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性教学实验纲要及细则(下)

时间:2022-02-06 12:26:47

自主创新性教学实验纲要及细则(下)

(五)每学期不定期做的7件事:

1.考察活动。每学期在校内或校外进行2-3次考察活动,可以到工厂、学校(实验室)、野外,可以听厂史、校史、科学发展史,可以采集标本,观察自然生活(污水处理、大气环境、风土人情等)。

2.介绍学习方法。请名人(可以是家长)、校友介绍使用或提倡的学习方法,也可以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研讨会。凡听一次或交流一次均需写自己的学习体会。

3.介绍国内外科技动态。可以请专家或老师向学生介绍国内和世界科技发展的现状和一些激动人心的新发明、新创造、新工艺、新成就。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小制作和小发明的过程。

4.写学习病历。学生考试出现了较大错误,便由同学自己写一份学习病历。包括疾病名称、发病时间、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治疗疗程。

5.写个人法院审判程序。学生学习拖拉或马虎,就请学生自己写一审判程序:原告、被告、律师、法官都是自己一人。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

6.写心理诊断书。学生犯的错误有较深的思想根源,便让学生自己写一份心理分析说明书,写清楚事先、事中、事后心灵中新我旧我不同的斗争过程。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控能力。

7.智力训练。为了强化学生的效率感,开展经常性的背短文比赛、书法比赛、绘画比赛、音乐比赛、记忆竞赛、猜谜竞赛、成语接力竞赛、论文答辩会、法庭辩论会、数理知识即时测验比赛等。可以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这些比赛可以利用班会课作为总结、交流)。

以上5个类别要做24件事,必须得到师生的一致认同,并作出更具体的规定。计算一下,除轮流做和学校其他活动溶合在一起做的事情以外,每天需每位学生用自习或课外支付的时间只有写观察日记(15分钟)统计“三闲”(2分钟),将新知识连接到知识结构上(各种预复习约35分钟),练字(10分钟)4件事,加上各科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1.5小时,这样,总计需要2个半小时左右。如果每天有一节自修课,加上中午再用50分钟,回家只需1个小时就能完成。双休日可以完成每周写的读后感或散文或小论文,以及每学期必做和不定期做的有关作业。一般只需要半天时间(特殊的除外),显然学生是能承受得了的。

六、教育教学活动要点提示

(一)文科教学:重在拓展

1.请记住:贵在吸引,重在感染,效在出奇,妙在有新,旨在强化。

2.选用恰当的“钥匙”,不断拧紧学生思维的“发条”,启发学生质疑、析疑、解疑、再质疑、再解疑。

3.鼓励学生多问问题,并将其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

4.和学生一起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拓展。

5.少一点教师命题,多一点学生的自由发挥。

6.精心设计激发学生拓展知识、拓展想象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展开拓展的翅膀。

7.尽可能把教材内容活化为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学到的知识与自己急切想弄懂的问题联系起来,领悟做人做学问的真谛。

8.引导学生从个人需要上升为社会需要,而学生的社会需要心理的提升应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二)理科教学:重在探索

1.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讲清知识点形成的全过程。

2.着重向哲理升华。

3.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主人。

4.习题不在多,但求精彩。提倡多练习: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多题归一的习题,使学生有所总结、发现、创造。

5.指导学生学习优秀的学习方法,经过加工,成为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思维方法。

6.进行问题研究,指导学生练习写科学小论文。

7.理科课堂教学重点应是探索知识规律、探索知识学习方法、探索知识的深刻性。

8.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亲自动手实验的机会,必要时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内容,掌握实验的全过程。

(三)活动教育教学力求:贴近学生、贴近生活

1.创造一种气氛,把每个学生都作为一个人来看待,使他们受尊重,并作为活动小组的一员受重视。

2.使每个学生懂得自信并学会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3.允许学生异想天开,允许学生进行尝试,只要可能,允许学生作较长期的尝试。

4.对学生的新奇念头和想象力给予称赞和鼓励。

5.营造学生展示其修改特长的自由环境,以激起学生更充分的探求,竭力避免引起学生害怕的压力。

6.鼓励学生相信科学,不迷信权威。

7.让学生大胆设计、主持教育(班团队会,新闻会、答辩会等)活动。

8.教师对学生的言行和要求要学会做到耐心倾听、观察和保持沉默(不急于表态),坚决杜绝体罚或变相体罚现象。和学生交往要和蔼可亲,切忌粗暴训斥。

七、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提示要点(四步十九环)

(一)启动求稳求实

1.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养成良好习惯,而不能“心血来潮”。

2.学生每天要做的事,轮流做的事、每周要做的事,只要求做到,对于字数、速度、内容、表达方式不作任何要求。

3.对于自学要求(预复习等),要视学生个体实际情况而定,可降低知识台阶,只要能做到,就算是在原有基础上有提高。

4.这一阶段要绝对防止“原地不动”或“忽冷忽热”。

(二)逐渐加快速度

1.开展“今天的自己要胜过昨天的自己”活动。在经过一两个月左右的慢而不停的自学训练后,学生的自主学习犹如每天无需思索就无意识地要洗脸、刷牙一样,养成了习惯。这时才能研究速度问题,也可以提出一定的要求和规范。

2.加速期间,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教师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倾听并帮助学生分析,并设身处地地想学生的困难,调节学生的心理,从而把企图拖拉的心理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巩固习惯养成

1.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

(1)针对学生个人心理及学习失误等障碍,由学生自己填写“心理诊断书”或“学习病历卡”。心理诊断书和学习病历卡上醒目地写上告诫的话:“请记住:拥有了健康的心理,就会创造出成功的人生”和“医生相信:你会准确地找出病因,充满信心,获得成功”。

(2)针对犯有错误的同学,由学生自己填写“个人法庭审判记录”。原告、被告、律师、法官均由学生本人担任。在“个人法庭审判记录”上也醒目地写上告诫的话:“法庭相信:你是诚实、有信、要做真人的学生。”

(3)定期更换座右铭。

(4)定期进行自我总结。

(5)每天统计“三闲”数字:“(闲话句数、闲事件数、闲思小时数”

2.学生间互控形成制度。

(1)定期评选出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最好最差的学生。在“班级日报”上公布。

(2)组成互帮互学小组,帮助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差的学生。

(3)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

3.发挥教师对学生的监控作用。

努力使学生每一小时都在预定的、有效的控制之内,即使旅游、娱乐也不单纯是游玩、而是渗透德育和学习内容,如写游记、感受、体验、三言二语的“收获”等。

(四)良好习惯形成

1.见到老师、长辈问好问安的习惯。

2.坚持每天锻炼身体的习惯。

3.关心他人、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习惯。

4.敢于面对现实、表现得不卑不亢的习惯。

5.大胆提问题、大声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习惯。

6.别出心裁,事事都要亲自动手做一做的习惯。

7.观察、思考、评论社会热点的习惯。

8.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习惯。

9.喜欢读课外书籍和查找工具书、解答疑难的习惯。

10.每天想写一点有自己独立见解的所见、所闻、所思的习惯。

(本文作者为江苏省江阴市长寿中学校长)

上一篇:SF6气体的安全回收与控制 下一篇:“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