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抑郁症的诊断和调养

时间:2022-02-03 07:20:30

中医对抑郁症的诊断和调养

什么是抑郁症:

抑郁症是情感性精神障碍的一种情感状态,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指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改变(高涨或低落)为基本临床表现,并伴有相应思维和行为异常的一类精神障碍。抑郁症的主要表现为:心境抑郁、悲观失望、兴致丧失、精力减退和行动迟缓,心境抑郁是最核心的症状。若能明确诊断,治疗效果较好。

抑郁症发病一般缓慢,往往先有失眠,食欲不振以及各种躯体不适感。而主要由精神因素诱发抑郁的病例起病较急。秋冬季抑郁发作多见,少数病人似有自己的好发季节。本病病程呈发作性,间歇发作或与躁狂症交替发作,有较为明显的缓解期。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多数为6个月,少数发作持续长达1―2年。病程的长短与年龄、病情严重度以及发病次数有关,一般发作次数越多或年龄越大,病程持续时间就越长,缓解期也相对缩短。

抑郁症的诊断:

抑郁症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患者有持久的情绪低落,并伴有兴趣降低、思维能力降低,如思维迟缓或作决定能力降低、言语和活动明显减少。查无实据的躯体症状,尤其是持续性疲劳、食欲降低、消瘦、胸闷、消化不良和慢性疼痛都提示抑郁症的可能。

神经症性抑郁症或心境恶劣障碍是一类以持久情绪低落恶劣为主要的心境障碍,发病多与心理社会因素有关,症状较抑郁症轻。由于难以凭症状将两者区别开,且两者的睡眠多少相类似,治疗方法也类似,可不作严格区分。

抑郁症患者的睡眠障碍可表现为难入睡或早醒,因此需要同睡眠对相提前和睡眠对相延长综合鉴别。这种鉴别也不困难,因为抑郁症患者的睡眠形式缺乏睡眠发作和觉醒同时提前或推后的特征,而且患者有明显的抑郁情绪及相关症状。

中医对抑郁症的认识:

抑郁症在祖国医学属郁证范畴,中医认为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症。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失眠等各种复杂症

抑郁的发生是由于情志所伤,肝气郁结,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但主要是肝、脾、心三脏受累以及气血失调而成。

总之,中医认为郁证的发生,因郁怒、思虑、悲哀、忧愁七情之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失常,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初病因气滞而挟湿痰、食积、热郁者,则多属实证;久病出气及血,出实转虚,如久郁伤神,心脾俱亏,阴虚火旺等均属虚证。

了抑郁症的自我调养和监护:

心理因素在抑郁症发病中起着“触发媒介”作用,因而治疗抑郁症,特别是主要由精神因素直接作用而发病的患者,心理调整起到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心理调整就是心理治疗,是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技巧,通过治疗者的言语或非言语的沟通方式对病人施加影响,达到改善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从而减轻症状和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心理治疗的基本原则是: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医生应对患者热情关怀和耐心帮助: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患者把医生当作良师益友,毫无保留的讲述自己的症状和问题。然后医生应帮助患者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病因、特点、变化、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情况,医生要充分调动病人的主动性与疾病作斗争,在分析发病原因时也应尽量让病人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其合理部分加以肯定。再有心理调整要与药物治疗适当配合,两者有机地配合,可以起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作用。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尽量减少不良刺激,对与病人关系密切的家属和亲友,也要积极做好工作,使他们采取积极、关心的态度,共同配合治疗。

有病不要乱投医,在你认为可信赖的医院、医生那里坚持治疗,千万不要相信巫医的“魔鬼附体”等伪科学说法。日常生活要合理安排,起居有规律,伴有睡眠障碍的病人,睡前不要看悲剧性或武打的电视片,注意锻炼,保持良好、舒畅的心态。患有抑郁症的病人只要坚持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加上亲人和社会的关心支持,是能够治愈的。

上一篇:放心焦虑,给心灵解压 下一篇:名人与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