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教学模式”在职高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时间:2022-02-04 09:47:30

“循环教学模式”在职高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摘 要:作为中职学生的必修课,语文正在被越来越多学生所忽视。要重拾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可以借鉴“循环教学模式”,将沉闷的课堂变为充满活力的课堂。笔者结合职业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此模式进行了一些尝试和创新,将此模式变为“六段式”教学法。

关键词:循环教学模式 职高语文课堂 运用 反思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现有课堂教学的弊端

语文作为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已有渐被学生忽视的趋势。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却兴味索然。究其原因,是老师没有真心“走入”课堂,走进学生,导致课堂沉闷、知识乏味,学生学习缺乏兴奋点。

教学的过程是知识信息、情感信息的双向交流过程,它最佳的交流状态,是知识信息在课堂中呈现一种网络状的交流,每个师生都是该网络的一个“结点”。但是,我们现有课堂教学的表现却是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性信息传输,极易导致传输“误差”。同时,老师提供给学生的信息,往往比较陈旧,缺乏吸引力,甚至老师的一些思考与表述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总之,现有课堂教学的单调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学生厌学就成了一种必然趋势。

2.职高生的现状

(1)大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厚,自控能力较差,厌学情绪严重。上课不听讲、作业不完成、课堂表现消极,甚至故意破坏课堂纪律。

(2)少部分学生语文基础较好,但往往对课本内容不感兴趣,自满情绪很强,对课堂上老师所讲的知识一知半解,他们属于被动学习的另一种厌学类型。

但学生并非没有知识需求。笔者通过对所教三个班级共167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76.6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应尊重学生,68.26%的学生认为课堂学习能使自己的某些能力得到提高,88.62%的学生认为课堂教学中能多接收一些课外知识,95.8%的同学希望在课堂中体会到成功感。

从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好学程度,取决于现有课堂教学中课堂的形式、教师的态度等。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职高语文课堂必须根据职高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职高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职高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他们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固有的教学形式改变为充分展现学生才能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

二、“循环教学模式”的内涵

“循环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上,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发实现拓展。注重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带着“?”进课堂,通过独学(自学)、对学(对子间的合作)、群学(小组间合作探究),形成“!”,然后再通过展示交流把新生成的“?”号最终变成“。”号,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既能降低学生精力流失率,又能增加高效学习率。

鉴于职业学校学生素养、课堂时间、教学模式的特殊性,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笔者将“循环教学模式”作了一些变动:

1.时间设定

重新分配课堂40分钟,安排35分钟展示交流和5分钟预习时间。

2.人员安排

笔者将学生分为相应小组,确立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各一名和资料收集人若干。要求在导学案的学习中,对需要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由组长组织本组同学按要求进行。在导学案的层次分级中,将知识分为A、B、C三级。A级问题要提问检查,要求学生独立回答;B级内容可先让学生独立回答,解决不了的问题,由本学习小组共同商量、探讨解决;C级内容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则统一记录,然后在课堂中寻求解决方法。

3.教学流程

课前仍然布置预习,课堂的教学除注重对学生自学情况的检测外,更注重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和问题的引导。

三、“循环教学模式”在职高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职高语文教材篇目主题广泛新颖,生活化气息浓厚,这为教师剖析整理教材,开展教学提供了较好的突破口。现以中职语文第一册《项链》为例,就此种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作一简单陈述。

1.环节一:自学质疑

要求学生针对教师设讲的预习案内容自我学习,同时提出疑问。在教学之前教师应先查看学生导学案的完成情况,然后将学生归纳出来的问题进行汇总,以便上课时引导学生分析。上课时再将导学案下发给学生,以便学生上课时使用。

在《项链》导学案中,根据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难点,笔者设置了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

把握生字新词;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的是哪三个人,分属哪个国家;作者的情况介绍;当时的法国社会背景资料。

(2)自学与合作探究。

本文的情节线索是什么?

情节归纳,在下列短语的划横线处填一个字:

___项链——___项链——___项链——___项链

从情节体会人物形象。在自学质疑的环节上,学生根据自身对文章的预习和理解,也能提出许多问题。如:

①到底应该如何看待玛蒂尔德夫人这一形象?她的形象当中有没有可取之处?

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玛蒂尔德夫人的悲剧?

③这篇小说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导学案的出现不仅为学生的预习指明了方向,也为学生了解课堂教学作了有益铺垫,使学生在课前初步了解与作品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课堂教学时能够进一步明确重点、难点所在,有针对性地去解决自己在预习中未掌握的知识。此举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改变了学生的学习习惯,为教学的实效性提供了基础。

2.环节二:交流展示

根据对学生导学案的检查,教师及时修正课堂教学的内容,针对学生未能掌握的问题作重点引导。各组同学根据本组的学习成果进行交流展示,然后进行修正,使答案明朗化。

如在展示过程中,对玛蒂尔德夫人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1)有几组同学认为她是一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女人。我们通过对文中玛蒂尔德夫人在不同场合的一些心态变化认为她是一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女人。理由如下:

上一篇:江苏省启东中学英语练习题 下一篇:妙趣横生, 让低年级语文教学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