

(三)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贷后管理缺乏动力

我行考核经营业绩时,更注重的是直接带来效益的经营指标,在进行个贷业务考核时,偏重于业绩考核而忽视了贷后管理,仅对个人贷款发放笔数、金额或楼盘营销笔数进行考核激励,却未将贷后管理纳入激励指标体系,也没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这就极大地挫伤了贷后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弱化了贷后管理职能。

(四)制度不健全导致贷后管理流于形式

由于贷后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客户经理工作方式粗放,责任心不够强,不能充分履行好贷后管理职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贷后检查方式过于单一,贷后检查不深入实地,而是停留在表面,客户经理不按规定的时间和周期进行贷后检查,没有对客户基本情况、收入状况及抵(质)押物担保情况等变化必要的监控管理和信息收集,甚至“闭门造车”形成贷后检查报告等,为贷后管理工作埋下了隐患。

(五)银行与客户信息不对称,贷后管理存在隐患

个人贷款发放后直至贷款结清期限较长,客户相关情况随时在变化,而目前客户的信息公开度较低,我行在获取个人信用信息及信用评价方面的技术相对落后,贷后管理人员很难及时掌握客户的最新信息,因此监管难度比较大。

(六)技术手段不到位,贷后管理创新不足

目前,我行个人贷款贷后管理系统相对落后,实用性较差,无法真正实现贷后管理的自动化、集中化和程序化。在存量个人贷款的数据分析、资产质量变动趋势分析、逾期贷款自动催收、贷后批量营销、风险识别及预警等功能领域,还需近一步优化和升级。

三、个人贷款业务贷后管理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一)增强风险意识,确立贷后管理工作的重要地位

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和组织培训学习等方式,教育和引导经营机构负责人和个贷从业人员从根本上转变“重贷轻管”的观念,不断增强个贷人员的贷后管理意识,充分认识贷后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确立贷后管理的重要地位,把贷后管理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全面落实贷后管理具体要求,促进贷后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充实人员编制,提高贷后管理人员整体素质

首先要保证人员配备充足,结合各基层行个人贷款规模及岗位设置等因素,合理配置贷后管理人员,建立个人信贷业务贷后管理专业队伍。在人员充足的基础上实现个人贷款贷后管理职责分离,建立专业化贷后管理机制。明确各级机构贷后管理岗位设置,做到职能完善、岗位明确、分工清晰,使贷后管理人员能专注于贷后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贷后管理人员的贯彻执行力、业务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全面提升贷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完善贷后工作考核机制,促进贷后管理标准化

将贷后管理内容纳入考核范畴,对于尽职的信贷经理,其绩效考核按照所在经营部门或经营团队的平均绩效上浮一定比例执行,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激励和表彰,以调动贷后管理的积极性。对于信贷经理在贷后管理未尽职,形成信贷风险或受到内外部监管部门通报批评的,在考核时相应扣减其绩效工资。同时将考核结果作为贷后管理人员年终履职情况、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推进贷后管理工作经常化、日常化、具体化。

(四)加强贷后管理制度建设,实现岗位制约

建立和健全个人贷款贷后管理制度,首先要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和细化贷后检查制度、逾期贷款催收和处置制度、贷后档案移交和保管制度、风险监测和预警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形成一套完整的贷后管理运作机制,着力营造“有章可循、有章必循、按章操作、违章必究”的个人贷款贷后管理环境。其次要坚持市场营销与贷后管理岗位分离的原则,改变过去由客户经理负责信贷业务全流程的做法,把市场营销岗与贷后管理岗分离,实现贷后管理岗位制约,从流程上区分不同的岗位职责,制定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贷后管理实施方案和操作流程,使不同贷种、不同岗位的贷后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职责明晰。

(五)拓展信息渠道,加强客户跟踪管理

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获取客户动态信息,扩充公安系统、人行、银监局、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等政府部门的信息渠道,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介,建立和完善动态、大容量的信息管理库。在拓展信息渠道的基础上加强对预警客户的跟踪管理工作,开展贷后预警跟踪和大额客户风险联合监测工作,落实风险防范化解措施,提高预警客户跟踪频率,做好问题客户常态化管理工作。

(六)优化贷后管理系统,实现贷后管理自动化

投入强大的技术力量,建立和完善个人贷款贷后管理系统,使之能够满足我行快速发展的个贷业务的需求,实现贷后管理的自动化。依托先进的贷后系统,通过进行集中度分析和趋势分析,从而对大额贷款、一户多贷、 “假个贷”、逾期账龄及贷款风险分类变化情况等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的风险监测,落实个人信贷业务风险早发现、早决策、早行动的管理理念,全面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青海省分行信贷审批部)

上一篇:财政支出与贵州省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实证分析 下一篇:通货膨胀理论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