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历史的课堂效率

时间:2022-01-29 05:57:30

浅谈提高历史的课堂效率

摘 要: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很多,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塑造良好的教师人格魅力;精心设计,激发学生思维;强化内在素质,拓宽知识面,提高效率;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来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课堂效率 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为了进一步加强本国的综合国力,提升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竞争力,纷纷推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国也积极推进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以新的理念指导教育教学活动,重建学校课程。为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保证新世纪教育质量,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根据社会变革和新的课程理念去探索、研究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中遇到诸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优化教学,即打造新课堂,赋予课堂教学与学习新的文化内涵,探索课堂教学新的时代功能,积极实施素质教育,重视对中学生素质教育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历史学是反映过去的客观事实,而这种客观事实既不能重演也不能通过实践去感知,因此,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教的枯燥单调,学生学的乏味无趣,达不到预期效果,提高不了课堂教学效率。主客观因素,导致课堂教学难以进行,如何改进和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迫在眉睫。就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塑造良好的教师人格魅力

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读者就愿意多读,人有魅力,他人就愿意与之交往。教师的魅力就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能力,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教师有魅力,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所谓“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学记》)是也。教师的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的教师人格魅力,是教师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

教师人格的魅力体现于渊博的知识和过硬的教育能力,因此教师能在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能在课堂中巧妙地穿插一些故事,以及和事件相关的一些内容,这样就使枯燥无味的课堂,变成生动有趣,此外还能机智地处理课堂中的一些突发事件。

教师人格的魅力还体现于善良和慈爱 在教师心里,教好每位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所以教师必须要博怀,容得下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兴趣爱好有差异的所有学生。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良师,而且是慈爱的长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重要去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常放心间。

教师人格魅力也体现于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永不满足的执着追求。教师不是仅仅把教师这个职业看成谋生的手段,而且是毫无私心杂念的投入其中,以育人为崇高理想,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教师始终用胜不骄、败不馁的形象去感召学生,追求卓越;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教师要做当之无愧的强者,不陶醉于成功之中而不思进取,更不会沉溺于暂时失败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教师能学会反思,从反思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确立新的奋斗方向和人生目标,用勤奋和智慧浇灌出更丰硕的成果。实践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教师,必须先做一名阳光、自信、真诚、豁达和不懈努力的人。

二、精心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将书本知识有效地转化为能力的内在过程,而这种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探索、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我深深体会到,要提高课堂效率,只有教师准确把握教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收到良好效果。备好课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备课,教师才能深刻理解教材,掌握其知识体系,熟知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及考点,才能设计出一系列启发性、有针对性的问题。初中学生正处在思维活跃的心理发展阶段,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精心设计,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外在的信息刺激,通过小组或同桌的合作探讨,获得知识、培养学生的勤于思考、形成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如,我在讲解七年级下册《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一课,用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做引言,结合课文和现实提问。比如:这是谁写的?他是什么时候的人物?他是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当时的社会状况如何?反映诗人怎样的品格?元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建立起来而统一全国,是如何有效管理全国?这首诗句用在现在,有什么值得借鉴等等。小组讨论得非常激烈,同学们就此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让学生在快乐地气氛中获得知识。

三、强化内在素质,拓宽知识面,提高效率

人们常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肯定会觉得乏味,难以听懂,甚至不想学,也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面,才能在课堂上发挥。上课时多穿插一些内容、故事,以及和事件相关的一些内容,才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所以教师应多学习,多看一些参考资料和跟本学科相关的科目,以增长知识面,开阔视野。教师一定不能只满足现有的知识,因时代在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要经常的给自己充“电”,才能更好的胜任这项工作。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特意归纳巧记速记历史知识的方法。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但对于没有入门的同学来说,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有的知识点容易混淆,简直无从下手。其实这里边是有很多巧法的,用后可以既记得准、又记得牢固。我总结了几种方法,如果学生学会用活,做到举一反三,就可以自己编辑记住历史知识的方法。

(一)联想法 例1.七年级上册历史书中出现的战役名,编成顺口溜:涿牧(鸟),城(里)桂,马长鹿巨,官渡赤壁淝水 ,每一或二个字就是一个战役名,因此学生能快速的牢记住战役名。 例2.1842年签定的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中国第一批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由北向南),记为“上(尚)宁福厦(下)广”。如同编成人的名字,学生能牢记。

(二)、分类归纳法,七年级上册历史内容,用“三”字来分类,三种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方面(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时期的艺术成就(先秦时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三位改革家(秦始皇、汉武帝、孝文帝), 书中的内容几乎都涵盖在里面了,学生能快速记住本册知识。

(三)歌谣法,即以“核心词”为基础,使之成为对仗形式,合则押韵的顺口溜。例:七年级下册历史《君主集权的强化》,小结为:清朝采用满洲制,内阁六部都设置。但留满洲议政王,议政决策军国事。雍正始设军机处,大臣跪地做记录。思想文化搞禁锢,康雍乾时最残酷。文字狱案搞恐怖,阻碍发展和进步。学生轻松记住本课知识点。

五、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质量

多谋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等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处理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历史教学中创设的情景,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可以立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和阅读课外书籍,带领学生参观历史遗址等活动获取课本以外的知识,让学生辩证的理解史实,从学史、读史中明智,让学生了解厚重的中国文化,增强对祖国的热爱。

总而言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不断变换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来活跃课堂气氛,保持和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上一篇:“爱”是春风化雨滋润学生心田 下一篇:小学数学中的寓教于乐