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90后”大学生的辅导员工作思考

时间:2022-02-05 08:18:33

面对“90后”大学生的辅导员工作思考

摘 要: 我国大学生群体正在逐步进入以“90后”为主体的时代。“90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追求呈现出鲜明的代际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在分析“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追求特点的基础上,探讨面对个性突出、价值观念多元化的“90后”,如何拓宽途径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

关键词: “90后” 辅导员工作 思想道德追求

伴随着计划经济的瓦解和市场经济的全面扩张,中国社会也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文化工业及其主导下的流行文化的社会条件――现代传媒手段、无处不在的商品化趋势、多元的生活追求等,逐步成为现实的社会基础,“90后”大学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做好“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每个辅导员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追求的新特点

2008年我们中华民族经历了波折与创伤,也开创了新的篇章与辉煌。曾饱受争议的“80后”、“90后”在反对“”、抗震救灾、奥运志愿服务等事件中表现出来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令世人刮目相看。因此,我们应该采取崭新的认知视角、辩证客观地思考和审视“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追求的新特点。

(一)信仰自由,但价值取向功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法治的不断发展,“90后”大学生在选择自身信仰的过程中减少了感性的盲从,增加了理性的思考。面对分裂、新疆暴力事件等重大政治问题,“90后”大学生表现出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与此同时,在高校中“90后”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也呈现出明显的多层次性和多样性。有崇高精神追求的“90后”大学生仍旧占据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主流,但是,也有一些“90后”大学生把是否有利于自己就业或实现其他现实利益作为是否选择入党的标准,带有明显功利色彩。

(二)个性张扬,但集体观念淡漠。

由于家庭教育更加宽松,社会环境更加开放,“90后”大学生的个性更为张扬、独立。他们创新意识强,在社会竞争领域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他们特立独行、不轻易趋同,排斥他人过多的干涉和打扰;他们还喜欢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博取社会的关注,并以此展示自我风采。然而,不少学生信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处事原则,在具体的交往活动中表现出团结协作能力较差,集体观念淡漠。

(三)时代感强,但理想追求物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资源的不断开放,“90后”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比他们的前辈更加丰富和趋于理性。由于亲身感受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思想活跃目光远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但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多种复杂的利益关系让他们的价值观更加务实,理想追求趋于物化,享乐主义气息更为浓厚。他们普遍重视物质生活质量,很多学生仅仅把学习的目的定位在将来找一份收入丰厚的工作上。

(四)目标明确,但耐挫能力不足。

“90后”大学生相对于“80后”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集体迷茫和在挫折中探索,“90后”对大学生活的认识更加现实,目标更加明确。他们深刻地认识到为了将来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除了要掌握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当代大学生中,政治上积极追求进步,注重提高道德修养,以自我成才为中心,出现了考研热、考证热,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人逐渐增多。但是,“90后”大学生普遍表现出对家庭的依赖性大。由于其在家庭中的中心地位很少有直接面对挫折和失败的机会,在大学中,一旦在学习生活上出现问题,就很容易造成心理失衡,耐挫能力较弱。

(五)社交广泛,但内心有时空虚。

传统的大学生人际交往往往局限于社会地位、社会身份、职业和利益相近的小社会圈子内。网络交往的出现冲破了这一束缚,通过参与网络沟通,大学生与无数其他个人乃至整个世界进行普遍的跨时空的文化交流,有助于摆脱地域和民族的狭隘性,扩大了社交范围,实现自身的全方位发展。正是互联网带来的这种便利,使得他们在知晓大量信息的同时却产生一种空虚感,当他们在现实中的人际交往遇到挫折时,就会更加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求慰藉。以屏幕为界面来回避现实矛盾,这造成了青年人对于近距离沟通的疏离,忽视近在咫尺的亲情友情,造成人际关系淡漠。

二、面对“90后”大学生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

个性突出,价值观念多元化的“90后”大学生是一个需要引导发展、推进自我教育的群体。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线的组织者和承担者,辅导员是大学生们最为接近的群体,因此,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和校园稳定等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改变心态――平等尊重沟通学生。

“90后”一代的各类特点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作为高校辅导员,要从改革开放环境中看到当代青年学生成长进步的时代烙印。要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转变观念,用辩证发展的观点认识和评价“90后”。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知识迅速拓宽、思想逐步趋于成熟的年龄,他们有许多困惑和问题,行为偏激乖张,但自尊心较强,使得他们内心都比较敏感,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关心、爱护,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尊重,所以辅导员在内心里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因此,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应该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性格和爱好,针对其特点使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发展,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差异性,要学会倾听,变支配为影响,变教训为感染。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成长负有重要的责任,但辅导员不能因此把自己当作游离在学生世界之外的高高在上的权威者,要于细微处显精神,于小事中下功夫,这样才能在生活中蕴涵教育,在管理中体现导向。

(二)更新观念――细心热忱服务学生。

在大学生主体意识发达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辅导员要带好一群大学生,仅靠来自于行政的权力性影响力是远远不够的。要用细心和热情关爱学生,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敏锐地发现各种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其心理需求,帮助学生解疑答惑,给他们指点正确的方向;及时发现并排除学生的各种心理疾病与事故隐患,成为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员。教育具有人本价值,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这是教育的本原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思想的最高境界。引导“90后”大学生发展,要把引导发展和关心服务结合起来。只有积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反映出来的热点难点问题,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多种形式缓解矛盾,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三)完善制度――科学民主管理学生。

完善的制度正是日常管理的保障,要在工作中探索适应时代要求的管理新方法,把思想政治教育同学生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机结合起来。“90后”大学生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对于教育民主的要求比以往的大学生更强烈。辅导员要采用民主化的教育管理方式,在管理决策的制定与执行上,应当有广泛的学生意愿基础。其中辅导员的公正、无私、善良、正直,能使大学生体验到公正的合理性,从而成为他们成长的健康的心理基础。只有辅导员做到了公正无私,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和尊重。另一方面,辅导员不能囿于教育民主而疏于对大学生的道德法纪教育,其真正的目的是要让大学生在大学校园里体会到自由和纪律的辩证关系,养成秩序意识、规则意识,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

(四)提高认识――广博的知识感染学生。

大学是求知的殿堂,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群体的一分子,不但要政治立场坚定,品行端正,具有奉献精神,具备良好的思想工作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做到讲政治、懂教育、能敬业、有素质、会实践,还应当具有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人文素养,这样才能博得“90后”大学生的尊重,才能为他们树立良好的人生榜样。为了跟得上时展的步伐,贴近“90后”一代关心的新型知识,拉近与“90后”一代的距离,辅导员要不断地学习各类新型事物。辅导员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业务知识,就不能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就不能教会学生生存的技能。而且工作起来就会显得缺少说服力,处理问题的时候就会显得力不从心。所以要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内涵与知识结构,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每位高校辅导员必须完成的任务。

作为高等教育日益显要的受众群体,“90后”大学生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重托,引领“9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追求关系着国民素质的总体水平,关系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与未来。在“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大格局中,高校辅导员必须勇于担当重任,不断优化工作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变灌输为引导,把引导发展和关心服务结合起来,把社会需求同尊重个性结合起来,把人格成长同心理解困结合起来,在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条件下,深入探索管理模式,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培养人才的中心任务。

参考文献:

[1]田建国.当代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J].河南教育,2010,(3).

[2]张学强.“90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分析与对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6).

上一篇: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保护和传承本土音乐文化方法... 下一篇:大学教师职业倦怠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