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重生

时间:2022-02-06 12:54:06

生与死,是人类文明的永恒主题。在这个方面,日本文化以独特的形式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无数外国大家贤哲对其好奇,最终为其所吸引,乃至倾倒。但“轻视现世”也好,“重义轻死”也好,当脱离了纯文化讨论的范畴,在目睹了一场让如此多人阴阳相隔的天劫之后,旁观者们不得敬其肃穆,感其悲伤。

一年前的3月11日,天地动摇,水火无情,绝望与末世之感在二战后第一次如此强烈地笼罩着这个岛国;一年以后的3月11日,举国沉寂、万人恸哭,受灾地东北三县福岛、宫城、岩手,白雪飘扬,有人跪于废墟默念亡妻、有人面朝大海呼唤双亲、有人呆立学校泪悼爱子。一年过去了,已冷静下来的日本民众,洒下的泪水却远远超过那黑暗不见底的2011年3月11日。

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开始之际,似乎已经没有任何人看好这个曾经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这个创造了多个奇迹的国家的未来。哪怕只是对区区三县的重建,似乎都已荆棘满布、遥不可及。幕末的一片乱局之下,是青云腾飞的少年之国;二战硝烟之后满地死伤残垣,则有一个成熟壮年受挫反思后重新立起;2011年发生世界上最现代化国家的绝世天灾,却好像一个暮年老者挨了致命一击,再无江山重起的可能。

至少观察一下3・11一周年的舆论,特别是日本国外的舆论,对于“复兴”可谓一片悲观。但是另一方面,当话题离开了看起来千疮百孔的日本经济和看起来不可救药的日本政治时,主流舆论又都为这个国家在这一天展示出来的对生命和人类情感的尊重所动容,那种并不激烈并不狂躁但是深入骨髓的忧伤、追忆和思念,深深地触动了每一个旁观者的心灵,这不但有着日本民族生死观独特印记,也有着人类社会普世价值的光辉与流芳。

在复杂的日本乃至世界政治经济状况面前,在科技力量尚不可能完全控制的核问题面前,一切关于日本复兴乃至前途的定论不但是非理性的,而且近似迷信和神话。但是有一点不可忘记,在失去了1.9万余珍贵的生命之后,尚有数百万人生活在废墟尚未完全清理完毕的灾区。这些人的生命和意志,确实存在于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上。他们,还有其他一亿多的民众,才是这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和唯一的希望所在。而在2012年3月11日这天,那放眼望去淡然而真挚的情感,则是对这种希望的最有力实证。

3・11东日本大地震,肯定不会是人类文明经历的最后一次考验,甚至可能不是我们有生之年能目睹的最大天灾人祸。出于历史的经验,日本在这方面的反思精神和韧劲,倒是无需怀疑担忧,只是不知旁观者们,是否又从中总结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呢?

3・11东日本大地震,将永记人类历史,从2011年的那可怕一天开始,这道充斥着无限感伤和悲泣的烙印,将跟随着人类文明的兴旺起伏、沧桑斗转,永不消磨。

上一篇:时代周报独家专访袁隆平:“杂交稻不是转基因” 下一篇:本.拉登最后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