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CE基因I/D多态性与厄贝沙坦降压疗效的关系

时间:2022-02-05 11:37:58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CE基因I/D多态性与厄贝沙坦降压疗效的关系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CE基因I/D多态性及其与厄贝沙坦降压疗效的关系。方法 入选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予单药厄贝沙坦150 mg/d治疗8周,观察降压疗效,同时采用PCR法确定入选患者ACE基因I/D多态性的分布情况。结果 服用厄贝沙坦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CE基因II型与ID+DD型收缩压降幅为(12.21±1.97)mmHg vs(12.25±3.13)mmHg(P>0.05), 舒张压降幅为(5.93±1.54)mmHg vs(5.88±1.89)mmHg(P>0.05), 两组患者血压降幅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未发现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CE基因I/D多态性与厄贝沙坦的降压疗效有关。

[关键词] ACE基因I/D多态性;原发性高血压;厄贝沙坦;老年

[中图分类号] R97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3)07(c)-0104-03

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 EH)是遗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的多基因遗传病,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严重影响人类健康。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高血压相关基因研究及基于基因型的个体化降压治疗成为研究热点。在血压的调节和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 RAS)起着极重要的,有时是关键性的作用。目前高血压病的基因治疗也集中在针对RAS各个成分的基因上,该系统每个成分都被高度怀疑为高血压相关基因[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ACE)基因是RAS基因中主要的基因之一,位于染色体17q23区,约21 kb,含26个外显子和25个内含子。ACE基因的内含子16上有一个287bp的插入(Insertion,I)和缺失(Deletion, D)的多态性。因此ACE基因分为II、DD和ID 3种基因型[2]。该研究旨在探明ACE基因的多态性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并探讨此多态性分布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降压疗效的关系。以2011年1月―2011年12月该院门诊就诊的初发的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在该院门诊就诊的初发的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60岁)3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63~84岁,平均年龄(73.2±5.8)岁。入选患者均符合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即坐位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肝肾功能异常及糖尿病。所有患者均填写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药物干预和血压测定 入选患者均服用厄贝沙坦(赛诺菲公司)单药治疗,150 mg/d,每4周由专人采用水银柱袖带血压计测量坐位右上臂血压,每次测量3次并计算均值,测量时间为上午8∶00―10∶00,共观察8周。

1.2.2 基因组DNA的提取 肝素抗凝外周血4 mL,应用红细胞裂解液提取白细胞,按照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离心柱型)提供的实验步骤提取DNA。紫外分光光度计(Pharmacia Biotech)测定DNA浓度,并标化样品DNA浓度值至20 ng/μL。

1.2.3 ACE基因多态性测定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法检测ACE基因的多态性。引物序列:Forward:5'-GCCCTGCAGGTGTCTGCAGCATGT-3',Reverse:5'-GGATGGCTCTCCCCGCCTTGTCTC-3' (江阴百桥国际生物科技孵化园有限公司设计、合成)。PCR反应体积10 μL,包括:10×buffer(含Mg2+)1 μL, 10 μmol/L上、下游引物各0.2 μL,10 mmol/L三磷酸脱氧核苷(deoxy-ribonucleoside triphosphate, dNTP)0.8 μl,基因组DNA20 ng,20 U/L Taq DNA聚合酶0.05 μL,消毒双蒸水6.75 μl。应用-PCR仪进行PCR扩增,反应条件为:94 ℃预变性3 min,94 ℃变性30 s,56.5 ℃退火30 s,72 ℃延伸60 s,共32个循环,最后72 ℃延伸10 min。PCR扩增产物在1.5%琼脂糖凝胶上电泳,进行多态性分析。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ACE I/D基因型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分布情况

PCR产物分为2种片段:597 bp的插入片段(I)和319 bp的缺失片段(D)。ACE基因分为3种基因型:II型(597 bp);DD型(319 bp);ID型(597 bp和319 bp的杂合子)(见图1)。

入选患者II基因型有14例,占总数的46.7%,其中男性6例,女性8例;ID基因型有13例,占43.3%,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DD基因型有3例,占10%,其中男性1例,女性2例。

图1 老年EH患者ACE 基因多态性分析

M:DNA Marker,自上而下依次为500 bp,400 bp,300 bp,200 bp和100 bp。

1~5为其中5例患者的ACE I/D基因型电泳结果:1、3、4为II型,2为ID型,5为DD型。

2.2 ACE I/D基因型与厄贝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关系

根据ACE基因I/D基因型分布将入选患者分为II组和ID+DD组(由于本组资料中DD基因型只有3例,故将ID型和DD型合为一组)。两组的基线血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II组患者服用厄贝沙坦治疗8周,收缩压降幅为(12.21±1.97)mmHg,舒张压降幅为(5.93±1.54)mmHg。ID+DD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较基线水平下降了(12.25±3.13)mmHg,舒张压较基线水平下降了(5.88±1.89)mmHg。厄贝沙坦的降压疗效在2组不同基因型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临床研究发现不同个体对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临床反应差异很大。基因变异及其多态性是影响个体间药物反应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3]。ACE基因的多态性对血中ACE浓度和活性起着重要作用,其中DD型ACE浓度和活性最高,ID型居中,II型最低。所以,D等位基因在ACE基因表达调控方面起活化作用,而I等位基因则起抑制作用。此外,DD型正常人及EH患者AT1基因表达最高,ID型次之, II型最低,提示D等位基因可能与血压的升高有关[4]。该研究中,DD基因型在老年EH患者中分布最少,II和ID基因型分布比例相当。II基因型和ID+DD基因型相比较,基线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无明显差异,未发现D等位基因对老年EH患者血压水平的影响。该结果可能与研究病例数较少(仅30例)有关,尚有待进一步进行大样本人群的调查。

在高血压病程中,长期过度的RAS激活,尤其是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 Ang II)的增加是发生致死及致残性临床转归终点事件的中心环节。Ang II的合成有2种途径:ACE途径和非ACE途径。Ang II可与许多组织的细胞膜上的AT1受体结合使血压升高。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仅能抑制ACE途径AngII的产生,而AngII受体拮抗剂则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5]。

厄贝沙坦是一种口服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Angiotensin II receptor, AT受体)拮抗剂,血浆半衰期长达11~15 h。厄贝沙坦与血管紧张素竞争性地与AT受体结合,抑制AT1受体的同时激活AT2受体,增加内皮细胞中缓激肽及前列腺素的释放,上调一氧化氮的表达,发挥扩血管及降低血压的作用。同时厄贝沙坦不抑制缓激肽的降解,故而无干咳等不良反应,临床使用中患者依从性较好[6]。

该研究结果显示,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1级)的患者,应用厄贝沙坦单药治疗8周,血压可降至140/85 mmHg左右,疗效基本满意。在这些受试者中,ACE基因II型与ID+DD型相比较,对厄贝沙坦的降压反应无明显差异,这与厄贝沙坦主要作用于RAS的终末环节AT受体有关。

总之,厄贝沙坦可有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ACE基因I/D多态性不影响其降压疗效。

[参考文献]

[1] 胡大一,黄峻,马长生,等. 心血管内科学高级教程[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32-35.

[2] 李莉,杨建一,王文娟. RAS及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J]. Int J Genet, 2006, 29(5):389-392.

[3] Marteau JB, Zaiou M, Siest G, et al. Genetic determinants of blood pressure regulation[J]. J Hypertens, 2005(23): 2127-2143.

[4] Jing L, Ningling Sun. A study of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gene polymorphism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J].J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2005, 19(1): 19-21.

[5] 马淑彦. 厄贝沙坦与硝苯地平联用治疗高血压临床观察[J]. China Prac Med, 2010,17(5):146-147.

[6] 叶朝晖. 厄贝沙坦联合尼群地平治疗高血压43例临床疗效观察[J]. Guide of China Medicine, 2010,14(5): 81-82.

(收稿日期:2013-05-24)

上一篇:PDCA循环法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下一篇:西酞普兰综合心理疗法对老年抑郁症疗效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