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的时政教学与能力培养

时间:2022-02-02 12:49:47

思想品德课的时政教学与能力培养

思想品德课的考试越来越倾向于考查学生能力,抽象的能力培养使中学思想品德课不仅面临更新知识的挑战,更重要的是对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改革的考验。传统方法为了提高能力,在中考阶段大搞题海战术,试图通过多做练习题获得能力,但效果不是很好,还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为此我积极进行了一系列培养能力的实践,现将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利用课堂教学引入时政

现在,我们思想品德课本已是新教材,所讲授的内容跟我们的实际生活都是密切相关的。但是,政治课给人的印象始终还是讲大道理、背死教条、枯燥无味。这里有历史原因、社会原因,也有我们政治课自己的原因。如因为教学与学生实际相脱节,与学生认识水平相脱节,所以学生听起来必然索然无味。要使学生有所收获,知行统一,就必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从实际生活出发,从我们的身边的日常生活出发,有目标的引入时政。这要求教师必须熟练掌握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处理教材,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用精练的语言准确的传授基础知识,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教会学生在体系中把握知识。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课本图片事例,恰当引入时政,从而使政治课教学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为了使引入的实证事例具有针对性,教师要注意博采,广泛选材,电视、收音机、报纸、网络都是选材的常用信息渠道,要注意精挑细选、归类存档。一般来说这些材料最好是学生熟知的,别总搞独家报道。我常从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特别关注书刊等学生熟悉的材料中选取。学生常有“我为什么没有想到?”、“原来其中竟有如此的奥妙”、“原来书本中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的感慨。学生渐渐也在日常生活中去寻找这种平凡中寓神奇的感觉,这种教学使学生体会政治课对生活的指导性,由此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并培养了良好兴趣下的自主学习精神。这比传授知识本身具有更大的意义。

二、在预习中引入时政,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掌握课本知识,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预习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重用。引导学生搞好预习,我设置了“预习通知单”,一般预习通知单的设置要讲究方法,否则预习变成了家庭作业,会使学生感到厌烦。根据教材合理设置问题,巧妙引入时政是设置预习通知单的关键。如讲到《切好“蛋糕”共同富裕》时我设置了这几个问题:

1.你知道世界首富是谁吗?2.我们国家有亿万富翁吗?你知道都有谁吗?3.你知道你身边的人的月工资是多少吗?你父母的年收入是多少?4.你知道一名普通农民的年收入是多少吗?5.出现这种收入差距你觉得公平吗?我们应怎样做?

这样,从基础知识出发,小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情,大到对国家经济状况的分析,恰到好处的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把学生从书本中拉回到现实生活中,把现实中的问题运用到书本知识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把知识转化运用成为自己的东西,最终能把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学生的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那也就达到了我们的最终教学目标。实践证明,学生希望得到这样预习通知单,他们感到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未知世界在等着他们探索、发掘,而日常生活、基础知识则是采掘机。

三、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思想品德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往往造成“一言堂”的结果,为提高参与意识,我主张积极进行教学形式的改革。变政治课的“引人入睡”为“引人入胜”,使学生活中求获。具体的说,我用以下几种方式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时政训练。

1.知识点评

指在预习通知单的基础上,先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发表观点,列于副板书。然后,通过传授分析掌握新知识提高学生认识能力,课堂小结之后,请学生点评先列的观点,教师予以总结。这样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的目的性和趣味性,培养了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下作业再设置拓展型的“学而用之”:你还能用这些知识分析哪些现象?从而顺利完成知识迁移。

2.时政快讯

思想品德课不仅要重视课内所学,还要不断开阔学生视野。如果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其结果是非但圣贤书没有读明白,窗外事也一无所知,学生视野狭窄,能力低下可想而知。为此我特设置了时政快讯栏目。时间一般是一周一次,但不确定,若重大事件发生时,甚至可以一天两次及时报道,组织者可以是学生也可以使教师。内容可以是国内外大事也可是班内或学校的新闻。期末评选出反映知识点、热点的最佳新闻和典型题材的报道,对报道事件及时准确、报道效果反映很好的通讯员予以奖励。时政快讯活跃了课堂气氛,开阔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主动性,使学生树立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思想。

3.自由论坛

我们常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但在具体的操作中,由于课时所限,教学内容多的原因,真正让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并不多。因此,我给学生规定一个周或两个周的准备时间,利用业余时间组织自由论坛节目,然后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评比并选出优胜者。在这个自由的时间里学生可就某个问题畅所欲言,或辩论、或演说、或私语、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论题的确立可围绕跟思想品德课相关的时政热点,如与“在竞争中和平发展”相关的问题可设计这样的论题:当今全球爆发的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了那些机遇,那些挑战?是机遇大于挑战,还是挑战多于机遇?我们花巨资去收购国外破产机构有没有风险?(提示日本有这样的先例)也可设计和法律相关的问题,如“三鹿奶粉事件”等。学生在组织运行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合理评价他人的观点,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水平和能力,教师可发表意见,但话不宜太多,应重引不重论,否则限制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创造力的培养。在自由论坛里,学生感到自己是生活的主人,主动发现问题,明是非、辨美丑,不经意中形成了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的等高层次的能力。

4.课本剧

课本剧是指为强化教学内容,根据课本题材组织学生编演的舞台剧的一种活动形式。具体做法是以教材知识点或某一社会热点为内容,借鉴成功电视栏目的形式,如: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新闻调查等,或以小品的形式等,由学生担任记者、主持人等编演案例。在讲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时》,我采取这种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种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强化了基础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全方面的素质。实践证明,把以上多种教学形式灵活运用于课内、课外,彻底地改变了传统思想品德课给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吸收为主动探究,拓宽了视野,发展了能力,带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抓住时机,提前开设热点专题课

传统做法一般都是在初四下学期开设热点专题课,但由于学生以前很少接触时政,或知识零散,突然把很多知识热点都要在短时间内消化,学习压力和心理压力都很大,知识接受效果差,更别说活学活用了。有人说,基础年级开设时政热点实属浪费时间,到中考时热点都变成冷点了,毫无意义。其实,我们讲哲学常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应该明白,昨日的‘旧闻’和今天的新闻往往有前后相继的历史联系,了解历史才能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更深层次的把握知识,更重要的是用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绝不会过时的。在基础年级开设时政热点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还可节省关键时期的学习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根据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统一考虑。常言道:“教无定法,教贵有法。”素质教育要求全方面的能力培养,实践证明,从基础年级引入时政教育,积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教改与考改的一致性,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实效、完成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

上一篇: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的能力 下一篇:由一道高考题的解法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