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背景下对低碳消费伦理问题的审视

时间:2022-02-05 05:38:01

传统文化背景下对低碳消费伦理问题的审视

摘 要:低碳消费是当今人类在面对环境危机时的主动选择,是一种低碳化、共生性、全面性、公正的消费方式,蕴涵着有利于人的自我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的伦理价值。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看,低碳消费伦理的实现是一个涵盖低碳消费观念、制度、器物三个层面的系统工程。

关键词:低碳消费;消费伦理;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 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2)02001804

收稿日期:2012-03-20

基金项目:2011年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规划项目(JA112396);泉州市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规划项目(2010B-ZC01)

作者简介:任玉军(1974-),男,河南信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伦理学研究。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的威胁日益显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根据经济学的理论,人类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的终极原因不是生产,而是消费。要降低气体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就必然地要求消费的低碳化,要求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即由传统的消费方式转变为低碳消费方式。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要实现人们消费方式的转变,首先需要人们的消费观念的转变,尤其是消费价值观的转变。因为,只有低碳消费的价值信念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低碳消费方式才能获得实现的精神动力。然而,实现消费价值观念的转变并不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是个涵盖观念、制度、器物三个层面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在观念层面的教育宣传,还需要相关制度的支持和低碳器物的诱导。因此,我国要实现低碳消费价值观念的转变和低碳消费方式的建立,必须首先为低碳消费提供价值合理性和道德正当性的说明,并要在实践的意义上探讨这种价值理念的实现途径。

一、低碳消费的伦理价值

在人类消费史上,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即节俭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节俭主义把人的消费的正当性限定为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和对消费对象的使用价值的消费,而忽视了人的需要的丰富性及消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把人的消费等同于动物式的纯粹生物性消费。消费主义则是过分夸大人的感望,把人仅仅视为欲望的存在,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就是追求感望的不断满足,人的是本性、价值及理性都湮没在人的无穷无尽的物质欲求中,自然只是用来满足人欲望的对象,人与自然仅是一种满足被满足、掠夺被掠夺的关系。无论是节俭主义还是消费主义都存在着对人的本性、人的价值的误读及片面性消费的倾向。由于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对自然及人身带来了巨大危害,迫使人类对自己的消费方式作出深刻反思,低碳消费的提出就是这种反思的结果。和人类以往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相比,低碳消费的内涵具有以下内容:1.低碳化消费。即要求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尽量使用低碳材料和低碳产品,不用或少用高碳材料和高碳产品,尽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2.共生性消费。低碳消费着力于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解决,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要求人的消费活动与外在环境的和谐统一。3.全面性消费。这是低碳消费与人类以往的消费方式的一个重要区别:它既不同于节俭主义对人的感望的过分抑制,也不同于消费主义过分放纵人的感望,而是要求人们改变对物质消费的过分偏好,重视物质消费与精神文化消费全面均衡发展。4.公正消费。低碳消费要求改变“炫耀性消费”、“面子消费”等通过消费显示人的地位、身份的消费主义消费方式,强调资源环境的最大公共性,每个人包括下一代人都有平等消费资源享受环境的权利和不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义务,个人的消费自由不应当影响损害他人的消费权利。

基于中国文化的理论视角,我们可以从低碳消费的内涵透视出低碳消费所蕴含的伦理价值:首先,低碳消费有利于人的自我发展。在中国文化里,人之为人的本性在于人能“知义”。如荀子说:“瓦石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有义。”[1]119人有道德的追求就意味着人不仅是感性的存在,人还是精神性的存在,而且精神对于人更为根本,所以人的发展不仅有感性方面的发展,还有精神方面的发展。因此,人的消费就不同于动物的消费,它不仅有物质性消费的需求,还有精神性消费的需求,具有动物的“消费”不可能有的丰富的文化和社会蕴含。节俭主义的根本性的错误就是把人的消费仅仅看成是人的基本生物性需要的满足,而没有看到人的消费中的意义向度,抹杀了人的消费与动物式的消耗的界限。现代社会中的消费主义注意到了人的消费所蕴含的丰富意义,但消费主义的实质是把人视为仅仅是感性的存在,把人的感望的满足神圣化,因此,无论它创造了多少符号、多少意义,人所追求的归根到底仅仅是感望的满足,人发展的仅仅是缺乏精神的感望的发展。低碳消费主张全面消费,强调物质性消费和精神性消费的统一,不仅有利于人的感性存在方面的发展,也有利于人的精神存在方面的发展。

其次,低碳消费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特点。在中国文化里,人与万物都是大自然整体生命的一部分,都具有大自然所赋予的“生生之性”:在维护自身及种族生存延续的方面——生己,和在作为其他存在的存在条件的方面——生他的统一。因此,在中国文化里,包括人在内的万物之间是“并育而不相害”的和谐共生关系。人的价值在于人有“知义”能力,能认识到大自然的规律并自觉承担起推动大自然规律运行的责任,即“参赞化育”而“与天地参”。如《中庸》讲:“能尽己之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参赞化育;可以参赞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2]46因此,作为能“知义”、有理性的人类必须尊重自然的规律,人类的消费也必须是在自然规律的制约下的消费:人的消费不仅要通过消费物质性资料维护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而且还要承担着对自然的道德责任、选择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消费方式。低碳消费是人类在面对资源环境危机时的主动选择,着力于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解决,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此低碳消费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人的价值的实现。

上一篇:大学生非正常伤亡的善后处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境界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