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2-05 09:06:53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研究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存在误区,造成高中数学教学效率低下.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误区及对策谈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学会思考,走出培养兴趣的误区

新课改要求数学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教师对新课改的教学思想的理解出现错误,认为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依照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授数学知识,如果学生对数学知识不感兴趣,教师就不能强行要求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例如,在讲“集合”时,集合的知识较为抽象,部分学生不能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知识,于是有些教师就提出一种教学方法:为学生播放多媒体视频,多媒体视频具有声光效果强烈的特点,比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能够对多媒体中的知识产生兴趣,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果这样直观的教学方法还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那就只好放弃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数学教师并未想到,有些学生即使看到了直观的多媒体视频还是不能理解数学知识、还是不能对多媒体中描述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又该如何开展教学活动呢?有位数学教师用如下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困难.这位数学教师看到部分学生看完多媒体视频以后还没有理解集合的知识,便让一个学困生来黑板前面画集合的抽象图,在学困生画不出集合的图形时,这位教师允许底下的学生帮他“支招”.这位教师先让学生了解刚才多媒体视频中描述的内容,画一个集合的抽象图形,然后让学生接着画什么是并集、什么是子集、什么是交集.这位教师一边引导学生画抽象图形,一边描述自己画的图形是什么意思,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抽象、精确、标准的语言说明自己画的图形的意思.学生在一边思考、一边实践的过程中理解了集合的概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有时学生对数学知识不感兴趣,是由于学生不能理解正在学习的数学知识、抓不住学习方向的缘故,需要应用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知识.

二、引导学生掌握技能,走出空谈理论的误区

在数学教学中,有些教师阅读过教育学文献,了解只有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这些教师就尝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却发现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似乎不容易.例如,在讲“集合”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集合的知识,就需要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有些教师仅仅只是告诉学生学习概念知识时,要有发散思维能力,可是怎样才能具备发散思维能力呢?如果教师不能让学生理解这一点,就等于是空谈.如果教师了解思维导图的原理,就能理解激发学生想象力的方法是这样的:教师让学生拿着纸和笔,在纸的中心写下要发散的一个关键词,然后结合学习过的旧知识尽可能地发散思维,回忆起与之相关的关键词,为了提高发散的效率,学生只需要记录下关键词,然后应用一根线或一个箭头说明两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应用一个词语或一个符号表示两者之间的联系,学生应用这种发散的方法便能找到相交、相异、重叠、元素、范围等词汇.待学生发散思维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应用分类归纳的思维整理刚才发散的成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是泛泛而谈地引导学生提高思维水平,如果学生找不到提高思维水平的方向,一切提高思维水平的方式都是空谈.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绘制逻辑图、思维导图、金字塔图等实用的技能,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技能的过程中理解高级思维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引导学生开展研究,走出片面学习的误区

有些教师翻阅了教学理论书籍,了解到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理论知识的教学思想.有些教师把这种教学思想异化,扭曲成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思想.如果学生连数学概念都无法掌握,就不能以数学概念及公式为利器,解决数学问题.例如,在讲“集合”时,有位教师引导学生制作集合的PPT,要求学生应用简短、直观的方式说明集合这节课的内容.在制作PPT时,学生必须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说明集合的概念、必须精选适当的习题禅述自己的理念、必须用具有逻辑性的框架描述这节课的知识.这位教师应用做项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完成了理论和实践学习.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的方法,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主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生成属于自己的理论知识.

总之,本文说明了高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误区,并提出改善数学教学的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上一篇:交互式电子白板与初中物理教学整合的研究 下一篇:老旧小区实施物业化管理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