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产后抑郁症相关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02-01 02:28:20

对产后抑郁症相关问题的探讨

[中图分类号]R74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9)7-0104-02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孕产妇的心理保健已成为围产保健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妊娠虽然是育龄妇女的一种正常、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对孕妇来说,毕竟是一次巨大的生理变化和心理应激过程。她们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及哺乳等一系列生理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心理、生理的变化,一旦某些改变的程度和性质超越了正常的变异界限,则成为病理性的改变。产后抑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1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产后抑郁症多在产后2周发病,产后4周~6周症状明显。其显著特征是情绪低落,持续时间较长,呈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的消极情绪状态。主要症状为无精力、无体力、无助、无兴趣、无乐趣。

1.1情绪方面:常感到心情压抑、沮丧、情感淡漠。表现为孤独、害羞、伤心、流泪,甚至焦虑、恐惧、易怒。

1.2自我评价较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有时表现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关系不协调。

1.3创造性思维受损,主动性降低。

1.4对生活时常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无意义,表现为厌食、睡眠障碍、易疲倦、减退;还可伴有一些躯体症状,如头晕头痛、恶心、胃部灼烧、便秘、呼吸心率加快、泌乳减少等,重者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倾向,有时陷于错乱或昏睡状态。

2发病原因及发病因素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比较复杂,与分娩后体内内环境发展调整、性激素的比例重新调配以及家庭关系,环境因素都可能有关。一般认为主要有生物、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因素。

2.1生物学因素

2.1.1内分泌因素: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内分泌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病人表现为情绪愉快,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病人表现抑郁。妊娠后体内雌激素、黄体酮显著增高,皮质类固醇、甲状腺激素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分娩后这些激素突然迅速撤退,黄体酮、雌激素水平下降,致脑内和内分泌组织的儿茶酚胺减少,从而影响高级脑活动。

2.1.2身体因素:产时产后的并发症、难产、滞产、手术产是产后抑郁症不可忽视的诱因。由于分娩带来的疼痛与不适使产妇感到紧张恐惧,导致躯体和心理的应激增强,造成心理不平衡,从而诱发产后抑郁的发生。

2.1.3遗传因素: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妇女,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说明家族遗传可能影响到某一妇女抑郁症的易感性和她的个性。文献还报道,双生子及家系研究证实,在产后抑郁症病人家族中,单、双向情感障碍的发病率较高。

2.2心理因素:研究资料表明,产后抑郁症多见于以自我为中心、成熟度不够、敏感、情绪不稳定、好强求全、固执、认真、保守、严守纪律、社交能力不良、与人相处不融洽和内倾性格等个性特点的人群中

2.2.1妊娠期:研究表明,孕期的负性生活事件越多,产妇患忧郁的可能性越大。负性生活事件包括失业、生病、先兆流产等,是促发忧郁的重要诱因。另有报道显示,产前情绪不稳定、有经前紧张综合征者发生产后抑郁症者较多。

2.2.2分娩期:我国的初产妇较多,缺乏对分娩存在着紧张恐惧心理。有研究显示,分娩过程中的心理紧张会导致神经内分泌失调(如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以及其他内分泌激素的改变)、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机体变化,可导致子宫收缩乏力、疼痛敏感、产程延长、导致难产、出血增多,进一步加重产妇的焦虑、不安情绪,使产后抑郁症的危险性增加。

3社会方面的因素

接触死胎、死产婴儿的孕妇易产生精神伤害。曾经历不良产史的产妇,往往是忧心忡忡,精神高度紧张,其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比一般产妇为重,更易导致产后情绪抑郁症的诱发因素。孕期及分娩前后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发生,是促发产后抑郁症的重要诱因。还有家庭经济条件差,产后亲属冷漠等都是引发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研究表明,产后引发负性生活事件又可引起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体验,进而引发产后抑郁症。过去,研究人员认为抑郁症病人借助酒精、尼古丁与药物来舒缓抑郁症情绪。但新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这些东西实际上会引发抑郁症及焦虑症,饮食中缺乏叶酸与维生素B12可能引起抑郁症状。

4预防对策

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的健康,危害婴儿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着婚姻、家庭和社会。因此,对产后忧郁要给与充分的重视和干预,全员动员关注孕产妇的生理、心理状态的变化,以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4.1.1加强围产期保健:(1)在门诊行产前检查时,向产妇宣传与分娩相关的知识,使其了解分娩的过程和分娩过程中的放松技术,以减轻孕妇的紧张、恐惧心理;(2)积极处理孕期异常情况,消除不良的精神、躯体刺激;(3)了解孕妇的个性特点、既往病史,及时消除孕产妇所存在的不良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对于家不良个性的孕妇,给予相应的心理指导,减少或避免精神刺激;对既往有精神异常病史或有抑郁症家族史的孕妇,应定期请心理医生进行观察和治疗,让其充分休息,避免疲劳过度和长时间的心理负担;对高龄初产妇及纯母乳喂养产妇,应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减轻生活中的应激压力;对于有焦虑症状、手术产的产妇、存在抑郁症高危因素的孕产妇给予更多的帮助,增强信心提高其心理素质。对家属进行教育和指导,改善夫妻、婆媳关系,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

4.1.2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妇女在孕期检查和分娩过程中与医务人员接触较多,因此,医务人员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她们的情绪。良好的服务态度,是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病率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4.2治疗:产后抑郁症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支持治疗为辅。

4.2.1药物治疗:目前治疗抑郁症常用的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和四环类抗抑郁药及最新的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其中,使用较早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应副反应较大已经很少使用;三环类是目前最常用的抗抑郁药,抗抑郁效果较好,价格便宜。但是,其不良反应也较多,如嗜睡、口干、便秘、心悸等;四环类有很好的抗抑郁效果,不良反应较少,适合老年及心血管疾病病人服用。研究表明,5-羟色胺是人体内细胞与

细胞之间的神经递质,是细胞之间的信息“联络员”,人的情绪变化与5-羟色胺的均衡分布有关,而SSRI可以调整5-羟色胺的不均衡分布,改善人的不良情绪。赛乐特是SSRI类药,适用于各种类型抑郁症,每天只需服用1次,每次20mg医生根据疗效判断是否调整剂量,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目前使用广泛,已经越来越多地得到广大医生及病人的认可。

4.2.2心理治疗:通过心理治疗增强自信心,提高自我价值意识,使病人摆脱疾病缠绕。文献报道对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支持,可改变病人的自觉无助、绝望、悲观厌世等抑郁症。

总之,及早发现产后抑郁,重视产后抑郁症的先兆症状,对轻症者提供专业的咨询技术,对中、重度者,及时联系专业人士,以便联合应用抗抑郁药物,阻止病情的发展。

上一篇:抗结核治疗致肝性脑病一例分析 下一篇:14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