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意思写范文

时间:2023-11-10 04:55:53

围绕中心意思写篇1

命题即出题目,命题作文就是出题目作文。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提供参考的事实来作文,这参考的事实一般是文字材料。话题即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即围绕一个谈话中心作文。

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和供材料作文三者不是并列的概念。它们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标准产生的概念。可能交叉,也可能包容。命题作文是从标题给定与否的角度说的;话题作文是从谈话中心(话题)的给定与否的角度说的;材料作文是从材料提供与否的角度说的。因此,只要给定了题目的作文就是命题作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或窗口,写作者在作文时不能无视它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作文必须围绕题目写,这个围绕可能是思想上的围绕,也可能是内容上的围绕。由此可以说命题作文也是话题作文,因为,只要不把“中心”绝对化或理解为正圆的圆心,命题作文的题目必然是谈话(作文)围绕的中心(即话题)。这里要补充两点,第一,命题作文的题目如果是观念型的,作文往往在思想上围绕这个观念写,但这个围绕不是不可以适当的发展。适当的发展就是偏离,没有这个偏离,文章不容易做到深刻甚至可能毫无生气。第二,命题作文的题目如果是非观念型的,这样的作文只须在内容上围绕题目(话题)作文,文章思想的开放性较大。

只要给了谈话中心的作文就是话题作文。上文说命题作文题目就是谈话中心,因此命题作文就是话题作文,但话题作文不一定是命题作文,因为给你的是话题,不一定要你当题目,你也最好不把话题当题目。虽然这样不“犯规”,但有偷懒之嫌,并且有时因话题本身是观念型的而易使你不敢越雷池一步,导致文章思维不深刻(或不高远),成了出题者的传声筒。

只要提供了材料(或图画)的作文,就是供材料作文,如果出题者在材料中给你引出话题,那这个供材料作文兼是话题作文。如果出题者在材料后给你引出题目作文,那这时供材料作文就兼是命题作文。

当然也有只供材料不引出话题的作文。这样的作文就需要写作者从材料中引出话题,这样的作文开放性就较大。一个材料可以引出多个话题,至于自己写那个话题,那就要视自己的把握程度而定。需要补充的是,从材料中引出话题应是来之有据的。如果不顾材料这块土壤,凭空来一个话题,很有可能离题,离题是应试作文的大忌。

二、话题作文的原则

作文都是有话题的。命题作文,题目就是话题;材料作文如果出题者没给你引出话题,那是把这个任务教给了写作者,因为要有与材料相关的话题才有可能成功地写作。没有话题的作文是无心或无脑的作文。这里的心指非观念型的话题,脑是观念型的话题。因此掌握了话题作文的写法,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写法就不成问题。话题作文要注意把握好三个原则。

第一、相关性原则

话题作文要与话题相关。没有明确给话题的,要与材料相关——即作文的话题要是从材料中分析出来的。这里的分析的功夫很重要,特别是议论文,必须对材料进行适当的分析,从材料中生长话题,否则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相关性是话题作文的最基本的要求。高考作文的基本限制也体现于此,就是让你戴着镣铐跳舞。

第二、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表现在三方面:1.材料的开放,这里的材料通常是指作文的选材,但我认为写进文章的所有语言都是材料。这里的开放当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要围绕话题去言说去生长自己的文章之树。这里的开放是相对开放也是相对自由。在相对自由的前提下选材越新颖越好,因为新颖也是一种陌生化,喜新厌旧是人之审美常情。2.文体的开放,一般是文体不限,但不提倡写诗,原因可能是写诗更难评分,还有字数也不易写到800字。3.思想不限,这一条很重要,这就是解放思想——在话题相关的基础上思想可以参差不齐。

第三、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是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之一。创新表现在三方面:1.构思精巧,材料新鲜,见解新颖;2.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3.有个性特征。

构思精巧是结构方面的,材料和见解的新颖是内容方面的。构思的精巧从形式上说是题目、开头、结尾和分段等方面的独具匠心。材料的新鲜也是靠平时的积累,厚积薄发,不是靠临场发挥就能凑效。见解新颖要有善于思考的习惯才行,要懂些写作思维技术,学会怎样使文章深刻、深远和高远。如果说推理是写议论文的功夫,想象就是编故事的功夫。习惯了推理的高中生往往不注重想象力的训练,不训练就不会有多强,如果平时缺少这方面的训练,考场也不宜一味追求。至于个性特征就比较模糊,说是个人风格也可,但说风格又近于对作家的评价。语言的个性是个性化的一个方面,但思想的个性化是更重要的,前者是形式的个性化,后者是内容的个性化。

围绕中心意思写篇2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想象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象。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入手”学课文。

揭示操作步骤: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

(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抓关键词理解句意

2.第二步: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理清思路,先总写桂林山水“甲天下”,接着分述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特点,最后总结总体感受。

三.熟读课文

1.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引入新课

学生自由谈上节课的收获

二.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1.默读思考:从哪些词句能看出漓江的水甲天下,课文写了漓江水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读后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1)文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水“甲天下”。

(2)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

(3)运用多种方式,读出感情。

2.指导学生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

思考: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并进行朗读指导。

三.学习重点句,领会意思和作用。

1.生读第四节找出重点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

2.了解句子的作用。

围绕中心意思写篇3

2005年政研科在办公室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履行为领导、为机关、为基层服务的工作职能,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积极研究探索经济社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不断提高政研质量和服务水平,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内强素质抓学习

一年来,政研科把学习作为提高政研工作水平的载体,贯穿于工作的始终。以提高理论素质为目的,加强了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重点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市三次党代会精神等系列理论知识,通过系统学习夯实了理论基础,培植了理论根基;以提高知识水平为目的,加强了对WTO、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以提高工作技能为目的,加强了对电脑和网络知识的学习,提高了办公效率和水平。在学习方式上,我们坚持集中学与自学相结合,增强干部学习的主动性和长期性,在学习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完善自己。同时,我们在提高调研文章的质量上狠下功夫,坚持做到多写、勤思、乐创、求实,使调研文章上质量、上档次、出精品,促进调研成果转化为领导决策。

二、围绕中心抓调研

作为直接服务于党委、政府决策的政研工作,我们始终坚持调查研究服从、服务于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从、服务于客观现实的需要。一年来,在调研上我们按照“服务决策、重在实用”的原则,创新工作思路,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服务,变单项服务为决策过程全服务,针对当前执政能力建设、税费改革、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劳动力转移、新型工业化、旅游开发等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积极开展调研,为县委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做到了研究在领导之前,参谋在领导思考之中。一是组织开展了“发展劳务经济、富县富民”的专题调研。为认真做好此项活动,我们与县总工会、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赴广东、江苏等地进行了考察调研,同时我们也深入到县内部分乡镇和村开展调查研究,撰写了《关于我县劳务输出情况的调查报告》、《秭归县劳动力转移战略的思考与建议》等调研文章,聘请了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参加此次活动的调研文章进行了评奖,编辑出版了《大转移、大发展》调研论文集,调研成果得到了县委主要领导的认可,为县委出台《关于加快实施劳动力转移战略的决定》提供了决策依据。二是围绕如何提升柑橘产业,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县委根据调研成果下发了《关于做好2005年柑橘销售工作的意见》,为今年全县柑橘销售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围绕县委主要领导提出的“开发水煤两能、加工硅钙两矿,引进优势企业、实现工业强县”的战略开展了专题调研,撰写了《关于深度开发我县水电能源的原则思考》。四是围绕如何提升我县板栗产业开展调研。办公室主任高度重视这次调研活动,亲自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远赴金寨、罗田等地考察,通过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撰写了考察报告,同时结合我县板栗产业的现状,撰写了《抢救板栗产业迫在眉睫》,通过此次调研为县委出台《提升板栗产业的意见》奠定了基础。通过开展这些调研活动,切实增强了服务决策、服务中心、服务领导的能力,发挥了参谋助手的作用。五是围绕领导工作思路,撰写了部分有价值的理论文章。其中为领导撰写的《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被《组织工作》刊发,《加快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被《学习月刊》刊发,《烤烟产业路在何方》在《社会科学》刊发。此外,我们围绕县委工作中心,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撰写了《乘势而上抓加快秭归现代物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批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建议》、《借鉴外地经验发展旅游》等多篇调研文章,为县委工作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三、转变作风抓服务

围绕中心意思写篇4

首先是汇报要围绕上级领导听汇报的意图。一般来说,上级领导听汇报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尤其在一些正规的场合听汇报,往往会事先告知。在这种情况下,就一定要按领导的要求准备汇报材料,切忌偏离主题、答非所问或缺漏汇报内容。其次是汇报要围绕上级领导的心理。起草汇报材料之前,首先要研究听汇报的人最关心什么、最重视什么、最想听什么,围绕这样的问题作重点汇报,一般容易引起领导的兴趣。如果汇报中再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和经验性的东西来,使领导从中受到一些启发,那就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第三是汇报要围绕上级领导的思维特点和语言风格。要通过认真领会上级的预先通知、及时和上级有关工作人员联系,尽可能多地了解情况,力求汇报的思路和语言与其更贴近一些。第四是汇报要围绕上级领导所分管的工作。汇报的内容要同听汇报者分管的工作相对应,这样,领导听着比较顺耳,汇报也就容易取得好效果。比如汇报本市当前正在开展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你是侧重汇报教育活动是怎样部署的,还是重点汇报教育活动中采取的措施、下大力解决的问题。这两个角度,写起来重点是完全不一样的,那就要看领导听汇报的重点是什么,由此来具体选定。如果不把上级要求弄清楚,单凭主观愿望去写,很可能会出现上级想听的没写到,不想听的笔墨用了不少,结果只能劳而无功。

二是突出特色,详略得当

汇报时对于一般面上、共性的东西要尽量少汇报,而对本部门、本单位工作上最具工作水平、最有特色的地方就要多汇报一些,这就容易引起领导的兴趣。因为领导一般希望在听汇报过程中多了解一些情况,多受到一些启发。对于那种面面俱到而又什么也说不清、说不透,不能使领导受到启发的汇报,领导往往不会感兴趣。那么,怎样才能突出特色呢?我认为:一要先声夺人,把工作上最鲜亮、最感人的内容放到最前边,以引起听汇报人的兴趣。二要说清说细,以给人完整清晰的印象。三要充分挖掘、展现其与众不同的效果,力求给人以启迪和收获。如:上级领导到本地听取调研信息工作经验汇报时,本单位领导没有面面俱到地讲,而是重点抓住本单位的特点,只讲了三条:一是领导重视,带头深入基层抓调研信息工作;二是定期开展例文研讨及调度会议;三是奖励先进,鞭策后进。由于突出了本单位的个性特点,给上级领导留下了较深的烙印,这一经验后来获得上级推广。

三是注重总结,写出高度

汇报材料是一个总结、提高、升华的过程。所以,汇报材料要力求有思想、有见解,能够给人以启发,使人听了豁然开朗。汇报稿的思想性,体现在材料、事例和阐述的道理之中。同样一个问题,分析得好不好,其思想的深刻程度大不一样,我认为主要应把握三条:一是要突出工作中的亮点,把有个性的东西挖掘出来,并分析透彻;二是要从具体工作入手,不能大而化之、太抽象;三是要抓住本质,杜绝简单的材料堆砌,写出深层次的东西,防止表面化,浅尝辄止。只有这样的汇报,才有深度、有味道、给人启迪、耐人寻味,才能给领导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是层次清晰,结构合理

汇报材料一般包括工作开展情况、工作成绩、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今后的打算等内容,但整个材料如何布局、怎样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仔细推敲、精心斟酌,尽量把情况说清楚,把成绩汇报充分,让领导一听能兴奋起来。安排汇报材料的结构层次,一定要在立足于工作实际的基础上,研究领导的心理,适应领导的心理,抓住领导的心理。汇报时由于受时间限制,所以,汇报材料一定要注意做到层次清晰,结构合理,便于领导听清弄懂。首先是线条要单一,要一部分说一项内容。其次是情节要简单,要突出主要情节,没有必要事无具细。再次是前后内容的跨度要自然,一般要有过渡句,以使听汇报的人不觉得突然。

五是情况准确,语言简洁

围绕中心意思写篇5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不断提高信息业务工作能力

   做好信息工作学习是基础,创新是关键。一年来,信息科把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信息工作人员队伍摆在重要位置,利用办公室政治理论学习、参加会议培训、自学等方式,加强了对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重点学习了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县各级党代会精神,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对党委信息工作的有关材料和文件进行了全面学习,提高了信息业务能力和水平。通过理论学习和业务实践,强化了信息意识,增强了信息敏感性,在政治理论素养、信息业务能力等方面均有所提高。

   二、抓住重点、制定计划,不断加大信息报送工作力度

   一是把握领导思路,找准上报信息的切入点。

   强化信息服此文来自公文网 91doc.com务意识,提高信息工作的主动性。克服了“坐等信息”和“二传手”的作法,时刻注意决策活动的动向,自觉主动地掌握上级对信息需求的情况;提高信息工作与决策思维的贴近度;主动向领导了解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主动掌握基层各项工作的部署、落实情况,提高信息的准确度。做到了信息工作思路能超前,决策会追踪,经验会总结,问题会分析。在收集、选编信息的过程中,努力扩大视野,从全局出发,根据领导的要求和工作需要,观察思考问题,掌握领导最关心的问题,努力使上报的信息适用对路,对推进工作,促进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探索信息工作规律,抓住上报信息的着重点。针对上报信息具有的宏观性、政策性等显著特点,侧重于从四个方面着手挖掘上报信息的内涵,力求上报信息符合上级党委的要求,提高信息的参考价值。

   1、围绕上级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反馈信息,吃透上级精神。经常组织信息人员学习和研究上级党委、政府方针政策,从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中抓住领导的关注点,从上级政策与**县情的结合点上找准突破口。尤其是注意及时报送基层贯彻上级决策的具体部署和做法,跟踪反馈决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充分体现信息为领导服务公文写作的职能。

   2、围绕县内一段时期的工作重点反馈信息。认真阅读分析县委书记及其他领导的重要言论、讲话文件,寻找华宁县工作的闪光点,找准切入点,从发展工业经济、对外招商引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派干部等方面破题立意,进行综合提炼,撰写出一批推介华宁县先进经验的信息。

   3、围绕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反馈信息。针对一段时期内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展开调研,深入基层了解动态,了解民众对上级决策的反映,紧紧围绕焦点、热点问题和群众关注问题采编信息,提高信息报送的对路性、实用性,针对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为上级党委提供重要情况。

   4、围绕县委、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编报信息。信息工作是下情上报的重要途径,为此,信息科及时收集整理县委、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挖掘其中的亮点,先后分类上报了**县就工农业生产、新农村建设、下岗职工再就业等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引起了上级党委的关注,上报的采用率也大大提高。

   三是进一步增强信息意识,把握上报信息的时间点。

   对重大突发性事件、紧急灾情疫情、重大交通事故、重要社会动态等重大紧急信息,做到反映敏捷,采编迅速,报送及时,并针对采编信息的内容,跟踪调研,及时上报相关信息续报,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

   一年来,县委办信息科在分管领导及办公室主任的大力关心下,通过科室成员的不懈努力,共编辑上报**信息470期,市级采用77期,在全市*县*区非直报点中排名第一。

   三、存在的问题

   1、在写作方法、内容组织、文体格式等方面没有实质性突破,缺乏创新性,编辑信息仍然靠旧有思路、老的手法。

   2、乡镇、部门信息工作以动态性、新闻性居多,高质量的综合性信息偏少,给编辑上报高质量的信息造成了一定难度。

   3、满足于完成上级信息考核任务,在上级考核与为县委、为基层服务的关系处理上有待进一步改进。

围绕中心意思写篇6

关键词:主题化摘抄;读写素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4-047-2

“课外摘抄”是语文教师常用的一种方法,既能督促学生完成课外阅读,又能加强语言的积累,提高对文章的领悟能力及驾驭文字的能力。一旦学生养成摘抄的习惯,就能积跬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从而促进学生的读写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叩问:阅读摘抄,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

1.应付作业,流于形式

在学生的眼里,课外摘抄是语文教师布置的一项麻烦的作业,一边看看停停,一边抄抄写写,总觉得不够酣畅。为了摘抄而摘抄,其实已经失去了最初的原点,失去了摘抄本真的价值,是一种机械僵硬,附着在阅读中的形式,会打击学生阅读的兴趣。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给予学生摘抄的时间短,往往是当天布置,明天就要上交,导致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

2.内容呆板,缺乏兴趣

细细查看摘抄的内容,要么摘抄好词好句,要么摘抄经典诗句,要么书写阅读感悟……由于摘抄的内容是固定的,因此,学生在摘抄的过程中,不需要选择和思考,体会不到摘抄的成就感,质量可想而知。缺少了思考的摘抄,学生看不到文字背后的魅力,体验不到作家的灵魂,不能促进自身写作的提高。望着看不到尽头的摘抄之路,学生会迷失方向,产生阅读恐惧感。

3.缺少主题,读写分离

很多语文教师都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并辅以摘抄形式,以试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种粗放的课外阅读,由于缺少针对性,其达到的效果似乎无从得知。由于学生的课外摘抄与写作训练不能融为一体,导致读写生活“分道扬镳”,大大降低了摘抄的功效。

4.评价缺失,持续乏力

教师把学生的摘抄作业收缴之后,简单地打个等第,下发给学生,之后进行下一轮的摘抄,至于学生摘抄的质量、效果和问题全然不顾。正是教师对摘抄不重视,缺乏相应的评价手段,导致学生缺少训练的内容,使摘抄的作用不能体现。就像医生给病人开药,先要了解病情一样,教师应认真批阅学生的摘抄记录,给予充分的点评和训练,这样,读写才能结合的更加紧密。

二、操作:主题摘抄,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1.给予必要的时间,让摘抄成为习惯

就像文火炖鸡汤,如果时间太短,就不入味,汤喝上去不鲜美。课外阅读摘抄是一个积累和思考的过程,时间太短,阅读的味道就“淡”了,“营养”也流失了。课外摘抄是提高学生阅读质量,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种长效的策略,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认真揣摩书籍的语言和描写特点,合理的选择文章中的句子,细细研读,感悟精妙的诀窍,激发写作的灵感。

选择好摘抄的主题之后,我会给予学生一周的时间,围绕主题,精心地选择文本中的句段。我采用活页的摘抄纸,一次一张,灵活方便,摘抄纸的内容有摘抄主题、典型句子、我的分析、我的练习等栏目。固定时间下发,固定时间上交,让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养成主动阅读摘抄的习惯。

2.寻求摘抄的主题,让摘抄为写作服务

怎么选择主题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围绕写作教学选择阅读摘抄的主题成了我常用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摘抄中学习写作,陶冶性情。每周的周报讲评课,我都会根据学生写作的问题,设计训练的环节,如“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场景描写、结尾描写”等,但仅仅靠一次训练是不够的,因此,我也会把写作训练的主题作为摘抄的主题,让学生读读作家是如何进行这样的描写的,并且要求学生选择几句写下自己分析。通过这样持续、系列的摘抄训练,学生不仅能读透文章,还能分析句段,提高写作审美水平。

3.点评摘抄的内容,让摘抄成为写作助手

很少有语文教师认真地上摘抄的点评课。缺少了教师的点评,学生摘抄的成果得不到展示,容易失去兴趣。通过摘抄评价课学生能更进一步了解作品的内在价值,促进学生的阅读质量。通过对主题句子的评价解读,感受作家在文章上的文字功力和巧妙构思,甚至可以触摸到作家的写作个性,这都值得学生在写作中进行模仿和借鉴。

每周一次的摘抄评价课是我必上的一节课。课前,我认真研读学生摘抄的内容,给予相应的等第,围绕主题,划出一些典型的、值得借鉴的句子。课上,请学生朗读这些句子,围绕主题,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巧妙之处。围绕主题,我设计相应的情境,让学生根据摘抄的样本进行仿写、点评,做到以读促写,以写带读。

4.进行针对的训练,让摘抄成为写作的影子

阅读指向学习写作的一种形态是直接为写作提供素材和资料,或提供写作上的借鉴,或激发写作欲望,引发某种联想或想象。在学生阅读摘抄之后,针对训练必不可少,在阅读摘抄的讲评课上,可以像美术课上的素描一样,模仿典型的言语形式,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模仿性地写;可以让学生猜测故事的发展,创造性地进行创作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我始终认为,离开了写作的摘抄是毫无意义的,只有当阅读摘抄指向写作的时候,阅读才能显示出强大的功效,摘抄才变成一种指向性明确的活动。

三、愿景:读写生活,打造一段永不消失的幸福

1.主题化摘抄,让学生阅读的海洋更深广

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现在有不少学生养成了阅读的习惯,但能在课外阅读的时候拿起笔的却不多,主动做课外摘抄的更是少之又少。这样的阅读状态,导致学生阅读泛化,读写严重分离。

主题化摘抄促进学生带着思考阅读文本,关注的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状态,针对不同的书籍,围绕多样的主题,深入体会文本的内涵价值。经过深入思考的摘抄,学生能感悟到文本用词的精巧、主题预设的到位、人物形象的饱满、思想意识到深刻……在美妙的读写的生活中,学生不仅有效地阅读了文本,促进学生精神世界的茁壮成长,更带来了整个读写状态的改变。

2.主题化摘抄,让学生写作的天空更灿烂

黎锦熙在《各级学校作文教学改革案》中提出:写作重于讲读。潘新和教授也认为:写作是上位,阅读是下位,阅读是为写作服务的。只有打通了读写的渠道,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根本性发展起来。主题化的摘抄关注的是文本的言语表现形式,通过点状的挖掘,放射出耀眼的写作光芒。学生摘下文本中的句子,是对文本形式的思考和分析的结果,并由此带来对自己言语表达的影响和促进,再通过针对性训练,真正地做到读写迁移。

3.主题化摘抄,让学生读写的童年更幸福

围绕中心意思写篇7

一、以积累词汇和把握英语句法为基础,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通过翻译,描述事物和发表议论,启发诱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训练要及时批改,指出或纠正错字和病句,并进行适当的评价和分析,不断地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同时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英文句法,为更高层次的写作训练打好基础。

二、分文体对写作进行专题训练,培养学生对各种文体的语感。

收集同一文体的范文,供学生朗读,培养学生对某一文体的语感,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文体风格并根据所学范文进行写作。及时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纠正并参照范文对其作文进行评价。最后选出最好的学生作品为范文,供学生们参考学习。通过对各种文体的感知和简单的仿效,使学生逐步地掌握各种文体的风格,固定格式和写法。

三、进行详细的写作步骤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中围绕以下四个步骤进行写作的四个步骤训练:

1.备写阶段。根据所提供的写作材料,手中所占有的材料和了解的事实,及时获得有关主题的信息。同时分析材料、审题,拟好写作提纲。

2.起草作文。根据审题,确立写作文体,主体(使用的人称)和基本时态。

3.根据材料提供的整体情节或主题思想,写出关键词和中心句。

4.拓展思路,围绕主题不断地丰富文章内容。

四、引导学生把握作文的各段的要领写出结构完整、主题鲜明的英文作品。

中学英语写作一般分三段,即引导段、支撑段、结束段。

引导段的主题句(theme Statement)不能只陈述事实,而是说明自己的观点。支撑段是围绕引导段中的观点进行阐述,教导学生运用有力事实和例子对中心句进行充分的论证。同时分清主次,把与主题关系最密切,最能体现主题的信息提炼出来进行详写,对次要的进行略写。结束段简要重述观点,即是篇尾点睛。

五、在教学中要经常提醒学生必须注意的几点

1.过好审题关。审清题目要求,包括文体、题材。

2.过好语法关。除了注意情节的完整性之外, 特别要注意句子的完整性,人称、时态和语态等的一致性和行文的连贯性等。

3.为了使文章连贯,要恰当地使用连接词。

4.书写要细心、工整、避免涂改。

围绕中心意思写篇8

一、角度

课堂提问的角度是多样的,其最佳的角度在哪里呢?叶圣陶先生在《谈教学的着眼点》一文中提倡教师要着眼于使学生“开窍”。为使学生“开窍”,教师应注意提问的切入点。例如,教《将相和》一文,就可以抓住“和”这一“文眼”提出一系列问题:(1)“和”是什么意思?文中写谁和谁和好了的故事?(2)既然有和,就有不和的时候,从哪里看出二人不和了呢?为什么?(3)这二人是怎样和好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这些问题都是围绕着“和”设计的,弄清了这些问题,学生就能很好地理解这个故事了。

二、难度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在未认真看书和深入思考之前不能回答的,还应是班里大多数学生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够回答

的。例如,教学《草船借箭》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周瑜为什么要诸葛亮三天造十万之箭?”“周瑜为什么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这就未免过于简单,学生读完课文,一眼就看出了。这个问题根本不富于启发性,久而久之,学生则会以漫不经心的态度对待。教师如果换一种方式向学生提出“课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言谈一谈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分别是怎样的人”之类问题,那学生的反应或许就会大不一样。这样的启发提问,对学生形成研读文本的习惯、提高分析归纳能力以及领悟文章表达方法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梯度

教学中,对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内容,学生难以理解、领悟,教师可以采用化难为易的方法,把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设计成一组有梯度的问题,以降低问题的难度,便于学生回答。

四、深度

教学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要在关键处着力,所提问题要突出课文的重点或难点,抓住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使问题切中要害。如,学习《詹天佑》一文,抓住课文的中心句是学习全文的关键,我们可以围绕中心句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全文的中心句是什么?”“杰出是什么意思?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詹天佑是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的爱国思想表现在哪里?”以上设计的问题,都是围绕全文的中心句引发的,使学生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逻辑方面的训练,这样的问题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探究性,能够更好地引起学生思考,从而深入理解

课文。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他要求我们把握适当的度,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的效益,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

上一篇:不想长大范文 下一篇:天狗望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